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页(1 / 1)

加入书签

('

项燕放弃善道屏障,一路急行军,也就这几天便能抵达淮阴城外。

届时蔡袅挡路,项燕从后袭取,说不定就可以将那支秦军偏师尽数歼灭,从而解除这次淮阴之危。

哪料到蔡袅自作主张入守淮阴,让出了通往东边的道路,反让楚军陷入这般被动的局面。

光是想到这支秦军的主力和冯无择部联手夹击大王的场面,在场的楚人全都额头上直冒汗。

如此蔡袅,如何不该杀!

听到众人喊杀,蔡袅面如土色,跪在地上不停叩首。

“末将无能,还请令尹饶末将一条性命啊!”

在蔡袅的哀叫声和众楚将的喊杀声中,项燕深吸口气,面容哀戚道:“事已至此,杀之也无用,下去戴罪立功吧。”

“谢过令尹,末将定然戴罪立功,跟那些秦人拼了!”

蔡袅将头磕出了血,这才哆嗦着退下。

景同不服,还想再说。

却见项燕仰天长叹:“倘若吾儿和昭平在此,安能有此事发生啊!”

景同沉默了,想到自己战败之事,以及项渠和昭平自刎的事情。

他明白了为何项燕不杀这蔡袅。

楚国覆军杀将,输一场,死一将。

到了最后,放眼四周,却再无良将。

如果昭平、项渠不死,楚王启手下有良将可用,也不至于派出蔡袅这般蠢将,弄出这样的局面。

蔡袅虽蠢,但如果多经战阵,也不是没有长成大将的可能,何必为了难以挽回之事再自斩将领呢?

楚人,已无将矣。

景同叹了一声,不再说蔡袅之事,而是看向远处的秦军营寨,低语道:“令尹,吾等如今之计,唯有全力攻破这秦军营寨。”

众将点头,楚军如今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就看他们和秦人谁的速度更快。

如果楚军先攻破这处营寨,便可一路东向,挽救被夹击的楚王启。

若是秦军先破楚王熊启,再掉过头来,和此地秦军汇合,那此战胜负难料。

项燕眼睛眯了起来,看着远方飘扬着黑色旗帜的秦营,声音冰冷道:“留下一万人休憩。剩下的士卒分批攻打秦军营寨,日夜不息,要不惜一切代价攻破此营,以救大王!”

“唯!”

很快,淮阴城外便有激昂的战鼓敲响,无数身穿赤甲的楚军向着秦营冲去。

舍生忘死,奋力攻营。

……

“将军,楚军挖沟营垒,防御坚固,我军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拿下。”

卢绾望着远方,摇头叹息。

金钲声响起。

赵佗站在车上,看着远处攻击楚营的秦军士卒撤回。

秦军的这次攻击,除了夺下一处防御薄弱的楚军边营,扔下数百具尸体外,并没有讨得什么好处。

毕竟楚王启收缩全军,依托营寨防守,占据有利条件。

哪怕赵佗和冯无择从东西两侧发动攻击,哪怕秦军士卒如何凶猛,这样的攻营战都只能是硬碰硬的打法,没有多少捷径可走,秦军想要破营只能用士卒的命去交换。

楚军两万人,护佑着他们的新王,个个奋战,秦军想要攻破楚营,谈何容易。

“项燕已经率兵抵达淮阴,正在进攻涉间。项燕麾下士卒甚多,再加上淮阴的那一万人,恐怕能到五万左右,如此人数,涉间挡不了多久,吾等必须要尽快将熊启拿下才行。”

赵佗看着远处的连绵楚营,眼中露出沉思之色。

良久,他开口道:“之前我军诱击景同的时候,军中还留了数百俘虏。还有陈婴等从东阳征召的楚人,数量加起来,应不算少,你全给我召集在一起,我稍后自有安排。”

“待会儿我再写一封信牍,让郦商绕过楚军营寨,到东面冯将军处去,将简牍送上。”

