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页(1 / 1)

加入书签

('

李信这计谋,在赵佗看来,简直让人目瞪口呆,连黑臀都想不出来。

眼见赵佗不解,李信哈哈大笑,说道:“看吧,连你赵佗也想不到,那些楚人更是不可能想到我会将平舆作为突破点。而且谁说我要舍弃项城了,只有童稚幼子才会做出选择,我李信自然是全都要!”

“项城、平舆我全都要打,两面出击!”

这一刻,李信脸上神采飞扬,他指着那铺在案上的地图,慷慨激昂道:“此番大战,我会让蒙武将军率七万大军举我大纛,南下威逼项城,做出我李信必取项城的姿态。如此大军临城,必能吓得那项燕老朽缩在项城里不敢动弹,只能全力防守,说不定还会引来楚国境内的兵马不断增援。如此便是以一部兵马牵制楚国大军之势。”

“而我,则举蒙武旗帜,率三万精锐的关中车骑,从北部避开楚军眼线,先绕道上蔡,待士卒休憩一日后,便以雷霆之势出击,速攻平舆。”

“平舆一破,则颍水、汝水之间的淮北之地再无险可守,我可率车骑驰骋于上,突破到他项燕后方,直接避开楚国的大军,冲寿春而去,届时便可一举攻破楚都,灭荆楚社稷!”

说到这里,李信意气风发。

“如此一来,当他项燕还在召集楚军,与项城下的蒙武相互纠缠时,我李信就已经占了楚都,将那楚王负刍和楚国宗室贵族尽抓在手中!这岂不就是兵法所说的以正合,以奇胜!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哈哈,到了那时,楚王和楚国的公卿贵族皆落在我手中,他项燕前后皆是我秦国大军,他只困守项城,又有何用!”

赵佗听得呆了,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李信这策略,听上去好厉害的样子。

但是,丢下主力大军与敌人对峙,然后亲自率奇兵绕道突袭楚国首都。

这是你一个统率二十万大军的主将,该做的事情吗?

就在赵佗心中吐槽的时候,李信神色温和的看着他。

他走过来,握着赵佗的手道:“我这策略不错吧,只要成功施行,必能一战破楚,任他项燕如何奸滑,也绝不会料到项城处只是佯攻,我将以奇兵先取寿春。不过我之所以能想出这条妙策,还是多亏了你赵佗啊。”

多亏了我?

赵佗双眼大睁,脑袋上冒出一堆问号,这又和我有啥关系?

李信呵呵笑道:“昔日在燕地,我率军追逐燕丹,止步于居庸塞下,眼看战机将失,燕丹父子就要跑到辽东去了。你献上绕道辽西,截杀燕丹之策,如此方立下了惊世大功。”

“而如今,那颍水之侧的项城与昔日居庸塞何其相像也,都是阻挡了我大军前进的障碍。而我在这伐楚之战里,便要效仿昔日绕道截杀之策,直接从侧翼绕袭。那寿春城里的楚王,就会如同昔日的燕丹,必定落入我的手中!”

李信说着,伸出一只手掌做虚握状,五指狠狠一抓,仿佛就将那楚王负刍抓在了手中一般。

赵佗伸手抹了抹头上的汗水,好家伙,感情你想出这条“妙计”还是因为我了。

他现在也彻底明白了李信的思路。

偷梁换柱迷惑项燕,吸引楚军主力于项城之下,做出决战姿态。然后以奇兵出其不意绕袭平舆,接着长驱直入空虚的楚地,直取寿春。

这是要玩一出擒贼先擒王的戏码啊!

听上去很不错,但赵佗还是感觉太冒险了。

这可是几十万大军的灭国之战啊!

不该更慎重些吗?

赵佗想了想,劝道:“将军,你带三万车骑突入楚地,确实勇锐难当,但进入楚地之后,吾等后勤粮道却难以保障啊,这三万人马的粮草如何供应?”

李信不以为然。

“粮秣不是问题。兵法所谓因粮于敌,军食可足也。如今刚过秋收,楚国境内各处城邑里聚都有大量存粮,吾等只需携带十天的粮食就够了,其他的都从楚人手中抢,这就是以战养战也!”

