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页(1 / 1)

加入书签

('

他听到赵佗感慨,便说道:“这一次还是多亏了将军弄出来的麦饼,让士卒不用埋釜造饭,可以轻装追击这些匈奴人,这才能让他们没有反击的时间,一路被追逐赶出去。”

赵佗轻声道:“这只是暂时的,他们早晚还会回来。”

蒙恬浓眉皱起,说道:“将军说的是,这些胡人总是觊觎我们诸夏的富饶,常常南下掳掠。其行事又素来见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故而我秦国,以及赵国、燕国皆是修筑长城进行抵御,将他们赶到长城之外,如此方能让吾等诸夏之人得到片刻安息。”

“长城啊……”

赵佗饱含深意的看了蒙恬一眼。

就是眼前的蒙恬,将三国长城连接,修出了一条万里长城。

只不过,在赵佗眼中,徒以长城而自守,并非真正的御胡之法。

“胡人只会敬服强者。”

赵佗昂着头,手持马鞭指向北方。

他声音高亢道:“若要真正的御胡,唯有兵出于北,犁其庭,扫其闾,一举而破之。将这些胡人尽数击败,打到臣服,让他们成为我诸夏的守户之犬。唯有如此,方才无胡患可言!”

蒙恬愣了。

他看着眼前的赵将军,被其话中豪言所震慑。

他蒙恬想到的是修长城而御胡。

而赵将军想到的竟然是将胡人打成诸夏的守户之犬,其格局何其广大也。

蒙恬深吸口气,拱手道:“将军说的是,他日将军若率军北击胡寇,恬愿为先锋!”

……

单于北遁,代地的胡患算是解决了。

赵佗派出部下军将,分略剩下的几个代国城邑。

这些城邑中的代人早已听闻代国主力被秦军击破,代王赵嘉被俘的消息,心中已是战战兢兢。

后来他们又听说秦军与肆虐代地的匈奴人开战,夜破匈奴大军,并一路追逐匈奴单于而北走。

代人们又在畏惧中生出感激和佩服之情。

代地为边郡,不与秦接壤,与秦军素来无血仇,而与胡人有深恨。

如今秦军在代地斩首上万匈奴人,可算是为他们报了仇,也为代人赶走了一个危险。

故而当秦军兵临城下时,这些代国城邑全都干脆的开门投降,纷纷在城头插上黑色的秦旗,摇身一变,就成为了秦国的城邑。

半月之后,代城中。

赵佗收到了最后一个代国城邑投降的消息。

“代国,亡了。”

他放下手中简牍,口中轻声自语。

天下之间,再无代国。

如此一来,赵佗这一次奉秦王政之命,率师伐代的任务算是彻底完成。

“我灭了一国。”

赵佗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

这是他第一次作为主将出征,也是第一次从头到尾,彻彻底底的覆灭掉一个国家。

虽然只是一个弱小而微不足道的代国,但对赵佗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

这是秦王政给予他的一个考验。

灭亡代国,擒获代王嘉,便是一个好成绩。

如今,赵佗在灭亡代国,擒获代王嘉之后,还顺带抓住了逃窜多年的燕王喜,甚至击破了南下的匈奴大军,斩首一万余。

这样的成绩,是否会让秦王政感到满意呢?

“擒两王,灭一国。”

“大上造之爵,可期否?”

第四百三十六章 :迷惑齐国

恒山郡,东垣城外。

从代地南下的秦军在此扎下营寨。

有秦卒感叹着:“这次灭国之战也太快了,咱们到代地才几个月啊,这就打完了?”

