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页(1 / 1)

加入书签

('

“这就是了,皇帝迁徙六国宗室贵族入关中,让吾等为其守陵,是要起到监视的作用。吾等六国之人一旦进了函谷关,就再没有反抗秦人的力量,想要亡秦复仇,唯有留在楚地。”

项梁低语道:“我观秦人虽然一统天下,但秦法严苛,黔首庶民动辄违法,沦为刑徒,让吾等楚人难以适应。再加上皇帝扰民甚众,一会儿发徭役修驰道,一会儿又要改权、衡,如今还要废除我六国文字,甚至又弄出新币,让人苦不堪言。”

“只要皇帝继续照此弄下去,六国之民早晚难以忍受,必定奋起反抗。彼时,就是你复仇的机会!”

项缠骇然道:“兄长,你是要让籍儿留在关东,日后反秦?”

项梁紧盯着项籍,低语道:“我项氏一族人多,如今被秦吏关注,自是跑不掉,到时候只能入关。但籍儿假死之后便可脱身,在楚地联络各地豪杰,等待反秦的时机,籍儿意下如何?”

听到项梁的话语,项籍已是喜出望外。

有反秦复仇的机会,他哪会不接受!

项籍立刻应道:“叔父所言甚好,我自当在楚地蛰伏,等待时机到来,便杀入关中,去接应叔父。”

项缠担忧道:“可籍儿只有十二岁,若是我项氏举族迁入关中,他如何在楚地生存。”

“无妨,籍儿可去淮南投奔一人,此人乃是我楚地硕果仅存的老将,如今换名改姓隐居于淮南。”

“何人?”

“景同将军!”

项梁目中闪过精芒,低语道:“景同将军曾征战沙场,辅佐过父亲和兄长,和赵佗交战数次,带兵打仗之能远甚于我。他之前和我有过通信,籍儿前去寻他,他定然待籍儿如子,认真教导籍儿兵法,无需担忧。”

听到项梁口中冒出来的名字。

项籍双目放光。

景同!

他听说过这个名字。

曾经辅佐左司马昭平,与赵佗战于泗水。

又辅佐项籍之父项渠,与赵佗战于睢水。

还辅佐项籍大父项燕,与赵佗战于淮水。

景同将军曾与赵佗三战,虽然都是失败,但最终能活下来,足以证明他的能力。

他有真正的沙场经验,有和赵佗交战的资历,堪称楚地的最后名将。

如果说六国遗民之中,还有谁对赵佗的战术最了解,唯有景同一人!

“叔父说的是,我当向景同将军了解赵佗的战法!”

片刻后,项籍神采奕奕的走出屋门。

留在屋内的项缠却是忧心忡忡。

“兄长,项氏入关中,就是秦人的笼中鸟,如果籍儿在楚地反秦,岂不是会连累吾等?”

项梁看了项缠一眼,幽幽道:“难道籍儿跟随吾等入关中,他就不会连累项氏了吗?他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长兄和父亲都死于赵佗的手上,籍儿日夜都恨不得杀了赵佗。”

“他要是跟着入关,绝对忍不下这口气,如果干出刺杀赵佗的事情来,或者是杀人犯法,你当我项氏宗族还能保留吗?都不用等到反秦,我项氏就已经被诛灭了。”

项缠明白了,苦笑道:“你说的也是,这小子脾气太冲,且年纪小易冲动,一旦入关,还真的容易为宗族招来祸事。只是万一日后真如你所说,六国之民难以忍受秦政,进行反抗。籍儿反秦,吾等也跑不了啊。”

项梁叹道:“六国贵族尽数被迁徙进关中,起码有十几万户吧?如果日后真有反秦的事情,秦人难道真将这些人尽数杀光吗?而且让籍儿换个名字就是。”

“项籍已经死了!”

“反秦的人,和我项氏又有何关系?”

