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页(1 / 1)

加入书签

('

“孙思邈炼的?”

杨丽华摇了摇头:“他不行,终究是年纪大了,一年多了,他的那些丹药还是聚不了天地精华,这枚丹药是飞云观吴真人炼制的,听说他是小仙翁这一脉的弟子,果真不凡。”

杨铭瞠目结舌。

小仙翁说的是东晋炼丹大家葛洪葛仙师,道家走炼丹路子的,很多都尊其为祖师爷。

葛洪肯定是有实力的,但是后世打着他的招牌欺世盗名的,可不老少,很显然,杨丽华上当了。

“姑母吃过了吗?”杨铭问道。

杨丽华微笑道:“服用了三枚了,感觉很好,每早起来都觉神清气爽,可见效果斐然。”

你那是心理作用,这玩意多半是慢性毒药,三枚还没事,你吃上一个月试试?

萧皇后也是非常心动,将杨丽华送给她的一大匣子,全都小心收藏起来,留着慢慢服用。

杨铭多少有点懵逼,事情是他挑起来的,本意是收拾杨广,这下好了,AOE了。

劝她们别吃?劝了人家也不信,好在这玩意短时间内吃不死人,先把杨广吃死了再说。

“给父皇留了一些吗?”杨铭问道。

杨丽华微笑道:“那是自然,有了这些仙丹,阿摩恢复起来也会很快,不过你放心,你们父子俩的事已成定局,我不会插手,但至少得让他好起来,能下地走走,正常进食。”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杨铭赶忙道。

“我还给你留了一些,据说一炉子能出百枚左右,你还年轻,只给你留了十枚,下次出炉,多给你留点,”杨丽华心情大好,笑道。

杨铭笑道:“多谢姑母了。”

萧皇后也是非常开心,微笑道:“花了你不少钱吧?”

“没多少,一炉仙丹十万贯,值这个价,”杨丽华粗气道。

杨铭内心无奈,女人啊,总是把钱花在一些古怪的地方,你吃好睡好就是最好的美容药,何必外求呢?

又聊了一阵后,杨铭返回了东宫,将那些药丸也踩碎了扔掉。

眼下的东宫,正在张罗着杨瑾的婚事,这小子还没成家,所以一直住在皇城,不像杨瑞,已经搬出去住了,在外面干了些什么,杨铭也不知道。

他不会派人监视儿子,但是杨茵绛会。

探望过疯了的冯玉致之后,杨铭返回寝宫,这里很安静,因为大家都在裴淑英那里,张罗事情。

长孙无垢为杨铭脱下外套,换上鞋子,服侍他洗漱,然后细心的帮杨铭梳着头发。

望着面前并不算透亮的铜镜,杨铭端详着镜内那张越看越顺眼的鹅蛋脸庞。

“听说你阿娘搬进了新家?”杨铭随口问道。

长孙无垢点头道:“族内薛公给置办的新府,我回去瞧过了,一切都好,就是大了些。”

薛国公长孙洪,眼下是长孙家的新任家主,杨秀的大舅哥,他掌握族内大权之后,与长孙无忌的关系非常好,所以花钱解决了人家的住房问题。

京师和洛阳,寸土寸金,有钱也未必能买着地,这也就是在洛阳,长孙家的老家,在京师,他们想买一块好地方,也不容易。

杨铭笑道:“大了住的宽敞,你毕竟在东宫,也是外命妇了,你的名位是什么来着?”

“回殿下,是昭训,”长孙无垢道。

杨铭点了点头,心中想起了一个人,于是喊来暖冬,道:

“给京师内侍省传话,让云昭训出宫吧,由云定兴赡养。”

暖冬点了点头,小心退了出去。

接下来,杨铭的一双手不老实了,绕到背后,开始在长孙无垢身上搞小动作。

眼下他的头发还没梳好,长孙无垢自然是不能动的,于是强忍着身体上传来的微妙感觉,硬生生的给杨铭梳完了。

“呼~~~”紧张到一脸汗水的长孙,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呆呆的站在原地喘息,等待着杨铭的垂青。

她已经进宫大半年了,但是杨铭还没有碰过她,她知道这一天早晚都会来。

杨铭一脸诧异的转身:“你这喘气听着不顺畅啊?”