赵佗眼皮猛跳,看来李信是要一路抢着走了。

但赵佗还是觉得这计划太过危险,他不好直接说不行。只能换个角度,硬着头皮劝道:“将军,可是那楚都寿春,也是淮水大城,城高墙坚,城内还有楚王的精锐战卒守卫。吾等三万车骑虽勇,但却缺少攻城辎重,若是没有突袭下寿春,那岂不是进退两难?”

听到这话,李信面露不愉之色,他瞪了赵佗一眼。

“你怎能说如此丧气话。我以精锐车骑突入楚地,速如疾风,那寿春王宫中的楚王定然难以想到,更别说是提前防备了。”

“待我奇兵军临寿春城下,定然将城中楚人吓得神魂皆颤,到时候我再散布消息,就说项城已被我军拿下,项燕已经死于沙场,城中楚人定然难辨真假,军心溃散。”

“我还会带几个墨者随行,到了寿春城下,就算没有突袭下来,也可以就地打造巨砲,猛攻城墙。城中楚王颤栗,楚军惊惧,再加上巨砲之威。寿春,必定可一战而下!”

李信说话掷地有声,信心满满。

见此模样,赵佗就知道他劝不动李信了,若是再继续说下去,恐怕还会惹得对方恼怒。

他只能住了嘴,附和道:“将军说的是,是我想多了,以此奇兵攻楚,定然大胜。”

李信这才笑道:“是啊,刚才君侯询问,我还想将这策略说出来,不过你说得对,提前说出来反倒不美,等到正式军议之时我再抛出此策,定然让他们惊讶。赵佗啊,今日我将此策告诉你,你可别说出去啊。到时候我便带你一同奇袭平舆,取寿春,捉楚王,共立惊世功勋!”

赵佗点了点头。

……

待到走出李信营帐,赵佗感受着迎面吹来的夜风,不由长叹一声。

他刚才已经从粮道和寿春城防两个方面进行了劝说,但李信都抛出自己的解决之策,让他无言以对。

“只能期望蒙武了,希望他能压住李信吧。李将军这策略,唉……”

第二百一十四章 :家书

知道李信破楚之策的第二天,赵佗呆在自己的营帐中,让麾下几个二五百主在外面训练士卒。

他靠在案上,摸着下巴,脑袋里不停思索着。

“李信这奇袭之策太冒险了,虽说让蒙武举着他的大纛在项城外迷惑和牵制楚军,但李信只要一开始攻击平舆,消息必定外露,项燕就会知道有一支秦军奇兵绕到其身后。”

“就算有蒙武猛攻项城为其打掩护,项燕肯定也会有反应。项城楚军不能动,需要抵挡蒙武麾下主力。但项燕定会调集其他地方的楚军来围攻阻截李信。”

“李信以精锐车骑飞驰,速度肯定比楚军的行动更快,只要一路顺利,就能赶在楚军阻截前抵达寿春城下。”

赵佗想到此处,面露苦笑。

正常情况下,李信计策的前半段问题不大。

车骑突袭,只要楚军没有提前防备,他很有可能按照计划穿过空虚的淮北之地,直驱寿春城下。

到此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就算是如李信所说,秦军一路靠抢粮维持补给,但到了寿春城下呢?

作为当今的楚都,寿春经过十多年的不停加固,其城高墙厚,防御绝对很坚固。按李信说的,如果他能以奇袭吓破楚人之胆,一战破城,那自然是好。

这就直接掏了楚国的老底,破楚都,擒楚王,一战就能决出胜负。

他李信的名号将响彻天下,堪与昔日武安君白起相提并论。

哪怕是数千年后,他李信此战所用的谋略战术都将被写上军事教科书,供无数人学习和膜拜。

但若是突袭失败呢?

三万车骑止步于寿春城下,孤军深入,粮秣如何供应?

久攻寿春不破,秦军必定进退两难。

而接到命令后增援的楚军亦将尾随而至,李信麾下三万人瞬间陷入敌方包围,如果寿春城里的楚王再大胆一点,派出城中守军与城外援军联手,对秦军来一个内外夹击,那岂不是当场大败。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