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页(1 / 1)
('
不是不想生,是不能多生,这是规矩,除了杨裴二人生育子女不设限制之外,其她人最多可以生两个。算是一种不成文的潜规则吧。独孤纂捋须笑道:“这是小女的福气。”“唉……”裴蕴叹息一声:“世事无常,若非当年那档子事,赵国公恐怕已经是外孙成群。”独孤纂脸色不变,微微一笑。裴蕴是在暗指独孤凤儿当年疯了的那回事,如果不是疯了,谁也抢不走她的正妃之位,毕竟凤儿是被独孤伽罗罩着的。如果独孤凤儿是正妃,她可以随便生,生的越多,地位越高。独孤纂也清楚,这桩陈年旧案背后必然有人作祟,不然闺女当年病好之后,不会赖在洛阳不走。“裴尚书旧事重提,莫非是要提醒老夫什么?”独孤纂笑道。裴蕴哈哈一笑:“赵公多虑了,我能提醒什么?我不过一事外之人,根本不晓得当年情形,只是突然想起,觉得惋惜吧。”“旧事已然随风去,伤心事就莫要再提了,”说罢,独孤纂便走了。不过他没有走远,而是等到裴蕴返回尚书省之后,又绕回了东宫,借口是去探望有了身孕的女儿。“当年那桩事,你早就记起来了对不对?”独孤纂屏退侍女,朝女儿道。独孤凤儿皱眉道:“好好的问这个做什么?没想起来。”“啧~~~你这孩子,我在问你正事呢?”独孤纂板着个脸道。独孤凤儿挑眉道:“我说的是实话啊,是你自己不信。”“呵呵,知女莫若父,你是我一手拉扯大的,我还不了解你?”独孤纂道:“有什么难言之隐,不能跟你阿爷说的?”独孤凤儿笑了笑:“您老就别多想了,好好帮着太子处理国事吧。”独孤纂追问了半天,没个结果,悻悻然的走了。女儿的这件事,当年是独孤家的一根刺,那时候族内不是没有调查过,但却没有结果。本来独孤纂也放下了,不去多想了,但后来女儿来洛阳探亲后,死活不肯再回到太子身边,他就知道有问题了。以女儿对太子的情深意厚,不肯回去,肯定是有原因的。原因不在太子身上,而是在太子的那帮女眷身上。当年有能力在独孤皇后的永安宫下手的人,屈指可数,杨铭后宫之中,只有杨、裴两家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动机。因为杨茵绛和裴淑英,是一前一后嫁给杨铭的,要不是当时杨素是杨广的晋王党,谁压谁一头,还说不定呢。当时杨素极得独孤后器重,而裴矩,是内史令,杨坚身边最近的大臣,可随意出入宫廷,只有他们俩能办到。高熲也能随便进永安宫,但高熲不会干这种事。独孤纂只怀疑过这两家,但是今天,他怀疑一家了,因为裴蕴明摆着是在提醒他。虽然对方什么都没有说,但话里话外都有挑拨的意思,似乎在诱导自己继续调查此事,也就是说,裴家知道是谁干的,但是人家不会告诉你,让你自己想办法。独孤纂越想越火大,当年没想到杨铭能当太子,所以没怎么将这件事当回事,如今悔之晚矣。他干脆也不去官署了,直接回家去找独孤白楼。琢磨着再仔细询问一番,也许能从她身上,问出一些当年的蛛丝马迹。杨铭掌权之后,独孤纂恢复旧职,东都尹兼任左侯卫将军,加上家族在宫变过程当中出了大力,人家在朝堂上也是很有分量的。第761章 右仆射大乱之后必有大治,这是规律。百姓们经历一场战乱之后,已经非常苦了,那么刑罚必须减轻。当然了,不会改律法,那玩意不好改,那么怎么减缓刑罚呢?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需要杨铭在朝会上提出来,然后吏部下发各个地方,有些犯罪,要适当放宽,不要动不动搬出律法,地方关于小罪,有自决之权,也就是说你可以自己处罚,无需依律而行。