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页(1 / 1)
('
皇帝的警告并没有恶意,更多的是一种渴求。赵高也想被皇帝这样对待啊,可纵使搜肠刮肚,他也想不到什么能打动皇帝的好点子出来,只能暗暗叹气。好在殿内的气氛并未紧张多久,就有宫人传报廷尉李斯求见。始皇帝颔首道:“是廷尉啊,他是我秦国的书法大家,朕正好和他商量一番书同文字的事情,叫他进来吧。”不一会儿,廷尉李斯便趋步走入殿中。“臣李斯,拜见陛下。”“起来吧,廷尉入宫见朕,想来定有事情吧。”李斯行礼起身,目光刚好看到皇帝案前的一叠黄色东西上。帛吗?数量看上去有些多啊。李斯不明白皇帝摆那么多帛在案上干嘛,但并没有过多的好奇。他今日入宫,可是带着一件国家大事而来。“陛下,这段时间派往山东各地的法吏皆有信牍传回,言六国之地,文字不与我秦国相通。”“咸阳下达的政令和推行的法律,当地的吏民皆看不懂,需要有人在其中翻译,这样一来,就容易被人利用,从中牟利,甚至有胆大者竟敢私改律法,欺骗当地人不通秦字。”“同时我咸阳派到各地的官吏,也难懂当地的文字和语言,再加上派遣的官吏人数太少,容易被下属的吏员蒙骗。”“这种种乱象,导致我秦国政令难下于诸侯故地,法律难以施行于天下四方。”“故臣李斯建言,还请陛下统一天下文字,让天下的吏民都能看懂咸阳的诏令,遵守我大秦的法律。使得上令行于下,下意通于上。”“如此,方为真正的天下一统!”李斯说话慷慨激昂,目光炯炯用神。他相信,皇帝一定会喜欢这个建议的。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给儒家李斯声音激昂,充斥着干劲。但他话语一出,一向沉稳的始皇帝忍不住面露愕然之色。皇帝没绷住。殿中的赵高,以及其他侍立的宦者,也都个个脸色微变,一脸怪异的打量着廷尉。好在短暂的惊愕后,始皇帝脸上迅速露出一抹笑,点头赞道:“廷尉的建议很好,朕也一直有这个统一天下文字的想法。”李斯敏锐的察觉到殿中的气氛有些不对。不过皇帝直接干脆的同意了他的建言,还是让李斯颇为高兴的。他提出的统一文字,果真是说到了皇帝心中所想。他李斯和皇帝,心有灵犀啊!但紧接着,皇帝并没有询问统一天下文字的具体事项,反而话锋一转,问起了一个不相关的问题:“廷尉入宫时,可曾见到赵少府离去。”“回陛下,臣在入宫的时候确实在宫门口见过赵少府。”李斯回了一句,心中有些疑惑起来。他刚才在宫门外下车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出宫的赵佗,两人还相互行礼,寒暄了一番,说了一些场面话。他还记得,赵佗除了脸色略微发红外,并没有什么异常,也不知道皇帝怎么会在这时候提起赵佗。始皇帝见到李斯的神色,便知道李斯并没有和赵佗通过气。两人应该是碰巧在同一天进献相同的建言。看来李斯,也是朕的知心人啊。始皇帝暗暗点头,开始说起了正事,说道:“廷尉来的正好,赵少府刚才来见朕,是为了献上新造的纸,此物可以代替简牍和帛书进行书写,十分的不错。廷尉可以看看,朕决定用纸来推行书同文字的事情。”“纸?”李斯面色平静,眼中却有惊讶之色闪过。这是什么东西,竟然可以用来推行统一文字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个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东西,李斯不敢装懂,只能问道:“敢问陛下,何为纸?”