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页(1 / 1)
('
大王如此宠信于我,我定不能让大王失望才是。自从回府之后,李由便不过问外界之事,一心苦读兵书,并总结自己屡次作战的经验,颇有所得,如今再次有豪壮之气在心中滋生。李由倒了一卮酒水饮尽,转头对主座上的李斯道:“父亲,我听说大王要在春耕之后发兵灭代。届时我想请战,再上战场!”听到李由说这话,正在剥橘子吃的李斯一个哆嗦,手里的橘子直接掉下来滚落在了地上。他抬头看了李由一眼,无奈道:“由儿啊,代乃小国,大王就算伐代,也不会出动大军,其中并无多少功勋可取,我看你就不用去了吧。不如安心在咸阳待上一段时间,我到时看何处有所空缺,为你求一个都尉或是郡中要职,也好积累些经验。”李由脸一下涨的通红。他叫道:“父亲,你不相信我!”李斯摇头道:“我相信你。”“父亲,正因为代乃小国,我才主动请战。你看我之前虽败,但都是败在项燕、昭平和叶胜手上。我虽败而不耻啊!”“如今我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战场经验,若是出征代国,必能建功立业。我就不信,区区残代,还能有如项燕、昭平之类的强将乎!”李由自信满满,哪怕他屡战屡败,但只要大王依旧宠信于他,他就有无穷的斗志。李斯看了他一眼,叹道:“实话和你说吧。我观大王之意,此番灭代,很大可能是赵佗为主将。大王极有可能让赵佗灭掉代国社稷,以表现他的忠心。所以,你愿意屈居于赵佗之下?”李由愣住了。他曾经是秦宫的中郎户将。赵佗,不过是他手下的一个中郎。现在,却要让他李由位居于赵佗之下,听受赵佗这个孺子的指挥。他能接受吗?李由深吸了口气,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最终咬牙道:“蒙恬昔日为中郎将,灭楚之战尚能屈居于赵佗之下。蒙恬既然能做到,那我李由一样能做到!”“父亲,你放心好了,赵佗军争之能超过于我,若是此番他为灭代主将。我李由甘愿居于他之下,听其指挥。”“好,如此能屈能伸,方为我李氏男儿。”李斯抚掌而赞,眼中充满了欣赏。在他看来,男人失败一次不可怕,失败两次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失败就彻底的对自己失去信心,再也没有奋起的意志和动力,轻易地就被失败所击倒,那样的男人才是最无能的。李由虽然数次战败,但却是因为每一次遇到的敌人都比他强,以弱击强,失败并不可耻。反而李由屡败屡战,毫不气馁,这种品质,让李斯颇为欣赏。他点头道:“你既有雄心壮志,我也不好阻拦。既如此,你便自己上书大王,一抒你心中志向,大王之前宠信于你,如今见你斗志昂扬,主动请战,想来也会很高兴。”李由应道:“好,我即刻上书,大王一定会答应的!”见到自家儿子脸上春风满面,斗志昂扬,李斯想起一事。他略微犹豫了一下,本不想在此时说,但又想到李由明年就要三十了,尚无妻无子。如今尚公主之事眼看没有着落,再拖下去恐怕更将一无所得。李斯低语道:“由儿,我看冯去疾尚有一女,今岁正到加笄之年。不若求聘于冯氏……”“父亲。冯氏之女,可为吾弟求之,正为良配。”李斯话没说完,就被李由高声打断。李由转过头,心中低语。“公主。”第四百章 :李由南征秦王政坐在榻上,正埋头吃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面条软嫩爽滑,将宫中庖厨特制的肉酱洒在上面,搅拌均匀。在这春寒料峭的时节,一口吸溜下去,那可真是全身舒坦,肠胃里面暖洋洋一片,比吃粟饭什么的,要有滋味的多。