第849页(1 / 1)

加入书签

('

其实聪明的鲜卑族,已经在积极融入了,剩下那些不长眼的,早晚朝廷都会收拾他们。

历史上对于杨坚代周的评价,是非常正面的,原因就在于是汉人夺取了鲜卑族政权。

三月份,因为去年的赋税就讨论过,荆州因为萧铣,去年的赋税简直惨不忍睹,眼下整个国家全靠巴蜀河南和关中撑着。

可关中呢,因为是贵族的大本营,所以历来就是个要饭的。

这种恶劣的形势下,从外面迁移人口?对于杨广这种消灭内部人口以求保障粮食用度的皇帝来说,可能吗?

我现在都嫌吃饭的人多,你还给我加人?

这时候,杨广看向杨铭,道:“太子觉得,应该如何?”

杨铭道:“右仆射的方法是对的,还得是以胡治胡,不过我们也需要另设都护府,监管漠北行政,始毕的那个儿子突利,尚年幼,儿臣以为,给他个和亲公主,封个王,由他来治理东突厥旧地,最为合适。”

“好主意,”裴蕴赶忙道:“最好突利之后的继任者,必须是与和亲公主所出,那么就有我汉人血统,便于心向中原,今后继任者之配偶,也必须是我汉人,教化蛮族需要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民族融合,几十年都不够,上百年也嫌少,这个过程是需要很久的,鲜卑族融入数百年,都特么没融合彻底,能指望突厥人一下子融入?

于仲文皱眉道:“那跟这面狼头旗烧不烧,有什么关系呢?”

“没有这面旗,突利在漠北坐不稳,”裴矩道:“不过要在狼头下面绣几个字,例如大隋给他的封号,或是官职,削弱其突厥首领的象征,改为朝廷赋予的权利象征。”

杨广赞同道:“可行,那么诸卿议一议,给什么封号合适,都护府又该设置在哪里,由谁坐镇。”

这样一来,其实最后还是以都护府为主,监管漠北,突利不过是名义上管理地方,其实就是让他压着突厥人不闹事。

历史上唐朝曾在那里设置多座都护府,镇抚漠北,但最后还是撤回来了,没办法,融合不了。

这个难题,如今要落到杨铭头上了,他必须想一个办法,让突厥人认可大隋,真心归附大隋。

不过这得在他搞定杨广之后。

第735章 礼部侍郎

明年,杨瑞就十五岁了,他的婚事可以提上日程了。

朝堂也有韦家的人提了出来,意思是可以提前准备,等到明年岁数一到,即刻完婚,其实就是订立婚约。

谁都怕夜长梦多,大家都是过来人,知道男人对女人的兴趣是会变的,今天喜欢你,明天不一定。

谁能保证杨瑞不会喜欢上别的人呢?毕竟韦珪都二十岁了,要不是满朝皆知秦王看上了她,这个岁数不嫁人,在大隋是很丢脸的。

当然,她的岁数被人为改小了三岁,韦家对外宣称,今年十七。

长孙无忌早就到了娶媳妇的年纪,今年都二十三了,但是很可惜,现在还没有,一来是个没爹的孩子,家里没人给做主,再者,族内给他找了几个,但是杨铭不同意。

为啥?找的全是鲜卑族。

长孙家就是这么草淡,跟朝廷的政策对着干,说了多少遍,要通婚,不要只在鲜卑内部解决,就特么你们血统金贵啊?

