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页(1 / 1)

加入书签

('

听到这话,李斯这才松了一口气。

事情源于来自东方的燕、齐方术士。

燕、齐靠海,素有海中仙岛,仙神长生不死之类的传说,向来为人所相信。

燕王、齐王等都曾是这群方术士的忠实粉丝,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随着秦灭六国,这群方术士也被招揽到了咸阳,其中鼎鼎大名的有侯生、卢生等人。

这些人自有讨好君王的手段,瞅准了始皇帝有渴求长生,向往仙神的心思。

他们便常宣传玄奇之事,又使出了一些怪力乱神,让人难以说清原理的把戏,使得始皇帝对他们颇有信赖。

随着上将军带大军出征,以及渭北的齐国宫殿即将收尾。

卢生等人抓住这个机会,站出来给皇帝建言,说在渭南修建宫殿,象征天极紫薇垣,以渭水对应天上银河,可将咸阳与天宫对标,应证秦之天命,显皇帝至尊之位。

秦始皇向来好这一口,对此深以为然。

便在六国宫殿的修建尚未结束的时候,再次征召徭役,于关中大修新的宫殿,以象征天上的“帝星”。

同时因为渭水对应银河的关系,他还要将昭襄王时代于渭河上修建的复道横桥进行扩建,以象天极阁道。

这又是一项大兴土木的工程。

李斯虽然知道修这些宫殿对国家没什么好处,但他更清楚的知道,这是始皇帝的意志。

法家一向是以皇帝为尊。

而在秦国统一之后,皇权更是达到了极点。

皇帝的意志就是一切。

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

更别说此事还关系到天极帝星,对应天命之类的敏感东西,他李斯可不敢在这事情上发言。

秦国朝堂上,群臣都是历经风雨的老江湖,在这种情况下,各自闭嘴不言,任由皇帝修他的新宫殿。

群臣不言,则徭役再起,关中大兴土木,四处征召黔首服役。

这样的场景让身为长公子的扶苏感到不妥。

他站在秦国长公子的位置上,觉得如今帝国在外以数十万大军征伐胡人,内有各郡召集民众修建驰道,同时还在推行各种统一工程,已经是使得民不安息,黔首疲于奔命,死于道路,可谓凄惨。

且六国故地初定,民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还要大修土木,修建这种高规格的宫殿,对国无益,完全是在损害秦国的利益。

扶苏认为自己身为秦国的长公子,在父皇做出这种举动的时候,是有责任劝谏的。

但扶苏被赵佗提点过,不再那么鲁莽,赵佗不在,他不好商量。

经常找自己玩耍的妻弟李于,却是另一条路径。

扶苏便将他有心劝谏皇帝的事情告知了李于,以此来获取自家妇翁的意见。

李斯听到李于的传话后,当时就吓了一跳。

他的嫡女嫁给了长公子,他们是翁婿,两者是天然的盟友,李斯对于扶苏自然是十分上心。

李斯连忙通过李于转告了自己的许多话语,将扶苏给劝了下来。

他估计要是扶苏真硬着脑袋去劝谏皇帝,多半要挨一顿呵斥,在皇帝心中分量得减一减了。

“六国宫殿都修了,再修一个信宫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皇帝喜欢,没必要为了些许小民前去触怒。”

李斯心中自语,他知道扶苏颇有悲悯之心,如果留在咸阳,日后恐怕还会和始皇帝再起冲突,真的伤脑筋。

李于看到自家父亲的模样,眼珠子一转,便猜了个大概。

他嘿嘿一笑,说道:“父亲,我听说皇帝要修一条大道,一路堑山堙谷,直通北疆,这是个浩大的工程,修完之后必有功勋。”

“而我秦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长公子如今虽已加冠,但尚无功勋可言。”

“不如劝说长公子请命,向皇帝请求主持这个大道工程,如此既可让长公子得到功勋,日后能远胜诸公子,同时也让长公子远离咸阳,避免再做出谏言之事。”

李斯一怔,接着反应过来,望向自己的儿子,颔首笑道:“你这想法譬如一箭射二鸟,确实不错。”