“沤肥、曲辕犁可说是农家之术,巨砲是公输子遗文,战场军争亦可说是苦学兵法。那这面食的做法又作何解释?据说赵佗还在战场上将蹴鞠弄成了足球、还造出什么喇叭之类。”“小小赵佗,不到二十岁,会的东西却是不少,也不知是跟何人所学。等到天下砥定之后,寡人定要将他的底细掏出来,看看他到底是谁的弟子。”秦王政笑了笑,将最后一口面吸进肚里,看着碗里的汤汁,他略微犹豫了一下,放下箸,端起碗喝了一口。片刻后,侍女收走食具。早有准备的赵高呈送来一堆简牍,以供秦王政批阅。他自己垂手侍立在旁,以供秦王政有所想法时,为其代笔下令,或是咨询一些细节上的律法问题。秦王政拿起最上面的简牍,打开一看,脸上的微笑凝固了。“李由的上书?”等到看完后,秦王政两条浓眉更是紧紧皱在一起。李由在上书中主动请战,愿为大王剿灭代地小邦,为秦国统一天下的大业而努力。这份爱国之心,以及那昂扬的斗志让秦王政颇为赞许。虽然李由屡战屡败,除了运气之外,也有他自己指挥失误,能力不足的问题。但其败而不馁,依旧充满斗志和冲劲,这态度已经超过了许多人。至少在秦王政看来,在这一点上李由比至今尚未走出伐楚阴影的李信还要强上一些。秦王政看了旁侧恭敬侍立的赵高一眼。可惜,李由数奇。赵高进言的心思,秦王政其实清楚,但这话又近乎于阳谋,与李由连败三次的事情结合在一起,如同尖刺一般扎在秦王政的心中,不可不防啊。但李由拳拳爱国之心,不可轻易打击。而且因为一句传言便断掉李由的前程,也太过武断了些,并非圣明之主。秦王政略微思索,道:“赵高,为寡人传令。南郡夷人叛服不定,去岁伐楚之时,诸夷不仅抗徭拒赋,且与楚人勾结,攻我南郡。今虽退兵,但不可轻饶。五大夫李由有爱国之心,命其为南郡尉,将南郡兵,为寡人征伐夷人,宣扬秦威。”赵高一怔,立刻拱手应命,为秦王政代笔下令。秦王政放下手中的李由上书。目光看向殿外。让李由去南郡讨伐去年叛秦的夷人,不仅合理避开了伐代之事,且也是对李由“数奇”的试探。李由伐楚,总是以弱击强,遭遇失败。如今让他去打南郡的蛮夷,以强击弱,这总能行吧?……自从大王和诸位公卿在那场饯别宴上吃过面食,并夸赞其美味之后。这段时间,整个关中刮起了一场面食的风暴。有了大王这个活生生的“广告牌”,豪贵之家争相购麦,并在家中安置石磨,同时找关系,下重金去请会做面食的庖厨。让面食成为了一时风潮。因为此时并非小麦成熟的季节,关中存麦不算多,导致市场上的小麦竟出现断货趋势。同时暗地里的黑市上,麦价飞涨,一时间竟能与粟米等值。关中庶民皆言,咸阳麦贵,一麦难求。此刻李府中,李斯正抱着一块麦饼啃食。他年纪虽大,但牙口尚好,不仅喜欢吃酸涩的淮北橘子,在众多新弄出来的面食吃法中,犹喜欢啃这种又干又硬的麦饼。李斯啃了一口麦饼,又剥下一瓣橘子塞进嘴中,混合着咀嚼,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此麦饼真是不错,小小一口便能填饱肚腹。由儿啊,昔日王贲、蒙武等人皆说,以此物为军粮,在突袭之时或能建下奇功。你此番既要南下征伐夷人,或可考虑此种食物?”“父亲,南郡少麦。”李由回了一句,又丧着脸道:“我请命伐代,本有报国之心,为何大王不仅不准,反而还让我带兵去南边攻打夷人啊?”李斯将饼放下,甩了甩手上的麦屑,抚须笑道:“你这孺子不识好歹啊,大王为何让你去任南郡尉,让你征伐夷人?这是宠信你啊!”“宠信我,真的吗?”李由很郁闷,他本已做好了屈居赵佗之下,伐代建功立业的准备,哪知道上书之后,大王却给了他这个奇怪的任命。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