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页(1 / 1)
('
面对赵佗的谦恭,众人的反应也是各不相同。
首先是王翦和李斯,两人都和赵佗有交情,自然神色和蔼。
左丞相隗状却大不相同,他虽然碍于李斯的面子,勉强应了一声,但脸上尽是敷衍,看着赵佗的眼中带着某种厌恶。
赵佗若有所思,想起隗状这人似乎是个保守派,日后秦并天下时,提倡分封制的领头羊似乎就是他。这人对自己不太搭理,恐怕是因为荆轲之事吧。
不过赵佗依旧面上恭敬,口称“隗公”,让人在表面上挑不出错来。
相比于左丞相隗状的心思浮于面上。
另一位上卿姚贾则让赵佗拿捏不准了,此人面无表情,对赵佗的问候也是正常回礼,语气平静,让人根本判断不出他心里是个什么态度。
这人很危险,万万不可得罪!
赵佗心里暗暗记下,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姚贾可是专门为秦王政负责离间六国,主持间谍事宜的人。
在他的一番活动之下,山东各国互相离心离德,各国公卿重臣更是被姚贾收买,名为六国臣僚,实则是秦国走狗,其中就以赵相郭开,齐相后胜最为著名。
真正表现姚贾狠辣的,则是韩非入秦之后,与他结怨。
韩非瞧不起姚贾,称其为“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多次在秦王政面前说姚贾的坏话。结果被姚贾记恨在心中,联手李斯一顿操作,就将韩非下狱弄死,可谓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让人死。
相比于隗状的厌恶,姚贾的不可捉摸,尉缭则是十分亲切。
他脸带笑容,还主动对赵佗说道:“我听大庶长说,你这后生颇通兵法,又去战场厮杀过,此番回了咸阳,若无职务,可来老夫邦尉府中做事。”
这番邀请可谓诚意满满,颇让赵佗心动。
尉缭竟对自己有好感。
他可是兵法大家啊,若是去尉缭手下做事,学到几招军争之术那可就赚大了。
只是可惜,秦王政已对赵佗捷足先登。
赵佗只能拒绝道:“多谢尉公厚爱,小子恨不能常听尉公教诲,只是大王刚才已经征召我为郎,年后便要上任,还请尉公恕罪。”
“哦?大王亲自征你为郎?”
众人都惊讶了一下,就连隗状也忍不住抬起眼皮,多看了赵佗一眼。
郎官里面,不管是中郎、郎中还是外郎、议郎,都不过是数百石的秩禄。平常大族子弟,功臣后代都能直接凭家世进入郎官队伍里面,比如李信、王离等人皆是如此。
郎官不甚稀奇,但若是大王亲自开口征召,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要知道连李信、蒙恬等人都是先凭家世进入其中,再从里面靠表现脱颖而出的,并没有享受过大王亲自征召的待遇。
之前赵佗上殿接受封赏时,还可以说是因为他亲自擒获燕丹的功劳,无法说明什么。
如今大王亲自征召,这里面的信息可就不简单,这是要真正的将赵佗当做心腹亲信来培养啊。
他的起点,比李信和蒙恬等人竟还要高!
第一百零九章 :齐楚何先
“好小子,居然是大王亲召!”
