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1 / 1)
('
扶苏抚掌而赞,对于重礼好仁的他来说,赵佗的行为正合他胃口,让扶苏越发欣赏起来。
“那女子为什么不穿衣服?还跑赵君床上干什么?”
公子高歪着脑袋,满脸好奇。
“你给我闭嘴!”
嬴阴嫚红着脸瞪了他一眼,那柳眉倒竖的模样吓得公子高缩了缩脖子,瘪着嘴不敢说话。
嬴阴嫚怒气稍熄,坐了下来,只是还用怀疑的眼神盯着赵佗。
赵佗连忙正襟危坐,继续讲起了后面的事情。
被魏军伏击,然后大破魏军,一路追逐至山阳,劝降宁陵君。
扶苏一直听的很专注,赵佗所说的那些军争战事,魏地风俗,都是他从来没听过,十分好奇的东西。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新的世界。
直到赵佗最后讲到大梁城崩,洪水灌入城中,满城浮尸之时。
扶苏站起来,长叹道:“兵者,凶灾也。战事一起,不管何方胜利,都会有无数黔首庶民死难于其中,此乃天下之大不仁也,呜呼哀哉。”
就在扶苏自我感慨间,一直对后面的事情心不在焉的嬴阴嫚,趁机盯着赵佗,凶巴巴的问道:“到底有没有?”
“没有,绝对没有。”
赵佗连忙保证,嬴阴嫚这才偃旗息鼓,只是眼中怀疑之色始终没有散去。
赵佗面上无辜,其实心中暗笑。
公主今晚多半是睡不着觉了。
一旁的公子高满脸疑惑,搓着自己胖嘟嘟的脸,不明白这两人在做什么。
就在这时,外面响起一阵脚步声。
“禀公子,李户将求见。”
屋中众人愣了下,扶苏回过神来,忙让人叫李由进来。
不一会儿,满脸铁青的李由走了进来,见屋中除了嬴阴嫚之外,扶苏和公子高也在场,脸色顿时好了不少。
“李户将所来何事?”
扶苏开口。
李由一拱手,目光盯着赵佗,沉声道:“天色将黑,非大王之命,外臣不得久留宫中。臣特来请这位赵大夫出宫。赵大夫,你也曾是宫中宿卫,莫非不知道此条禁令?”
众人愣了下,往窗外看去,果真见到日落西斜,天色将晚。
赵佗本就是午后才入的秦宫,和扶苏兄妹三人一聊起来就没收住,眨眼间就到了晚上。
“此乃扶苏之错,本想向赵君询问魏地战事,没想到都过去这么久了。”扶苏忙站出来承担责任。
“都是赵佗的错,既是要到关闭宫门的时间,那赵佗便告辞了。”
赵佗一边说着,一边向扶苏和公子高拱手告辞。
当轮到嬴阴嫚时,她盯着赵佗,嘴唇微动,让人听不清她在说什么。
写信。
明白。
赵佗点了点头,给了她一个会意的眼神,然后躬身告辞,跟着李由走了出去。
这一次,李由没有再给赵佗任何离开他视线的机会,押着赵佗一路到了宫门口。
两人一路无话,气氛十分压抑。
但在即将到达宫门时,李由还是没有忍住。
“赵佗。”
“诺。”
“你,离公主远点。”
赵佗抬头,与李由四目相对。
“赵佗告辞,不劳李户将远送。”
赵佗淡淡说着,对着李由一拱手,自顾转身离去。
看着赵佗的背影消失在宫门处的暗影中。
李由握紧了拳头。
他沉声自语。
“父亲说的没错,投壶就要抓住壶心,方能一矢中的。”
“等着吧。此番伐楚,我李由定然要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拥有超过你赵佗的战绩!”
“到了那时候,大王就会知道,只有我李由,才是公主的良配!”
“只要大王看重于我,你赵佗,拿什么来和我争!”
