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页(1 / 1)
('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会在皇帝到来前交谈,万一被御史记上一笔,给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就糟糕了。不过眼神交流却是必不可少。如今赵佗与李斯关系颇为亲密,两人对了对眼,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坐在最前面的右丞相隗状,则是越来越不管事,每次来殿上开会,就在殿首眼观鼻、鼻观心,对于一般政事也不发表意见,基本成了个应声虫。赵佗估摸着这位老丞相是想得一个好退场,毕竟他之前的几位秦国丞相等没有什么好结局。熊启身死越地。吕不韦饮鸩自杀。相比两位前任,做一个只听皇帝意见的应声虫丞相,自然可以得到善终。隗状不理事,如今秦国朝堂上,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自然就是左丞相王绾了。他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又有很强的进取心。加上右丞相放权,可以说王绾一个人就掌握了丞相府的所有权力,如同昔日的相邦。哪怕之前郡县分封之争,他被赵佗和李斯联手怼了一下,始皇帝也没有事后追究他的责任,依旧重用。故而王绾精神很好,腰背挺的笔直。不一会儿,始皇帝乘坐的步辇入殿,朝会正式开始。“禀陛下,屠睢将军已至魏地,正在收聚魏国宗室,按时间来算,当在七月时,押送齐、魏、韩三国宗室贵族进入关中。”“禀陛下,骊山周围的六国城已经筑好大半,足以安顿此番迁徙的诸侯贵族。”“禀陛下,供应诸侯贵族的粮秣已经准备好,此番迁徙之事绝不会引起关中骚乱。”朝会一开始,太尉、将作少府、内史等人分别禀报迁徙六国贵族的工作进展。这应该是关中下半年的大事,迁徙那么多诸侯贵族进入关中,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始皇帝十分重视。“十二金人的奇观被我搞掉了。没想到又弄出来一个六国城,这放到后世,也算是个文化标志吧。迁徙六国宗室贵族环绕骊山,让六国王族后裔为自己守陵,这逼格还挺高啊。”赵佗心中暗道。六国城是为了安顿后续前来的诸侯贵族,同时也是为了就近监视,是个必要的工程,倒也不算无用项目。汇报完六国城的工程进展后,始皇帝又连续处理了一些政事。眼看要不了多久就要退朝了,王绾眼中有些闪烁。他很清楚等下说出来的话,可能会进一步得罪少府。但王绾也有自己的理由。他是在为了秦国。在开口前,王绾侧首看了眼少府赵佗。他发现赵佗也正盯着他,两人双目对视。王绾微微颔首,对着赵佗点头。赵佗回以一个微笑。接着,王绾就站了出来,正式拉开了本场大幕。“臣王绾昧死以禀陛下,近日少府以麻造纸,推行于各公卿府邸,意欲取代竹简,造福我秦国。”“臣认为少府之心甚好,然臣近日使用后发现,麻纸虽有方便之处,但也有许多缺陷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将影响我秦国之政,还请陛下明察。”此话一出,大殿之内鸦雀无声。众公卿皆满脸讶然的看着丞相王绾,就连右丞相隗状也睁开微闭的眼眸,盯了一眼自己的副手。李斯面色肃然,嘴角处微微勾起一抹弧度。赵佗则是面色平淡,看上去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没人说话。帝榻上的皇帝面色平静,众人都看不出他对王绾这番建言是何种心情,只听皇帝淡淡说道:“左丞相所言少府所造的纸有缺陷问题,不知是何?”