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页(1 / 1)
('
“他们有父母,有妻子,他们想要的是父母妻子团聚,家中有一口吃食,便已是心满意足。所以在那淮水畔,当楚人听到楚歌声起,听到我对他们做出不伤性命的承诺时,你看最后还有几人愿意随你!”熊启忍不住争辩道:“你既然反对战争,又为何要帮着秦国作战,杀戮楚人,岂非自相矛盾。”赵佗冷笑道:“想要没有战争,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天下一统。正如子墨子所言‘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我帮助秦国,正如秦墨助秦,都是为了更快的让天下定于一。秦统一天下的过程,固然会造成不少杀戮,但长痛不如短痛,只要天下定于一。则战争自然会平息,百姓黔首也能安居乐业。”“这就是我赵佗想要的,这才是我赵佗这一生所追求的大义!”“为了这天下大义,哪怕赵氏社稷断绝,哪怕六国尽灭,又有何妨!”“我赵佗,只要天下归一!”赵佗昂首挺胸,双目炯炯,声音中充满了无比的坚定。面对眼前少年将军充满气势的宣言,熊启不由的矮了一截。“天下。”熊启喃喃着。他转而摇头,轻叹道:“你能见赵国灭亡而不怨,我却不愿见楚国灭亡啊。”熊启见赵佗神色坚定,知道自己无论说什么,都不可能再说动这个少年的心。“事已至此,我已无话可说,还请赐剑。”他撑起身子,向赵佗开口请求。“郦商。”赵佗深深的看了熊启一眼,已经知道对方的打算。秦王要熊启死,他自然不能活。但贵族,也有贵族的死法。更别说,他是一个王。郦商听到呼唤,推门而进,拱手道:“将军。”“把剑给他。”赵佗冷静开口。郦商犹豫了一下,还是顺从的抽出短剑,向熊启递过去。熊启伸手接过秦剑,手掌抚过锋利的剑刃,有殷红的血滴落。他的眼中露出凄婉之色。“还请转告大王,我熊启对不起他。”在熊启凄凉的声音中,赵佗点了点头,答应下来。熊启这才笑了,只是那笑容中满是苦涩。他再度看着赵佗,神色复杂。“赵佗啊赵佗,昔日在咸阳时,我便知你不凡。但没想到,最终灭我楚国者,竟是你赵佗啊!”熊启仰天长叹,横剑于脖颈。刹那间,血液飞溅。末代楚王熊启,自刎于越人之地。赵佗站在原地,看着带有温度的鲜血飞溅到他的鞋履上,眼中闪过一抹恍惚。随着熊启身死,楚国便算是真正的亡了。这让他不由想起在寿春时,那流传于楚人中的谶语。灭楚者佗!“楚国已亡。”看了眼地上的熊启尸身,赵佗叹了一声。“将军,天热难耐,这熊启尸身恐怕难以带回咸阳,是否斩首?”郦商盯着地上的尸体,开口询问。赵佗眉头微蹙。此去咸阳数千里,又加上季夏时节,高温难耐。熊启的尸体还真不好处理,恐怕过不了几天就会腐烂,生满蛆虫。赵佗转身,向屋外走去。只留余音回绕。“腌了吧。”第三百八十一章 :何故发笑秦军占领越人王城后,又在此地盘桓了三天。一来是救护越人夜袭和王城之战中的伤员,埋葬死难的袍泽尸首,这需要一点时间。二来则是处理自刎的熊启尸体,让其可以在夏日炎热的天气中不会腐败,可以让秦军顺利带回咸阳。至于活捉熊启回去,赵佗倒是没有这个想法。秦王政憎恨熊启的背叛,此恨深入骨髓,故而当初会对赵佗咬牙切齿的说道:“寡人要让熊启死!”但同时,熊启又是辅佐了秦王政十余年的老臣,甚至和秦王政还有血缘上的联系,这么多年的辅佐和相处,如果说两人之间没有感情,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秦王政如果再见到熊启,心情定然很复杂,说不定一番交谈后,还会更加暴怒。