……
蒙氏府邸中。
蒙恬与蒙裕相向而坐。
两人之间的案上,尚温着一壶浊酒。
“李由这一次被大王赐爵为左庶长,应是看在李斯的情面上,不足为虑。”
“但那赵佗,他此番伐魏可是实打实的功绩,转眼便能成为左庶长啊。”
蒙裕一边饮酒,一边叹道:“恬啊,李由和赵佗可都是你的下属,他们的爵位如今就和你一样了,你就没有半点想法吗?特别是那赵佗,以他立功的速度来看,假以时日,他将成为你最大的对手啊。”
听到这话,蒙恬神色平和。
“族叔勿要多虑,蒙恬的爵位之所以被赵佗追上,不过是没有机会上战场罢了,只要上了战场,自然能立功升爵。”
蒙裕点头道:“那是自然,秦以军功兴国,只有战场才是吾等升爵的好去处。我之所以来找你,就是想告诉你,此番你不如也和那李由一样,请命伐楚,寻个立功的机会。如此立功拜爵,方能继续保我蒙氏在秦国的地位啊。”
蒙恬摇摇头,笑道:“我不用请命,若是大王愿意让我去,那我便去。若不愿让我去,就算请命也无用。”
虽然嘴上这样说着,但蒙恬的眼中全是笑意。
他还记得,就在不久前,大王曾问过他,是否愿意去做李信的副手。
蒙恬自然应诺,豪言壮语说的是慷慨无比。
大王虽然没有当场许诺什么,但想来问题不大。
若是无意让我去伐楚战场,又何必问我呢?
“伐楚之战,二十万大军,可以说是此番灭国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了。大王有意让我为李将军的副将,这是何等的信任和器重。”
“此种宠信,岂是那靠着老父的李由,和赵佗那孺子能够相比的。”
“我蒙恬,此番初上战场,当一鸣惊人!”
“让天下皆知,秦军之中,亦有我蒙恬之名!”
想到此处,蒙恬不由大笑,举起案上浊酒,一饮而尽。
第一百九十九章 :左庶长
“今日开始,我便是左庶长。”
“可以执圭上朝了。”
赵佗回到咸阳的第二天,便前往主爵中尉府领取了自己的爵位赏赐。
他一边往外走去,一边看着手中约一尺宽、三尺长的墨玉圭,心中不停感叹。
那三尺玉圭温润冰凉,上面有着数个秦篆小字,刻着左庶长的爵位。
所谓庶长,便是众庶之长,是黔首庶民的长官。
和大夫爵位不同,左庶长的地位已经相当于春秋时候的卿,是真正的高爵者,也只有达到了这个爵位,才有执圭的资格,这就是时人所谓“名与器耳”。
而且左庶长作为商鞅入秦之后所担任的职位,常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意义,非大功者难以得之。普通黔首庶民出身的将吏,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到达这个爵位。
赵佗如今不过十五六岁,却已经有如此高爵,这在整个秦国历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的。
因为不同于那个爷爷是左丞相甘茂的神童甘罗。
赵佗的爵位,是他自己从战场上拼杀出来,没有任何的水分,哪怕是一直嫉恨他的李由和桓昭,对此也是无话可说。
所以当赵佗领取完爵位,从主爵中尉府往外走出时,一路所过,所有人都对他恭敬行礼,既畏惧又好奇的看着这位格外年轻的左庶长。
“这可是左庶长爵位啊,听说这位左庶长还不到十七岁,若是等他加冠成年,那岂不是能封侯拜相?”
“嘿,你难道没听过吗?这位左庶长可是当着大王的面,曾说过‘大丈夫,生当封侯,死当庙食’这种话的。”
“嘶……好大的口气!”
“不知道哪家的淑女能嫁给他,可惜我不是女子,唉……”
听着后方那些主爵中尉府的小吏议论自己,赵佗不由面露苦笑。
这句话不是只对政哥一个人说过吗?
怎么现在不仅是那些朝中的君侯公卿都知道,连这些府中小吏也个个知晓。
到底是哪个大嘴巴到处乱传的!
赵佗很气恼,这般大话传遍咸阳,若是他赵佗以后没有封侯,那岂不是惨被打脸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