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1 / 1)

加入书签

('

这成分杂糅的四千士卒还不算什么,真正让赵佗和黑臀等人头疼的是最后的一千人,竟然是那些和他们一路从西边走过来的“汉中朋友”。

之前桓昭带五千关中军东取陈留,这批千人的汉中戍卒就北上跟着那些民夫挖河堤,如今他们任务完成,留在大梁城外无事可干,刚好被编入赵佗麾下。

五千士卒,分别来自五个郡。

关中、上党、河内、颍川以及汉中。

东拼西凑,简直是杂牌中的杂牌。

特别是那来自汉中的一千戍卒,许多都是披散头发裹着兽皮的氐羌蛮夷,一张嘴就是混着浓重臭气的方言,非常难以沟通,赵佗只能依靠那些能通夷语的汉中军吏进行命令下达,十分的不便。

“如此混杂的部队,袍泽不相识,语言不通畅,安能战场胜敌?”

赵佗甚至有过怀疑,王贲是不是故意在整自己,才拼凑出这支乱七八糟的队伍给自己。但只是略微一想,就排除了这个想法。

因为王贲没有理由,也没有这个必要,他真要收拾赵佗,根本不用将赵佗提拔为军候,还让他担任东取魏国城邑的任务。

“陶丘已经被东郡兵打了下来,如今王将军已经传令让东郡兵移师西向,攻取济阳。”

“还有魏国大宋郡的睢阳也被一万淮阳之师攻破,听说那宁陵君魏咎已经逃到了更东边的单父等县,正是我们东向的目标。”

西乞孤走入帐中,说着打听来的战事消息。

黑臀听到这话,眼睛一亮,叫道:“这可太好了,咱们这一次东征说不还定能把那什么宁陵君逮住,就跟那个魏豹一样,抓起来换军功,嘎嘎嘎!”

听着手下的话,赵佗心中一动,大略猜到一些东西。

魏地的战事虽然没落下帷幕,但大局已定,魏都大梁在洪水中崩塌是早晚的事情。除大梁外的几个魏国大城市,睢阳、陶丘已被夺取。济阳虽然挺过了河内军的攻击,但随着周巿部队被歼灭,已经没有外援,沦陷亦是迟早之事。

偌大的魏国,现今还插着魏旗的不过是东边的菑县、单父、方与等几个较远城邑,魏军主力更是在几场大战中被秦军歼灭殆尽,魏人已经没有多少反抗力量了。

“所以,王贲是将此事作为对我的考验,让我从治兵开始,然后拿那几个东边的魏国城邑进行练手?”

赵佗若有所思,这样的解释反倒比较合理,他手下虽然是支拼凑的杂牌军,但魏国东部剩下的也都是些三瓜两枣,双方对比起来倒是实力相当。

想通此处,赵佗放下心来,决定好好练兵,把这一次的任务圆满完成,不让营中众将小看。

因为任务并不急迫,王贲给了赵佗半个月的行伍编队的时间,让他有时间来训练这支军队。否则一群混编杂牌军不经过磨合就上阵,恐怕一个照面就能被人击垮。

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赵佗治兵的第一步自然是要先了解麾下士卒,以及他手下的众军吏,然后进行编队。

赵佗麾下的五百关中军自然不用多说,这是他手中真正的精锐,也是最信得过的老部下,由刚升为大夫爵的西乞孤作为五百主统率,通通编入赵佗的直属短兵。

军候这个级别,已经可以拥有五百短兵卫队了。

之后是两千河内军,分成两个千人,分别由已经成为公大夫的涉间和黑臀作为二五百主。刚好这河内军的建制被打散,再加上他们之前济阳战败,没了锐气,便任由赵佗安插亲信,无人敢提出不满。

河内军之后,是一千来自上党郡的士卒,其二五百主名为赵广,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沉默寡言。

