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页(1 / 1)
('
“这样一来,你赵佗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调动整个东郡的所有兵力,抛开守城士卒,你至少还能再征召出两万的战卒,所以你怎么会只有两万人?”“你赵佗,至少能有四万战兵!”赵佗惊了,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原来如此!秦国伐楚,乃是国之大事,自然会对整场战争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作出预案。齐国突然插手,或是楚国从丰沛之间出兵突袭秦国东境……这些可能性都早在秦国的庙算中,做出过相关预案。故而此番秦国征召大军六十万伐楚,连巴蜀、燕赵之地都征召了士卒前来,却唯独没有动新征服不久的砀郡,和与齐国相邻的东郡。砀郡兵力防备楚国,东郡则是防备齐国。故而此次伐楚大战,秦军云集,却没有东郡一人。这种情况下,一个大郡在战时征召出两万战卒还真不算多大的困难。赵佗咽了口唾沫,没想到啊没想到,上将军居然还有这一招。从东郡征召两万战卒,他赵佗手下便达到了四万可战之士。至于后勤,除了东郡近三十城征召本地民夫供给外,还可借助来自荥阳的粮食。秦军的屯粮之所,荥阳敖仓不仅在陆路上离东郡很近,而且北可依靠河水转运,南则可依靠鸿沟济水一线将粮食运到定陶附近,其距离甚至比运到王翦的大营还近。兵力有。粮食后勤有。赵佗此番和齐国的兵力差距,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要知道这时代某国出兵多少多少万,都是算上辅兵民夫。所以齐国号称十万大军,军中后勤辅兵至少有个四五万人吧。按这样算,齐军的战卒最多六万人,甚至很可能就五万左右。赵佗四万战卒,对战齐国五六万战兵。除开两万临时征召的东郡杂兵外,赵佗麾下还有两万经过数月调教的关中精锐。齐军则是四十余年未经战阵之师。这种战力对比。赵佗激动的双手握拳。“呵呵,所以你知道老夫为什么要暗示你请命了吧。”王翦微笑着说道:“能让大王同意临时掌管东郡一郡的兵力,老夫麾下舍你其谁啊!所以赵佗,此番前往东郡的任务,非你莫属!”秦国的军队调动,必须要有一整套手续,虎符、符节、诏令……在没有诏令的情况下,哪怕是王翦,也无权调动东郡的兵力,故而必须派使者前往咸阳请示。看着眼前少年恍然大悟的模样,王翦嘴角勾起淡淡的笑。他说的其实也不对,面对齐军临境这种情况,哪怕他派冯无择前去统兵,秦王政也会同意将东郡兵权交给冯无择。只是王翦觉得赵佗更合适,有赵佗这个年轻人出头,在这场战争中绽放更璀璨的光彩,将他王翦的光芒掩盖下去,他老王才能更安全的退隐啊。所以他要捧赵佗。“你明白我的意思吧?”王翦双目盯着赵佗,他相信这个少年,能理解他的用意。赵佗点头。四万战卒在手,会怕那十万齐军?他朗声道:“王将军是想让我主动出击,将那支齐军干掉!”“哈哈哈……赵佗啊,你果真是老夫肚里的虫儿,孺子可教也!”王翦哈哈大笑。笑毕,他神色恢复肃然,眼中有寒芒闪过。“没错!”“齐军出兵,既是对我秦国的威胁,实则也是吾等灭楚的机会!”“齐人屯兵于东郡边境,是对楚国求援的呼应。楚人仗着齐军的掩护,必定忽略彼处的防御,对你这支与齐国对峙的部队也不会放在眼中。”“所以你就是老夫的奇兵,只要你能击破那支齐军,然后便可借大胜之威……如此一来,秦楚僵持之势必定打破,届时便是老夫破军灭楚之时!”“而你赵佗,也将立下大功!”赵佗彻底明白了。名将就是名将!王翦从齐国屯兵边境的威胁中,竟然看到了打破秦楚僵局的契机,看到一举破楚的机会。