王绾拱手开口:“丞相府这段时间用纸行政,臣发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有吏员在纸上写错了字,便难以修改,不像竹简上可以用刀削刮去,重新书写。”“以纸行政,一字错,则一纸废,需要重头开始誊抄,不仅速度缓慢。而且少府之前说,纸张价格比竹简便宜,但因为费纸的缘故,此物价格并不比竹简低,并非能代替竹简的物件。”“第二点,则是这纸乃是用麻所制。麻可用来织布、制衣、做鞋,结绳,乃是重要的物资。以麻制纸,对麻的消耗甚大,若是真要将麻纸推广到天下,则世间再无麻衣、麻绳矣,黔首莫非要赤体出行乎?”王绾话语落下。众公卿皆微微蹙眉。其中廷尉李斯、太史令胡毋敬、治粟内史王戊等人微微颔首。他们所在的官署都是有资格使用纸张的,听王绾这么一说,自然想到平日用纸行政时遇到的问题。秦国通行的文字,不管是小篆,还是隶书,都是从宗周籀文蜕变来的,不管再如何简化,其结构和笔画都要比后世的字体复杂的多。像李斯这般的书法大家,或许还能保持书写的正确率。但各官署下层的那些吏员呢?又有多少人能够达到写数百字而不错一字呢?世人常言“刀笔吏”,顾名思义就是持笔写字,以刀削字,后世挖出的那些简牍上,也常看到刀削的痕迹,可见错字在日常行政中是一件难以避免的事情。如果因为一字错误,就要从头誊抄公文,确实是非常浪费效率的事情。始皇帝眉头微蹙,想到自己用纸写字,若是略有笔误时,便直接换纸的情况。这确实是个问题,按照赵佗的设想,是要将纸推广到全天下的,试问天下吏员无数,又有几人能不写错字呢?至于用麻造纸,也确实会出现王绾说的,那黔首们再无麻衣可穿的问题,对秦国的民生影响很大。但始皇帝还记得赵佗说过,他用树皮、草木等东西都能造纸,虽然还没有拿出成果来,皇帝还是相信赵佗能够做到的。不过错字的问题还是需要解决,不能解决的话,很难让纸张推行于全天下。始皇帝望向赵佗,看到他面色淡然,似乎并没有被王绾这话困扰,一颗心又平静了下来。这小子,有解决的办法!始皇帝淡淡道:“左丞相之言有道理,不知少府可有解决之法?”王绾和众公卿都将目光望向赵佗。赵佗淡淡一笑,拱手道:“在纸上修改错字之法,臣已经研究了出来,正欲上书陛下。如今左丞相既然在殿中提出,臣也正好说出来。想要在纸上修改错字,只需一物便可。”“何物?”“雌黄!”赵佗平静开口。此话却让殿中一些公卿惊愕起来。雌黄是何物?很多人竟然没有听说过。好在有博学的李斯站起来解释道:“雌黄者,乃雄黄之对。雄黄生于山之阳,雌黄产于山之阴。”听到雄黄之名,众人这才有了印象,雄黄可入酒,能驱虫,声名远播。雌黄却无多少用途,故而许多人并不知晓,倒也是正常。“敢问少府,雌黄何以能改错字?”王绾开口询问,他知道雌黄这东西的存在,但并未见过,只能在脑海里浮现类似的雄黄模样,难以想像那样的东西能够修改纸上的错字。感受着殿中公卿那些满是迷惑的目光,赵佗心中暗暗摇头。果然还是想象力不够啊,生于竹简时代的人物,脑袋里想到的只有用刀刮的方法,就不能将思维放开吗?赵佗清了清嗓子,说道:“此物用法,一见便知,臣已经让侍从带着准备好的纸张和雌黄于宫门口等待,还请陛下准许取来。”随着赵佗这话一说出来,殿内的那些公卿顿时一个个面露玩味之色,其兴趣甚至超过了雌黄改错字的用法。赵佗早有准备!他知道王绾今日要建言,而且还知道建言的内容,并作出了相应的应对。就连帝榻上的始皇帝在微微一怔后,看着王绾的目光也变得凌厉起来。赵佗的提前准备,表明王绾的建言还有其他人知道,而且还背着王绾透露给了赵佗。这岂不是说明王绾刚才那番话其实是早有预谋。并非单纯的为国建言,而是一场想借着纸来攻击赵佗的政斗。始皇帝冷冷道:“准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