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页(1 / 1)
('
“如今天下交通不便,四方城邑之间,道路交错,狭窄泥泞,且各有城郭堤防所阻,这是左丞相所言,欲封诸侯的原因之一。臣率军出征关东时,也常遇道阻,需重新绕路,或是需要清理路阻,十分不便。大军所行如此,天下交通往来亦是如此。”“阻止我大秦治理边远之地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道长且阻,交通不便。那臣以为,我大秦就该对着这个原因来处理。道路遥远不能改变,但路上的阻碍却可以打通去除。道路泥泞,交通不便,那就修驰道大路,以便交通。如此再辅以各地铺设的邮传驿站,就可以大大加强我大秦对于边地的控制力。”秦始皇微微颔首,想到他之前曾前往邯郸,和南下荆楚陈郢,路上确实有道路难行的情况。眼见秦始皇听得连连点头。赵佗深吸一口,将他主动提出驰道之事的一点私心,彻底摆了出来。“而且在全国修建驰道交通,除了能加强陛下对于九州各地的掌控之外,还能便天下黔首出行,收天下民心。”“便天下黔首出行,收天下民心?”秦始皇听到这里,眉毛皱了起来。修建驰道。赵佗这个提议他认可。但在秦始皇的设想中,这条道路,乃是他皇帝巡视和传令天下的道路,也是让军队能快速派遣各地的道路,怎能让黔首也走在上面?赵佗咬牙道:“然也,臣认为若修建通往九州各地的驰道,其长度必将有千、万里之长。”“如果只供使者、军队通行,而不使黔首行于此道,天下久无变故,使者、军队久不出咸阳,那就很难以知道驰道的情况。数千里道路之上,就很有可能在许多地方遍生野草荆棘,且遇山峦塌陷与地震洪流,毁坏路段,而无人知晓。这样一来,真遇到紧急情况,将会反误了国家大事。”“不如让黔首也可以通行于驰道上,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方便天下黔首出行,使各地交通往来便捷。还可使廷尉立法,让行于驰道上的黔首们,一旦发现驰道有路段损坏和出现阻碍,就必须立刻禀报当地官府。”“如此就可以方便各地官府了解驰道的情况,便于修补和维持,时时保持畅通,而不会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派遣使者和军队却遇到驰道毁坏的情况。”秦始皇眉头轻挑。赵佗说的算一个理由。让黔首行走驰道,相当于多了可以监督路段情况的渠道,但这理由完全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比如立法让各地官府,定时派人骑马巡视驰道各路段,一样能达成赵佗所说的效果。秦始皇轻轻摇了摇头。见其模样,赵佗便知道并没有说服对方,他立刻又说出第二条理由。“且臣认为,让黔首也通行于驰道之上,不仅可以时刻巡视道路情况,还能让他们感恩于陛下修路之德,更加归心和臣服于陛下。”“感激朕的修路之德?”秦始皇眨了眨眼。赵佗立刻道:“然也,驰道之上,每隔一段距离,当可刻石作画,铭刻陛下为天下黔首拓路之功,同时也让各地法吏和乡里小吏,向黔首宣传此功。”“这样做,天下黔首,每当行于驰道之上,亲身感受到这条恢宏大道的便利时,就会在心中感激陛下的恩德啊!”“同时再让各地吏员宣扬六王残暴,只顾自己一己私欲,修建宫殿劳民伤财。而陛下却是心存天下万民,所建之路,亦是为了振抚黔首。如此便可形成对比,让天下之人对六王之暴厌恶,对陛下之恩德而感激。”“这样的做法,不仅是让天下黔首为我大秦巡守驰道路况,更能趁机收拢民心,助我大秦安定天下!”说到最后,赵佗抛出了一条对秦始皇拥有最大吸引力的理由。“昔日上古之时,三皇五帝劈荆棘,修小路,连城郭,而使人记其功劳。”“而今陛下却是为天下万民修了一条康庄大道,便万民出行,其功之大,远超上古帝皇,如此方才配得皇帝之名号!