所以杨铭嘱咐杨茵绛,一定要寻摸一个汉人姑娘给长孙无忌,他就是要借长孙无忌表态鲜卑族,朝廷不鼓励鲜卑内部通婚。

今年,杨茵绛也给寻摸到了,杨铭觉得很合适,不过呢,就怕人家瞧不上长孙无忌。

谁呢?大隋第一高产,来护儿。

来护儿、于仲文、梁毗,这都是非常高产的,其中来护儿最吊,十二个儿子,六个闺女。

当然了,为国捐躯的就有两个。

最小的儿子来济,今年才八岁,最小的闺女十四岁。

杨茵绛已经以太子的名义送信江都,跟来护儿商量这件事,如今呢,回信也到了,来护儿愿意,但是必须长孙家的家主,亲自去江都跟他谈这个事。

为啥呢?还是怕长孙家不认长孙无忌呗,再好的出身,家里面不认你,也不合适啊。

长孙家的家主,是长孙晟大哥长孙謩的长子长孙安民,爵位平原郡公。

杨铭那会出征江都,还跟人家借过粮食呢,眼下连利息都没还。

还债优先还利息,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为啥呢?因为债务不能赖,但是利益,有时候是可以的。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保证债务的情况下,多赚点利息,房贷不就是这样吗,还了那么多年,一看还的全是利息,本金还没还呢,你断供,银行并不吃亏。

洛阳这些家族借给杨铭的粮食也是一样,人家给你算利息的时候,把你断供的风险都给考虑进去了。

长孙安民以前在大兴,是见过杨瑞和李世民的,当时长孙安民同意让无忌回归家族,但是话里话外,还是暗指无忌不懂规矩,因为无忌的妈高氏,是汉人。

但是这次来见杨铭,他就乖的很了。

没错,咱俩之间是有债务关系,但还有上下属关系。

“你去一趟,跟人家来护儿好好说,无忌年纪也不小了,该早点娶亲了,”杨铭微笑道。

长孙安民赶忙点头道:

“殿下放心,这件事臣一定办妥。”

他是个什么官呢?工部下设水部司,板渚码头都水署老大。

这是整个大隋,油水最大的码头。

杨铭接着笑道:“既然来了,也不能让你白来,玄龄,拿过来。”

接着,只见房玄龄拿过一份清单,递给杨铭。

杨铭道:“平叛江南,朝廷发了饷,我这里不多,但加上陛下赏赐的黄金,也算可以付你一些先期的利息,你看一看,从咱们的账目中,以当前粮价,减吧。”

长孙安民赶忙推却:“殿下现在也不容易,这个不着急,您什么时候宽裕了再说。”

“别,一码归一码,咱们当初说好了五年归还,算的是五年的利息,我可不想到时候还不上,”杨铭笑道:“拿着吧,待会让玄龄带你去库里清点,我可不想做一个没诚信的人。”

“殿下的信誉,天下称颂,”长孙安民将清单揣进怀里。

杨铭还账,肯定是优先还别人,独孤家在最后,因为独孤家借他的,不打算要了,前提是杨铭要保障独孤家在运河的利益。

一直有钱赚,这笔钱他们也就不会在乎了。

谁贡献的多,就让谁挣的多,历来如此。

杨瑞的婚约,一直拖着没定,因为杨广那关过不去。

不是不同意,是打算到了杨瑞成年了,再说。

其实就是顾忌裴矩呢,韦家要是掺和进来,还怎么联裴抗杨?那时候玄感有了韦家支持,就特么搞不动了。

这下子可把韦家的人急坏了,你什么意思?不是有变故吧?我家闺女等了这么久,你不给个说法吗?

想糊弄我们?没门!

从岭南回来的辈分最高的韦约,耍起了泼皮无赖,一把年纪了天天跪在乾阳殿外,不吃不喝要说法,不怕硬的,就怕浑的。

人家要是死在这,这仇可就大发了。

高盛道因为家族谋反的事情,仕途基本断了,补任吏部侍郎的,就是韦珪的亲二叔,舒国公韦匡伯,同时还是杨瑞的秦王府长史。

韦匡伯,加上民部侍郎韦津,门下省黄门郎韦贞、这三个都是中枢级大佬,面子肯定得照顾。

杨广现在想要收拾儿子,必须稳住朝堂,不能再像以前那么随便骂人治人。

虽然心里很不爽,但还是同意了,毕竟是京兆第一门阀,皇帝有时候也拿他们没办法。

毕竟韦约太聪明,没有拂杨广的面子,他是死皮赖脸跪着求来的。

当天晚上,杨玄感便带着儿子元庆,准备了一份厚礼,送到了韦匡伯家里。

韦珪的爹过世了,那么人家的婚事,肯定得二叔来张罗,毕竟韦匡伯袭的爵位,本来是人家韦珪他爹的。

他应该感谢韦珪是个女的,是个男的,这个爵位就轮不到他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