刑罚减轻,是降低民间对官府的不满情绪,但也有一个弊端,势必导致犯罪激增,所以如何减轻刑罚的同时降低犯罪率,这需要好好议出一个方案。今年各地上来的举人,是历年以来,质量最差的一批,但也是运气最好的一批。因为战乱导致了全国很多地方官出缺,这一批举人,一半被下放地方,有县令、县丞、县尉、主薄等等,也有郡一级衙门的僚属官员。杨铭在几年前就提出来,朝廷要收回地方僚属官员的任命大权,所以吏部现在的权利非常之大,原本只有一百七十人编制的吏部,一下激增至三百二十一人。三省六部,人员全部扩编。每一位新入职的官员,都要经过弘文馆考核审批,其实就是在背后杨铭审核过后,才可以录用。裴矩在今天的朝会过后,前往东宫探望女儿。“六部新入职的官员,多达八百三十人,其中一半,来自于举孝廉和历年举人,剩下一半才是从候补中挑选,今天朝会上,议的就是这件事,”裴矩边喝茶边道。裴淑英淡淡道:“这么多人一下子进来,势必增加国库开支,眼下时局艰难,阿爷还是要多多费心,为太子分忧。”裴矩笑道:“阿云是否在暗示我,除了朝政,不要在其它方面再费心了?”裴淑英微微一笑。她这辈子智商最在线的时候,就是跟她爹在一起,原因嘛,因为她爹太精明,总是说一些听起来不正常的话,所以需要去分析理解,自然就得动脑筋了。比如这一次,好好的裴矩将朝会商议的事情跟女儿说了,以前可没有过。为什么裴淑英要暗示她爹呢?因为苏威被告了。一场天下大乱,吏部在清点天下官吏名档的时候,查出了苏家四百多个吃空饷的,意思就是人在京师,官位在地方,白吃国库。杨铭呢,现在需要整顿吏制,虽然无心拿苏威开刀,但是站出来指责苏威的太多了。老而不死是为贼,苏威坐在左仆射的位置太多年了,而左仆射呢,又分管的吏部、礼部和兵部,在人事安排这方面,权利最大。他安排自己人,势必导致别人无法安排,候补官员也迟迟上不去,别人能没有怨言吗?我们也想吃空饷啊。这下好了,墙倒众人推,杨铭迫于压力,不办也得办了。保留房国公爵位,仍旧可以参加朝会,但是左仆射你是不能干了。那么这个位置最有利的争夺者,只有裴矩了。裴淑英认为,老爹这是想找她帮忙,在太子那里吹吹风,让他上去,朝堂上裴矩已经搞定了,眼下就等杨铭点头了。父女俩无言对坐,裴矩也不明说,裴淑英也不挑明。沉默的气氛持续了很久,最后还是裴淑英忍不住了,叹息道:“阿爷不用找我,这个位置也是非你莫属,太子已经跟我说过了,但是我有一点疑惑,房国公的事情,不是你在背后唆使的吧?”裴矩笑道:“我虽为右仆射,但也分管民部、工部、刑部,职权不比苏威小多少,我何必为难他呢?”他和苏威高熲杨素,都是一辈人,以前还是杨约的直属领导,属于开皇年间顶级大佬之一。除了高熲,裴矩并不怎么将另外三个放在眼里,面子上客气,骨子里是蔑视。因为裴矩的真性情,就是心高气傲。再者说,左右仆射名义上左为大,右为小,但你得看是什么人坐这两个位置,裴矩背后的支持力量,远远不是苏威能比的,所以苏威在裴矩这里,也就是比我年纪大而已。高熲人家坐的稳,是因为背后是杨坚夫妇,杨素干不过,只要独孤伽罗不点头,就没有人能扳倒高熲。裴淑英道:“按理说,我一介妇人,并不宜干政,但是太子什么都跟我说,听的多了,有时候也会在闲暇时琢磨琢磨,女儿想给父亲一个劝告,将来举荐右仆射人选的时候,顺着太子的心意来。”裴矩顿时心中恍然,看样子太子在闺女这里早有暗示,自己想借闺女的口探听虚实,而人家太子也给你埋了一手,借女儿来暗示他。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