更能让天下万民传颂,陛下乃是天下万民之皇帝!”听到最后,秦始皇眼中已经是异彩连连。赵佗的提议不仅有实利,更能得盛名,还能收拢民心,有助于安定天下,更能让他皇帝的名号越发高大。何乐而不为呢?“好!你之言甚好,朕修驰道,便万民出行,如此方为天下万民之皇帝!”秦始皇颔首称赞,已是认可了赵佗的提议。听到这话,赵佗忙道:“陛下圣明。”赵佗心中十分喜悦,他的目的达到了。此番驰道之事,并非他脑子一热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想法,拥有他自己的私心。赵佗提前并主动的提出修建驰道,不仅可以反击王绾关于交通不便,难以治理边地的说法。而且还能让他赵佗在驰道一事上拥有充足的发言权。来自后世的他听说过,秦之驰道,耗费民力甚众,却只供皇帝巡游和使者军队通行,黔首庶民是不能走的。这样一来,耗费了巨大民力修建的驰道却是对于万民无利,这也是后世对秦始皇多有批判的原因之一。虽然也有说法,言驰道只有中间路段是禁止通行的皇帝专用道,黔首可以走两侧。但赵佗不敢赌这个说法,万一这说法是后世猜测的,等到明年驰道被别人提出后,说一句不准黔首通行,那驰道就完全成了和历史上一样的耗费民力而不便民的过程,只会招致怨声载道,更让秦失民心。而且就算真的可以让黔首走两侧,但不能穿中道而过的话,一样非常不方便。想一想,一条几百里长的大道你只能走一侧,穿中间而过就是违法犯罪,要判刑。那如果有人有事想到路对面去,那该怎么办呢?在没有高架桥的时代,如何跑到对面去?所以赵佗抢先提出修建驰道,并作为提议人建议让黔首万民可以走驰道,将其完全开放,那可就真的将这件大工程变成了造福万民的好事。后人常言:要想富,先修路。可见一条好的道路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多么大。而赵佗此举,不仅让历史上害民的工程,变成利民的工程,尽收天下民心,甚至靠着舆论,宣传了一番六国君主的自私残暴,打击各地黔首对六国的拥护之心。且保持了原本修建驰道的目的,加强秦中央对于各地的管理,方便军队的调动。可谓一举多得也。当然,最重要的是,赵佗改变了原本历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他改变了皇帝的想法。从驰道这件事开始,一点一点的改变皇帝。赵佗抬起头。看着帝榻上的始皇帝。心中喃喃道。“我想让你变成真正的好皇帝!”第四百九十章 :公子胡亥在建言成功后,赵佗又详细描述了一番自己对于整个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络的设想。“嗯,下去后写一封详细的奏疏,朕会下发丞相议论。”秦始皇已经恢复了平静。赵佗忙拱手称是。“下去吧。”“唯。”听到秦始皇的“逐客令”,赵佗略显失望,感觉大王成为皇帝后,对他的态度,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赵佗行礼之后,转身正要离去。突然,身后传来皇帝的声音。“赵佗,朕答应你的事情,没有忘记。”“你为朕征伐六国,平一宇内,朕自是不会亏待你,稍后便会下诏给宗正和奉常。”赵佗脚步一顿。皇帝并没有说下诏是要做什么。但宗正是谁?九卿之一,主掌皇室亲属。奉常,则是负责宗庙祭祀和礼仪文化。皇帝下诏给这两位,是想表达什么意思,那就再清楚不过了。赵佗猛地转身,看到皇帝正温和的看着他。“臣,多谢陛下!”赵佗忙叩首相拜,又说了一堆表达感激的话后,然后才喜滋滋的离去。“行郡县,治驰道,利万民,让朕得天下黔首之心,万民皆颂皇帝之名。”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