……

夜色降临。

东西两侧的秦军早已退去,没有夜攻的打算。

楚营中,到处都有受伤的士卒在哀鸣。

楚王启心中郁郁,走出大帐想要换口气,在短兵护卫下,来到靠近淮水的北边营寨。

月光清亮,映照在淮水上,波光粼粼,颇为炫目。

他站在河边,愣愣的看着远处的淮水河面。

莫名的,他想起了关中。

在很久以前,熊启也曾站在关中之地,渭水河畔,看着月光下水流涛涛的景象。

自小生长于秦地关中,踩着黄土地,喝着渭河水长大的熊启,岂会对那片土地没有感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关中的秦地,才是生养他熊启的家乡啊。

只是,家乡虽好。

他的身体中,却流淌的是芈姓熊氏的血。

帝高阳之苗裔,火正祝融之血脉。

“不谷是季连之子,鬻熊之后,身体中的血脉高贵不屈。”

“楚国社稷将倾,八百年传承濒临断绝,不谷安能坐视不理啊。”

熊启长叹一声,他看着远方河面,眼中有迷离之色。

他的脑海中,浮现了一个身着王服的男子身影。

那是选择了相信他熊启的君王。

“大王,你会理解我吗?”

就在熊启喃喃自语,暗自感伤时。

淮水之上,有船只在月光下驶来。

船上,有幽幽歌声响起。

在楚军营寨的东、西、北三面,月光照亮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人影。

他们手中拿着造型奇特的器具,声音通过这器具,在那风中回荡,清晰又响亮。

熊启倾耳相听。

那是楚人的声音,是楚人怀念家乡的歌唱。

涉青云以泛滥游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思旧故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

……

第三百六十一章 :楚军夜奔

月夜光辉下,淮水悠悠流淌。

凄怆悲凉的歌声在夜色中,从四面八方袭来。

楚王启虽不是生长于楚地,但自小倾慕楚文化的他,对那阵阵楚歌并不陌生。

忧愁。

思乡。

他的心中有淡淡的愁思浮现。

特别是他刚刚正在月色下回忆关中往事,被这歌声一勾,心中越发哀愁。

但很快,楚王启就反应了过来。

“战场之上,秦军围堵两侧,怎会出现楚人歌唱?莫非是秦军撤走了?”

楚王启心中疑惑,但很快他就脸色大变,低吼道:“不对,这是秦军的阴谋!”

淮水上,尽是秦人船只。

楚营两侧更是冯无择和赵佗的数万大军,用屁股想也知道这些动静是秦军弄出来的。

楚王启环顾四周,见楚营各帐中都有士卒走出来。

他们往四周张望,原本木然的脸在阵阵歌声中出现了变化,不少人在营火和月光的照耀下,脸上满是哀伤和忧虑。

楚王启仔细倾听下,发现那四周唱歌的楚人中,有不少是江东口音,唱的也是江东吴越的思乡曲调。

他麾下,有大半士卒都是来自于江东啊。

“秦人是要攻我军心吗?如此诡计,定然是那赵佗竖子才能想的出来!”

楚王启立刻便猜到秦军的目的,全身发寒中正要下令,让这些士卒全都回帐。

就在这时,那四周的思乡歌声却猛然一止,紧接着,响起来的是一声声劝降的话语。

“二三子,请听吾等袍泽兄弟一言!”

“现在楚国已经灭亡,连大王都投降了秦军,并下令让各地城邑皆举旗降秦!尔等抗令不遵,乃是楚国叛逆!”

“当今秦国已经占据楚地大半河山,鲁地、淮北、淮南,甚至就连江东都已经被秦军偏师袭取。楚王负刍投降于寿春,楚将项燕自刎于善道,就连淮阴也被秦军攻破,否则赵将军安能兵进于此,包围尔等啊!”

“偌大的楚地唯有尔等两三万人还在举旗抗秦,举目四望,可还有援手乎?”

楚营之中一片哗然之声,令尹竟然在善道自杀了?淮阴也被攻陷了?

还有那些来自江东的楚人,更是脸色惊骇中又充满担忧。

他们的家乡,竟然已经落入秦军手中了吗?

绝望的情绪在楚营中蔓延。

“谣言,此乃秦军蛊惑尔等之语,速速回帐,勿要听信秦军蛊惑!”

楚王启大惊失色,连忙传令,让各级军吏将那些士卒全都赶回去。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