“让长公子离开咸阳,去主持这项修道的大工程。不仅能为他积攒功勋,还能让他一路多看看真正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等他见多了黔首暴尸荒野,人命如草芥的场面,想来也就会习惯,正好改一改他的性子。”

“黔首庶民,不过是统治者的工具。”

“帝国的皇帝,可不能有悲悯之心。”

李斯淡淡说着,眼中闪过一抹无情的光。

第五百七十二章 :秦宫决策

巍峨高耸的秦宫中。

秦始皇跪坐在木案前,眼睛微眯,似在思索。

“赵佗此番大破月氏,为朕夺取河南地,甚好!”

“他和诸位将军都说塞北几处草原水土丰茂,不仅能够畜牧牛马,还适宜耕种农田,可移六国旧民实边,屯田开垦。如此则其土地粮产可自给自足,且能输运牛马于中土,远胜与胡人交易,此乃大利。”

“朕欲治一大道,堑山堙谷,直通北疆。故此道,可名为直道!”

始皇帝自感满意。

觉得自己想出来的这个名字可真是简单好记,听上去又颇有档次,真是不错。

取好了直道的名字,他头颅低垂,看向面前摆放的高档黄纸。

纸上的文字很工整,但字数不多,也很简练。

纸的发明大大降低了写字的成本,但大多数人还是保持着过往惜字如金的习惯。

能一个字说清楚的事情,绝不会用两个字。

始皇帝再次扫了一遍纸上的内容,赞许的点头:“扶苏不错,还知道为我大秦出力。知晓朕想要修建一条通达北疆的直道,便主动请命,和以前相比,算是大有长进了。”

“出去也好,亲眼看看世间百象,做一些实际的事情,这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始皇帝想到他以前经历过的许多苦难,有些经历虽然不堪回首,但对他的成长确实很有帮助。

始皇帝提笔润墨,在纸上批了一个“可”字。

他对这个儿子越来越满意了。

如果换成以前,始皇帝这样发动战争,大修宫殿,扶苏定然会凑上来说一些什么损伤民力,要与民休息之类的话。

如今却是只字不提,想来是能理解自己的心意。

儿子像父亲,能理解父亲。

这才是每个做父亲,感到高兴的事情。

“不过直道的修筑很重要,日后移民实边,输运牛马,派遣军队护卫边疆都需从此道通行。”

“扶苏未经政事,经验尚浅,难以担当主持大任,让他做个监军,观摩学习一下还行。主事之人,当选个有经验的良将。”

始皇帝闭上眼,脑海中思索着合适的人选。

最终定格在一个刚从齐地回来复命的功勋将领上。

当初始皇帝看好的几个年轻郎卫,赵佗和王离正在塞外攻取河南地,李信在收复辽东与东胡交战,李由则在征伐西南夷。

如今空闲下来的,也就只剩刚回到咸阳不久的蒙恬。

蒙恬参与过伐楚灭代之战,在攻齐的时候还当过一路偏师主帅,之后又代替屠睢在齐地主持了一段时间的军务,已经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了,可以用一用。

“赵高,为朕拟诏,以右更蒙恬为将军,长公子扶苏为监军,征发各郡刑徒、隶臣、黔首服役者共十万,为朕修建大道,直通塞北边疆。”

“唯。”

赵高立刻恭声应诺,连忙铺纸拟招,为始皇帝代笔。

只是当赵高下笔写到“蒙”字的时候,手掌微微颤了颤,素来握笔稳健的手竟有些晃动。

蒙氏。

那是他赵高的仇敌。

他常常做梦。

梦到他昔日跪在殿中,瑟瑟发抖,被蒙毅判处死刑的场景。

绝望,窒息。

那是赵高这一生离死亡最接近的时刻。

每次赵高听到蒙氏之人的名字,都感觉像是有一万个蒙毅在他的身上爬动。

“我和蒙氏,不死不休。”

赵高心中低语,脸上面容依旧,握笔的手再次变得沉稳有力。

片刻后,始皇帝在诏书上盖玺,命人传下去给负责此事的太尉府。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