另一人抬着脑袋,神色骄傲:“那是当然,你也不看看统率咱们的将军是谁。这可是赵将军啊!跟着赵将军打仗,百战百胜,立功升爵就在今朝。”

“也不知大王什么时候会开始打齐国?不知道乃公还有没有上战场升爵的机会啊,这一次升爵为上造,离让吾子进学室的簪袅还差一级啊。要是能顺带把齐国拿下就好了。”

还有秦卒对战争意犹未尽,充满了对升爵的渴望。

“想屁吃,齐国那么大,怎么可能顺带拿下。没看咱们都离开代地,回到恒山了吗?我看啊,接下来赏赐完之后,就要散伙回家了。我家在上党,走的快一些,还能回去赶着秋收呢。”

也有人想着家里的秋收。

秦营之中,士卒们皆是满脸轻松。

在他们看来,这一次灭掉代国,他们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相比于士卒们战后轻松的心态。

主帅营中,将军赵佗却依旧表情凝重,与麾下诸将进行新的战略部署。

“杨原将军乃是老将,他领一万人屯守代地,自是无碍。”

“大军暂时屯在东垣,就说是需要派使者回禀咸阳,等待大王的诏令抵达,方可进行下一步行动,以此安士卒之心。”

“这段时间可以让士卒们放松一下,将爵位和金钱赏赐发下,管制放开,让二三子可以入城去女闾和市场,购物玩乐。”

“另外,再对外放出一个消息,就说我秦国在灭代之后,有北上燕地,驱逐胡人,收服辽东的打算。”

听到这话,谋士郦食其抚掌而笑:“将军这招妙啊,不仅可以休憩士卒,而且还以可能会再度率军北上,收服辽东作为借口,让齐人对将军驻兵于恒山放下警惕之心。”

赵佗摇头道:“此乃大王之智慧,非我之计谋。”

当初秦王政有让他击灭代国后,顺带收服辽东的心思,但赵佗以辽东偏远,胡人难灭为借口推辞了,并推荐李信为将。

同时建议以齐国为重,辽东次之。

秦王政最终采用了赵佗的建议。

这位拥有战略头脑的大王,在召集诸位重臣商议后,还决定利用辽东之事来做一番文章。

先让赵佗率军攻代,秦国内部则修养国力,等待秋收后,粮食满仓,人人精神十足,这时候再发大兵去征伐齐国。

彼时可利用伐辽东为借口,光明正大的转输粮秣,调集兵力,等到屯兵于边境,兵力布置到位后,再向齐国公开宣战。

这样一来,就可打齐人一个措手不及,减少秦军的伤亡,更加顺利的统一天下。

当然,秦国伐辽东之事也是真的,在伐齐的同时,秦国会派李信为将,北上燕地,收服辽东,说到做到。

“恒山离齐地只隔了一个巨鹿郡,我既屯兵于此,也该和齐地友人打个招呼,当写信一封,问候一番大司马才是。”

……

就在赵佗率军南下,驻兵于恒山郡东垣城,并派遣使者赶往咸阳回禀战事的时候。

秦军灭亡代国,并擒拿燕王喜,大破匈奴人的消息也通过各地商人的口舌,以及那些快马信件向着四周传递。

燕地,无终城。

当地一处燕人豪富的宅邸,一个着深衣的清秀男子,正在亭中抚琴弹奏。

琴声凄婉,像是夹杂着抚琴人的情绪。

哀叹,凄凉,以及时而让琴声变得尖锐的愤怒。

时已至秋,四周花叶凋零,枝木泛黄,本有萧瑟之意,如今在这充满愤怒的琴声中,更多了肃杀之感。

一个身材雄壮的男子大步走了过来。

人未到,声先至。

“子房,那秦将赵佗果然如你所料,从代地南下后,便屯军于恒山,止步不前。”

琴声戛然而止。

张良手指搭在琴弦上,目光平静的看着前方,幽幽叹道:“秦军即将南下,齐国也快灭亡了。”

公孙信神色一滞,说道:“你是说赵佗会率军灭齐,可是我听说秦军接下来很可能是要北上,去收复被胡人占据的辽东。”

张良笑了笑,没有在这个事情上纠缠,而是转口问道:“田冲之前以大司马之身出使秦国,在秦宫中,与秦国诸将比拼兵法,连胜连捷之事你可听过?”

公孙信点头道:“据说那田冲连败秦将王贲、蒙武,甚至就连赵佗也败在他的手上,当场向他拜服,可谓是一雪前耻。”

“所以四处皆传,论军争兵法,田冲并不弱于秦军诸将,齐军之所以在甄城大败,都是因为赵佗的偷袭。子房你的意思,这其中是秦人使诈?”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