在这种情况下,赵佗若是将熊启活捉回去,还让秦王政亲自下令杀死熊启,这不是给大王添堵吗?当属下的,要学会为领导分忧才是。更别说从越地回咸阳,一路数千里,其中有大半都是楚国之地,谁知道路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万一出现意外,让煮熟的鸭子飞了,那才是倒霉。只有人死了,才保险。所以当熊启乞剑自刎时,赵佗爽快的答应了。熊启一死,赵佗当初对秦王政许下的承诺也就完成了。他,终于可以回到咸阳了!不过为了保障从越地回去的安全,以及方便对于越人的控制,赵佗在释放了越王无友之后,将他最喜爱的儿子驺长,作为了秦军手中的人质。很快,在赵佗将越人之事处理完毕,秦军士卒拔营列阵,站在回去的道路上。赵佗骑在战马上,回头望去,漫天飘扬的黑旗下,一双双眼睛正期盼的盯着他。战争终于结束了。战士们,想家了。赵佗深吸口气,高声道:“回秦!”“回秦!”众人兴奋大叫。不管是蒙恬、涉间,还是黑臀、苏角,亦或者秦军的每一个士卒,全都激动地跟着高呼。回家!这是他们此刻最大的愿望。黑色的长龙向着北方蜿蜒前行,将要一路回到那遥远的,位于西方的家。……大半个月后,荥阳城。身材雄壮的郎中卫队,环绕着城中最为华贵的府邸。郎中们一个个昂首挺胸,披甲带剑,护卫着他们的王者。自从秦军攻下寿春,楚王负刍投降,楚地战事定下大局后。秦王政便带着公子扶苏出关,莅临原本是楚都的淮阳,在彼处接受负刍君臣的拜见,并一路巡视楚地,安秦卒之心,同时震慑楚人。那时候,正好是赵佗砥定江东,并南下追逐熊启的消息传回来。秦王政原本有意在淮阳等候,但可惜越地遥远,一来一回耗时极大。作为一国王者,秦王政的事情太多,哪怕再在乎熊启和赵佗,也不可能在此空耗时日,便选择启程回咸阳。至于王翦和诸将,依旧留在楚地,继续平定和征服尚未归秦的地方。如今王驾正途径荥阳,在此暂留一日。哪怕只是一日,秦王政在巡视完附近的地理山川,以及新建的敖仓之后,也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回到暂时的居所,继续批改处理公务。“大王,杨端和将军处传来军报。”赵高走进来,微笑着呈上来自前线,写满了军情的帛书。秦王政接过帛书,一览之后,大笑起来:“杨端和已经平定鲁地,如今淮北已遍插秦旗矣!”赵高忙道:“恭喜大王,淮北尽数归秦,想来淮南平定,也要不了几日。”秦王政点点头,抚须道:“前几日,冯无择已经率兵从居巢南下渡江,去为寡人夺取赣地。寡人亦要在彼处设立郡县,纳入我秦国的手中。”“贺喜大王,冯将军定赣,如此楚地将尽入我秦人手中,世间再无楚国矣!”赵高忙拱手恭贺。所谓赣地,乃是昔日扬越人所居之处,与楚国比邻。吴起入楚后,楚国强盛,便“南收扬越,北并陈蔡”,楚人掌控的区域一直抵达赣江的尽头,在南方五岭处修建“厉门塞”,和岭南的百越相望,这也是冠带诸国所控制的最南方之地。在赵高看来,南边的赣地基本都是越人所居,那里的楚人封君就没几个,还尽是些又穷又弱的。攻打那地方,简直就是个赔本的买卖。但秦王政却决不允许有楚地脱离在秦国的掌控之外。每当这位秦王看着楚国的地图,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我的!全都是我的!哪怕损军耗力,他也要将江南的楚地尽数征服,纳入手中。秦王政又不由想起赵佗南下追逐熊启的事情,摇头道:“越人桀骜,冯无择平定赣地恐怕要一年半载。赵佗为寡人追击熊启,进入于越之地,免不了和那里的越人冲突,想要将那叛贼捉回来,不知又要多久。”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