始皇帝笑了笑,示意赵高取一张纸递给李斯。“廷尉,此即为少府所制的纸。”赵高双手捏着一张纸,恭敬的递给李斯。李斯点头,注意力尽数落在眼前这张黄色的如同丝帛的事物上。片刻后。当李斯弄清了手中那张薄薄的事物有什么作用时,他彻底惊讶住了。“此物的价格比竹简便宜,轻薄更胜过丝帛,用此物书写,一张纸就能代替数枚竹简啊。”李斯看着摆在皇帝案上的,那张写了一个大大“朕”字的麻纸,眼中异彩连连。他曾在楚国做过小吏。在吕不韦门下做过门客。投效秦王政后,担任的则是客卿、长史,直到如今成为九卿之一的廷尉。李斯可以说是从小吏一步步爬上高位的,自然很清楚这样一种轻薄的书写载体,能够给整个国家带来多大的好处。下到基层,上到顶层,全都将受益匪浅。“赵少府真乃能人也,有此物在,陛下统一天下文字的事情必将顺利。而且将纸推广后,日后我秦国官吏的政务处理也会十分方便。此真乃上天赐予我大秦的礼物啊!”李斯对纸赞不绝口。眼见李斯见纸高兴。始皇帝点了点头。书同文字的事情,已经有两卿建言,再加上他心中也早有这样的想法。此事,不需要再让丞相等人商议了,可以直接下决定。说做,那就做!始皇帝面色变得肃然起来,沉声道:“赵高,起诏。”“唯。”赵高立刻应命,润墨起笔,双耳竖直,听着皇帝口中的话,随时准备下笔书写。始皇帝朗声开口。“天下纷乱久已,诸侯乱政,致使文字异形,四海之内难以相通。此等乱象,使秦法不能推行于山东之地,政令难下于四海之间,殊为不美。”“今有廷尉李斯、少府赵佗建言献策,欲罢六国之不与秦文合者,于天下书同文字。”“朕然之,大秦统一天下,不仅是疆土归一,更要让天下的一切都为唯一!”在秦宫殿宇之内,始皇帝正式发出了书同文字的诏令。而提出建言的李斯,却是愣在了原地。他一脸的迷茫。不是我提议的吗?“怎么这诏书里还有赵佗的名字?”……一辆黑色的马车停在李府外。李斯从马车上下来,手里还紧紧握着皇帝给他的纸。一共六张,十分珍贵。“这一次书同文字的诏书上有赵佗的名字,大概是他造出了纸的缘故吧。”“诏书上说建言献策。我李斯是建言,他赵佗造出来的纸则可以方便书同文字,自然就是献策了。”李斯心中暗暗猜想,自行解决了自己的疑惑。想到纸的种种妙用,他就有些手痒难耐,毕竟他李斯可是个书法大家,见到这种新奇的书写载体,自然是恨不得在上面大写一笔。就在他走入自家府邸的时候,却见李于的仆人正从屋中急匆匆的往外走来。“见过主君。”那仆人看到李斯入府,连忙恭敬行礼。李斯点点头,注意到这仆人手中握着封好的信牍,随口问道:“这是送往哪里?”仆人忙道:“是送往蜀地,寄给大君子的。”“嗯,去吧。”李斯微微一笑,心道兄弟和睦,真是让他这个老父高兴啊。想到这里,李斯入府之后,并没有径直回屋,而是前往李于所在。李于正坐在案前,拿着一卷简牍,摇头晃脑。听到屋外传来脚步声,他回头望去,见到李斯进来,眼皮微跳,嘴里却笑道:“父亲回来了。”李斯颔首道:“下次给你兄长写信,可以不用竹简了。”李于脸色微变,忙道:“父亲此话何意?”“何意?”李斯一笑,举起手里的六张黄纸晃了晃:“你看看这是什么!”“帛?”“纸!”李斯上前,将手中的纸放在案上,小心的抽出一张铺开,然后让李于取来笔墨,在儿子惊讶的目光中,在这纸上写了一个字。橘!李于也伸手拿起一张纸,扯了扯,说道:“此物居然能够书写。但摸上去,感觉远不如丝帛啊。”“孺子懂什么?”李斯嗤笑一声,说道:“此物虽然比不上丝帛,但胜在便宜啊。你可知这东西是什么造出来的。”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