李信不由拍案,双目惊喜的看着赵佗。
燕地战事,他早已知悉赵佗的能力,对这个自己称作臂膀的手下,满怀期待,正打算寻机向大王引荐。
没想到对方竟然已经被大王看中,征召入了郎官队伍,这可是他李信也没有享受过的待遇。
一想到此处,在为赵佗欣喜之余,李信心中也不由升起一丝酸溜溜的味道。
王翦偷看着李信的表情,眼角溢出一抹笑意。
臭小子,现在你也能体会到老夫在大殿上的感受了吧。
这就是,一代新人换旧人。
“既然是大王亲自任命,刚刚倒是老夫唐突了。”尉缭笑眯眯的说道。
其余诸人亦是各有表情,心中想法各不相同。
李斯是在恭喜之余,心中暗自感叹自己竟看走了眼。
他之前还认为这少年舍弃入学室的机会,要亲上战场搏杀是一种莽夫行为,心中评价很低。哪料到对方不仅从战场归来,还立下滔天大功,连升七爵。
公乘爵位不算什么,郎官也不算什么。
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凭自己的本事,在半年之内升了七级爵位,还被大王亲自征召入郎官队伍。
两者结合起来,只要眼睛不瞎的人,都会知道此子未来必会被大王重用。
秦国,王在法上。
只要大王喜欢,早晚都会一飞冲天。
在场之人久混官场,自然对其中道道心知肚明,不仅关系好的几人开口恭贺,就连面无表情的姚贾也对赵佗点了点头。
“果真少年英杰。”
甚至左丞相隗状都对赵佗挤出了一个笑容。
赵佗眨了眨眼,没想到一句“大王亲召”竟有如此威力。
不过这样也好,他和这几位朝中重臣拉近了关系,有了这点交情,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方便许多。
就在殿中气氛趋向和乐之时,一个高冠博带的男子从殿外大步走了进来。
“呵呵,原来大家都已经到了,倒是我来迟了。”
温和的声音响起,但却让殿中众人脸上的笑顿时一滞。
虽然紧接着,众人又都笑起来,一起向那人行礼招呼,但这一幕还是被赵佗注意到了。
“见过君侯。”
赵佗随着众人一起行礼,见到来者正是秦国右丞相昌平君。
他联想到刚才众人的表情,心中若有所思。
昌平君入殿后,众人都和他互相谈笑,但说的话明显有一种隔阂感。
这里面恐怕透露着某种信息。
幸好这种氛围没有维持多久。
秦王政便到了。
优美的丝竹之声开始奏响,各种美食美酒也由侍者开始端进来。
庆功宴开始!
“之前燕国遣使者谋刺寡人,幸有大庶长率一干忠勇之士,为寡人征伐燕国,破蓟城,擒燕丹,一举报仇雪耻。此酒,为大庶长贺。”
秦王政举卮敬酒。
“为大庶长贺!”
赵佗也跟着众臣举卮相贺。
王翦满脸笑呵呵,嘴里却说着,此番都是靠手下诸将方能大获全胜。
“特别是李信和赵佗,此番若不是他们当机立断,东向截杀住燕丹,恐怕就让此贼跑到辽东去了,要论大功,当以他们两人为先。”
秦王政微微颔首:“大庶长说的是,李将军真乃骁勇之将,赵公乘亦有勇谋,当贺一卮。”
众臣亦跟着端酒相贺。
赵佗愣了下,他可没料到王翦会把自己推到前台,和李信并列。而秦王更是带着众公卿大臣为自己两人敬酒。
他本来只想当个庆功宴的局外人,大吃一顿,哪料到转眼成了众人中心点,连道不敢,嘴里说着:“此事皆乃大庶长和李将军之功。”
相比于王翦和赵佗的推功。
李信却是脸色红的发亮,他被秦王和众大臣一起敬酒,被王翦和赵佗一起称赞,顿时觉得自己真就成了整场大战的最大功臣。
李信意气风发,不由想到自己在伐燕之战时,欲攻代郡而被王翦训斥的事情。
他不想再给别人做副将,再受人所制了。
李信借着这机会,昂首道:“区区燕国,不足道哉。信愿为大王效力,再战沙场,若是让信为主将,必为大王再灭一国!”
此话一出,众人皆将目光向他望来。
王翦皱了皱眉,他之所以推功给李信和赵佗,也是感觉到了秦王政想重用年轻人的心思。但没料到年纪更小的赵佗会老成的和他一样推功,而李信反倒放出豪言大语。
一旁的赵佗更是吓得一个激灵,端在手中的酒水都洒落了出来。
“糟了。”
赵佗心中哀叹,他熟知李信的性格,在知道今晚有庆功宴的时候就有一种大事不妙的感觉,所以那边一散朝,他就专程等在殿外想要等李信出来,提前给他打个预防。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