长孙道:“妾身打小就是如此,慌……慌张的时候便是这样。”

“那你不能不要慌张吗?有什么好慌的?”杨铭愣道。

长孙抚着胸口,深呼吸,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不好意思的抿了抿嘴:“让殿下笑话了。”

“我不是笑话你,”杨铭苦笑摇头:“今后镇静一些,冬日的时候不要往外跑,让太医署帮你看看吧。”

要是肺上的毛病,杨铭还能想想办法,遗传病的话,他可没那个本事。

长孙无垢觉得杨铭是在嫌弃她,一脸落寞的垂下了头。

第770章 请父皇退位

佛教为杨广办的祈福大典,主要作用是告诉天下人,皇帝病重了,很重,很可能快不行了,所以朝廷才会请嘉祥大师祈求上苍赐福皇帝。

那么接下来,还要为这些年来阵亡的将士办超度法会,道家那边也没闲着,也摆祭坛告慰亡灵。

一时间,整个东都烟雾缭绕,走到哪都能闻到一股子焚香味。

而这段日子,是整个洛阳治安最好的一段时间,因为两边都在请神,如今神仙在洛阳,谁也不敢造次。

杨瑾的婚事,也办完了,杨铭又一个儿子搬出了东宫,住进了魏王府。

四月份的时候,白马寺和老子祠都修缮完毕,杨铭借着杨广总持菩萨和万寿帝君的名义,命鸿胪寺卿苏夔,查阅天下道观、寺庙的度牒僧籍,他要对出家人开刀了。

据崔民焘调查,这帮出家人占据的良田,多达九百多万亩,实在是一个令人心惊的数字。

能拿回来一半,国家也富裕了。

所以一场波及天下僧道的大查阅,于大业十五年,在全国铺展开来。

今年上来的举人,全部入仕,进入地方,做主官的没几个,大多是僚属,杨铭为了给这些人信心,给他们加了一道光环:天子门生。

意思我们都是陛下的弟子,你们这些地头蛇敢欺负我们,自有陛下为我做主。

杨铭登基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了。

“东北之地,是时候并入版图了,都护府为汉胡自治,地方权力其实还是在那群蛮夷手里,”崔民焘道:“千里沃野,若能开垦为良田,国库丰盈,我大隋再无缺粮之弊。”

朝会上,崔民焘提议对东北瓦剌室韦用兵,一举占领整个东北地区,然后大量迁徙人口,开荒屯田。

这块平原地区,是一块大肥肉,但是那里的民族形势太过于复杂。

“不妥的,”裴矩摇了摇头:“时至如今,高句丽旧地仍时有叛乱,此地不稳,难以向北用兵,周法尚年老,该换个人继续镇抚,想要将东北苦寒之地纳入版图,当今国力,难以支撑。”

崔民焘道:“那么好的地方,却被蛮夷所据,不通农耕之事,却以游牧为生,实乃暴殄天物,眼下就算不能用兵,总还是有办法要点土地的。”

裴矩还是摇头:“对外之事无小事,如今东北边境安稳数年,不宜再起兵戈,这个地方不能打,只能徐徐图之。”

说罢,裴矩看向杨铭,道:“可以于边境设立几处通商之所,促进汉民与蛮夷的贸易交流,若有向往中原者,可为其办理户籍,逐步吸纳人口,以此为交换,促成汉民进入靺鞨室韦等地区开辟田亩,落户当地,时间久了,其自归也。”

杨铭深感同意。

其实就是移民,那地方的人活的非常困难,他们能不愿意来中原吗?愿意的很,而且移民过来的,肯定也是在部落当中本身就混的挺好的那拨人,因为混得不好的人,不懂得改变。

大隋的户口是很值钱的,直到现在,很多在中原经商半辈子的胡人,都没能取得大隋户籍,而大隋呢,也没有向外面开放过本国户籍。

裴矩之所以这么建议,是因为他对外的经验非常丰富,知道那些外族人,最想要的是什么。

见过中原的繁华之后,你很难不留恋这里。

但是裴矩的这个建议,反对的人还是很多的,还是老一套,非我族类。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