第五百一十九章 :六国城

秦始皇二十六年,七月。

就在烈日高悬,将大地烤的冒着热气的时候。

一支庞大的队伍自东边行来,一路走过数千里路程,进入函谷关,向着骊山方向进发。

渭水南侧的大道上,这支队伍暂时停下前进的脚步,供人休憩。

“这就是关中,是秦国的腹心之地。”

来自齐地的田氏诸人中,田横打量着北边滚滚流淌的渭水,又看了眼南方的连绵骊山,眼中闪过憎恨之色。

“秦人都是群无耻之徒,招降吾等时,答应了让我宗族依旧管理狄城,甚至吾等还送女给蒙恬,以结臂助。结果齐国刚亡不久,他们就毁了承诺,将我田氏之人驱赶数千里来此,给那什么皇帝守陵。”

“呸,该死的赵佗,该死的屠睢、蒙恬,还有那更该死的皇帝!”

田横对着骊山方向狠狠吐了口唾沫。

站在一旁的田荣听到这话,脸色大变,转身一巴掌拍在田横身上。

“给我住嘴,你要是再敢说刚才的话,不用秦人来动手,我先打死你。”

不待田横回嘴,田荣立刻低声道:“你可知道,刚才那些话如果被秦人知道,我狄城田氏一族数百人,都将陪你一起死啊。”

“之前路上混乱,秦人或许无暇注意你。但这里是关中,是秦国的腹心之地,到处都是秦人。吾等如今是被押送的山东迁虏,不再是齐国的狄城大豪了。田横,你说的话全都要注意才是,勿要让宗族受你牵连,最终落个族灭的下场。”

田横脸色一阵变化,最终叹了一声,对着田荣躬身道:“兄长说的是,为了宗族存续,田横日后当谨言慎行。”

见弟弟明白,田荣这才松了口气。

他几步走上马车,打量着前后一望无际的队伍,对田横挤出一抹笑:“其实也没什么好抱怨的,那皇帝没有杀大王,如今也不杀吾等,还准许保留财物,只是让我们换个地方生活,这对于战败者来说,算不得什么。”

“而且皇帝又不是只迁徙我田氏一族,这一路过来,屠睢把韩、魏的宗室贵族全给抓了,看样子剩下的赵、燕、楚三国也跑不了。到时候六国之人齐聚在此,大家都一样。”

田横觉得自家兄长说的也有道理。

“是啊,六国贵族都一样,大家都来关中给皇帝守陵,又不只我田氏一族。”

想到这里,田横的心里就平衡了。

……

骊山上的一处视野开阔之地。

赵佗眺望下方新筑不久的城邑,以及在全副武装的秦军押送下,被迁徙来此的三国宗室贵族。

因为还有赵、燕、楚的贵族没有开始迁徙,为了安他们的心,减少后续迁徙时的反抗。

秦国对这头一批迁徙的三国贵族还是蛮不错的,以作为后来者的榜样。

秦军不仅允许这些贵族携带财产,还在骊山附近修建了城邑进行安顿,被称作六国城。

城中有着排列整齐,按里闾分割好的房屋,这些山东来客在被秦吏登记,分配好住处后,就可以直接拎包入住了,相当的省事。

这样准备周全的环境,减少了这些背井离乡之人的反抗,能够快速的安定下来,不会引起骚乱。

“终于能回本了。”

赵佗面露满意之色。

那些屋子可不是白送的。

迁徙的各国宗室贵族,大都是有钱人,来到这里住新房,那自然是得交钱了。

按秦国的规矩,这笔钱收归少府,要到他赵佗手里转一圈,最后会成为皇帝的私财。

除了金钱收入外,让赵佗更满意的自然是这六国城起到的作用。

“这次大迁徙,不仅迁来了齐国的田氏,还把之前被皇帝废为庶人,放掉的魏咎、魏豹等人也都抓回关中了。齐、魏、韩三国宗室贵族,除了在逃被通缉的张良和韩王信外,基本上被一网打尽。”

“等到驰道修好后,再将楚、赵、燕的贵族一起迁入关中。六国之中,以楚最强,到时候将楚国的屈、景、昭和熊氏、项氏的人全弄来六国城。没了这些六国贵族在关东之地捣乱,纵使日后再有乱局,也会更好处理。”

想到这里,赵佗放松下来。

历史上的秦末诸侯王已经被他弄死了好几个,匈奴也在代地被他收拾了一顿。

如今他再将六国的宗室贵族全关到六国城里,秦国的外在隐患基本上就被他清理了一遍。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