此人据说是赵国公族之后,从祖辈往上数,是能和赵佗攀上亲戚关系的。也不知是不是同为赵氏的缘故,此人对赵佗的军令,完成的一丝不苟。

再往后的五百颍川士卒,由一个名为张贺的五百主统率。

因为西乞孤率领五百人充入短兵的缘故,赵佗也将这五百颍川人单独划开,并不设二五百主统领,准备日后让这五百人负责押送后勤。

四千人分配完毕后,便是让赵佗最头痛的一千汉中士卒。

这一千汉中人里,能正常沟通的只有一半,剩下的都是氐羌蛮夷。

他们的二五百主名为羌匕,是个身材高大的羌人,头发油亮,能通双语,露在衣服外的肌肉黄澄澄一片,一看就是个武勇强悍的战士。

此人第一次看到赵佗的时候,竟嗤笑出声。

“哟喂,是个小崽儿。”

羌匕故意说着众人听不懂的方言,还伸手比了比赵佗的脑袋,又比了比自己的胸部。

“竖子找死!”

黑臀勃然大怒,涉间亦眼冒寒光。

要不是西乞孤死死拦住,两人差点就拔剑动手了。

身为当事人的赵佗并未动怒,打发羌匕离开后。

他对涉间和黑臀说道:“羌匕在那些蛮夷里颇有威信,如果因为这点事就对他动手,恐怕那些氐羌人会不服,有损军心。”

说到这里,赵佗眼睛眯了起来,他笑道:“而且这位羌匕啊,据说还是那位羌瘣将军的同族,无怪乎能当上二五百主之位。”

第一百七十章 :治兵

王贲给予赵佗的时间只有半个月。

但前三天的时间,是传令各处城邑收拢的河内军溃卒赶到这里,还有对其他士卒进行重新编队。所以等到这一曲全员集合时,真正能够训练的时间只剩下十二天。

“百人而教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教成,合之万人;万人教成,会之于三军。三军之众,有分有合,为大战之法,教成,试之以阅。”

赵佗站在典兵台上,看着营中已列队的数千士卒,对身侧几位下属开口讲话,他说的是当今邦尉尉缭编撰出来的《尉缭兵法》。

赵佗在咸阳当郎官的时候,可没有闲着,不仅从邦尉府寻来这部新兵法学习,还从杨熊、赵贲等人的家中借到了《孙子》、《吴子》等早期的兵书阅览,现在当了军候,自然能出口成章,与他的身份相匹配。

“军候所言极是,用此法练兵,必能练出一支强军。”

张贺立马出口称赞,这位来自颍川郡的五百主,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自从见到赵佗后,此人寻机夸赞已经不下十次。

赵广在一边默默点头。

黑臀则抠着屁股道:“这话我懂,咱们去年在李将军麾下,就是先一个什、一个屯、一个百的单独练,后来再汇到千人里演兵。嘿嘿,那会儿咱们军候可是在演兵里大出风头,就连李将军都亲自将我们叫到典兵台上夸赞,说军候很不错,未来必有前程。这不,转眼就做了一曲军候,李将军可真有眼光。”

听到这话,西乞孤和涉间都跟着点头,他们当年就是这般过来的。

张贺眼前一亮,忙道:“不愧是赵军候,什伍之时便能得李将军夸赞,真让吾等佩服!”

赵佗没有管张贺的马屁,眼中闪过追忆之色。一年之前,他还是个在什伍之中站队训练的小卒,一年之后却成为了领兵五千人的一曲军候,身份转换间颇为让人感叹。

“多亏了当年亲身入军营,从小卒做起,所以能了解练兵的方方面面,如今当了军候,该我来练兵时,就不用手忙脚乱,这大概就是实践和理论结合了吧。”

赵佗心中感慨,思绪回到眼前,他目光扫视校场中列队的数千士卒。

五百关中军的秩序自然不用说,站的整整齐齐,个个昂首挺胸。

两千河内军也不错,他们毕竟是受过训练,上过战场的正规军,这种列队站阵之事都是小问题。

剩下的一千上党军也颇有模样,可见赵广此人是有些本事的。

差一点的是张贺麾下的五百颍川人。

颍川郡是韩地,秦灭韩国不过三、四年,故而这五百韩人都没有受过多少训练,再加上张贺可能心思不在练兵上,五百人站的歪歪扭扭,竖列都能站成圆弧状。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