而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便是他赵佗。将这种极其重要的任务交给赵佗,不仅仅是王翦对赵佗这个十七岁少年的信任,更是对他的一种喜爱。扬名立万之功,送予你了!赵佗看着眼前,帐中烛火映照下的白发老将军,心中不由感动万分。“上将军爱我!”第三百零一章 :齐楚兵势淮北陈郢城外的楚军大营。项渠兴奋的走入主帅营帐,嘴里叫嚷着:“父亲,齐国出兵了!”项燕满脸沉稳,他坐在案前,看着展开的地图,目光在上面游荡。听到儿子激动的呼声,项燕抬起头,训斥道:“你都多大的人了,身为一军之将,还整天如此轻率,日后怎能独担大任。”嘴里虽然这样说着,但项燕的脸上还是带着淡淡的笑容。项渠哈哈一笑,走到案前跪坐在地,伸手指着上面的地图道:“父亲你看,如今齐国屯兵十万于甄城,只要出兵西进,便可近攻濮阳,远取定陶,直入秦国东郡。若是齐军有心,甚至可以趁着秦军被吾等拖在此处的时机,直接打穿东郡,直扑秦国三川郡的荥阳粮仓!”“后路被袭,秦军断粮,王翦必定回师。一旦回师,那必露出破绽,就是吾等的战机,届时又将重演去岁李信之事矣!”“大破王翦六十万大军,父亲将要创造一场惊世大胜!”说到此处,项渠拍案大笑,像是已经看到了大胜的模样。项燕等他笑完,这才冷声道:“你想的倒是好,齐人若真能像你说的那样,直扑荥阳粮仓,断秦军后路,那这么多年来,他们又岂会独守东隅,坐视四国灭亡?”“齐人,不足恃也。”说着,项燕声音越发低沉:“此番齐国之所以出兵,除了松阳君求援外,更是因为留在齐国的四国之人相助,他们刺杀齐相后胜,扶持公子田假掌权,故而让齐国开始转变昔日不参与战争的态度。”“但齐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不会在吾等和秦军分出胜负之前动手的,那样一来对他们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平添风险。”“他们如今只是屯兵进行威慑罢了,等到吾等和秦军真正打起来,齐人观望风向之后,才会进行下一步动作。”“不过这样也够了,有齐军威胁秦国东郡,王翦必定会调一部人马北上,削弱此地的秦军战力。且秦军后有威胁,行军打仗之间必定颇有顾忌,至少能让我军在此战中多得一线胜机。”项燕还有一句话没有说,便是他和王翦的战争中,如果楚军真的落败了。届时齐军见到楚军战败,为了不让楚国亡国,就很有可能大举发动攻击,逼迫秦军回师。如此一来,就能为楚国重新集结兵力而争取到的时间,不至于让楚国一战而亡国。这也是此番齐国屯兵不动的目的,他们只是不想楚国亡国,并非真的想和秦国硬碰硬。眼见父亲话语说的低沉,信心不是很足。项渠不由道:“父亲何必如此低落,如今有齐国威胁秦国东郡,相当于为我楚国守住了东部的门户。就算齐军不主动出击,但我楚国在东境的压力也会大大减轻。鲁地、彭城、方与一带的兵力和辎重是否可以再调一些来陈郢?”“这一来,秦军调一部人马北上,我军可多得一部人马补充,便可缩短与王翦的兵力差距,挨到决战之时,也可多得一线生机啊。”“你说的也有些道理。”项燕点了点头,但又忧心道:“只是齐军毕竟四十余年未经战阵,若是反被东郡的秦军击破,则我楚国的方与、丰沛之地危矣。”项渠却笑道:“父亲多虑了,以我来看,就算王翦派一部人马前去东郡,也最多就三四万人罢了,面对十万齐军,秦军只能处于守势,保住秦国东郡不丢,后路不失就已经是胜利,哪会主动出击与齐军作战,甚至还能将齐军击败的道理?”“齐国可是整整十万大军啊!”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