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页(1 / 1)
('
秦军渡过北河之后,威逼阴山下,骑兵在一日夜之间就能直抵头曼城所在。这时候匈奴人因为有大量牲畜和族人的原因,已经是难以快速撤走,除非他们抛弃大量牲畜,否则就只能和秦军决一死战。只要秦军正面击破匈奴主力,北伐之战则再无悬念,赵佗就能在寒冬降临之前结束这场战役。此战的另一个意义,则是赵佗利用却月阵重重的打击了匈奴人士气。匈奴大军气汹汹奔来,要以“半渡而击”阻止秦军北上。结果两万骑兵围攻数千秦人,却惨遭重创。头曼单于更是抛下满地尸体,带着手下灰溜溜逃走。这样的举动,足以重创匈奴人的战心。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士气和勇气对一支军队来说十分重要,如今匈奴人初战即败,再加上之前被干掉的右大将五千人,恐怕士气已经是降到了低谷。“以我士气如虹之师,来与你匈奴交战。”“头曼,你又当如何应对!”……阴山脚下,广袤的草原,毡帐林立,牲畜牧于原野中。“大单于,为什么要撤走!只要再派上一万人过来,我们就能打破车阵,将那些秦人屠杀干净!”须卜当眼睛发红,在毡帐中对着头曼单于不满的吼叫。一旁的乌鹿虚也是死死盯着大单于,满脸的不满,之前对于头曼单于的臣服和敬畏早就丢到了一边。这一次河边围攻战,他们两部加起来死了三千多人,受伤者也有两三千,可谓是损失重大的,如果说他们能攻破秦军车阵,将里面的秦人杀死,夺了他们的甲胄兵器那也就算了,至少还有些安慰。但问题是眼看着他们付出了巨大伤亡,秦军车阵摇摇欲坠的时候,头曼单于不派来援兵也就算了,还命令他们撤退,这自然是让两位谷蠡王心中意难平。此刻不仅是乌鹿虚和须卜当不满,帐中诸位匈奴贵人也都一脸质疑的看着头曼单于,有些怀疑他的领导水平。头曼单于冷冷道:“你们莫非忘了河上的秦军舟师和对岸的赵佗主力了吗?半渡而击,当对方一部分人渡河过来的时候,以猛攻之势一口将其吞下,自然是一个好策略。但如果短时间内吞不下,就该立刻撤退,否则对面的敌人就会源源不断的前来支援,哪还有什么将其击破的可能。”须卜当不服道:“可是我们打了半天,对岸的秦军也没有过来支援啊!”头曼单于冷哼道:“是啊,你们打了那么久,对岸的秦军都没有过来支援,你们不觉得奇怪吗?”众人愣住了。大家都不是傻子,被头曼单于这么一点拨,自然是想到了一些东西。乌鹿虚咬牙道:“大单于莫非说这是秦人的奸计?专门诱使我们去围攻他们的车阵?可是他们怎么知道我们会去攻击呢?”“是呀,这一点我也不清楚。”头曼单于淡淡开口,目光瞥了呼延茑和伊韩邪一眼。伊韩邪一个激灵,立刻叫道:“大单于,我献上这个策略完全是为了我们匈奴人,秦人的事情我根本不知道!半渡而击,也是听鞠太傅和老燕王讲的啊!”呼延茑也叫道:“是啊大单于,这话确实是两个燕人教的,和我们没关系啊!”“嗯。”头曼单于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目光再次从两人脸上扫过,并没有看出什么。他其实心中也拿不准。毕竟这两人都是匈奴贵族,呼延茑是他的心腹,绝对不可能投靠秦人。右大将遭遇秦军夜袭,手下五千人都被秦军击破,和秦人有大仇,从感情上来说更不可能是秦军的人了。而且“半渡而击”这一策略,在他看来也确实是一个好计谋,如果用的好,绝对能取得一场大胜。但为什么他们这一个半渡而击会打的这么惨烈呢?“多半是赵佗那小崽子奸诈,早就防备了这一招,弄出这种难啃的车阵。”头曼单于恨恨的骂了一句,将事情推到秦将赵佗的身上。这话一出,其他匈奴贵人也都点起头来。从秦将赵佗之前的表现来看,确实是个狡猾无比的人,如果说他早有防备,弄出车阵护卫,那确实是说得通。见到匈奴人真的来攻,秦军刚好就借用车阵来消耗匈奴的力量。“阴险的赵佗!”“狡诈的赵佗!”“我呸!”帐中响起一片辱骂之声。骂完之后,诸位贵人又回到一个现实的问题上。现在秦军已经度过北河,直逼阴山而来,与他们之间再无阻隔,他们又将如何选择呢?“跟他们秦人拼了,咱们还有十万骑兵,在草原上他们绝不是我们的对手!”右谷蠡王须卜当恨声开口,他的族人和牲畜都在阴山下放牧,如今秦军来袭,他自然是最为坚定的抵抗派。众多生活阴山草原上的部族首领,皆是纷纷附和。头曼单于没有开口,而是低头,在心中默默计算。他之前有匈奴骑兵九万人,右大将那边折了四千人左右,半渡而击这场战斗死了三千多人,再加上一群重伤不能上战场的,差不多就是损失了万人战力。这样一算,他就还有八万匈奴骑兵可用。“还有苏迦莎的两万骑兵,我还有十万骑兵!”十万骑兵,在草原上绝对是一股非常庞大的力量。如果放在以前,头曼单于有信心和秦人正面对抗,并将他们击败。但如今,他接二连三被赵佗算计,心里已经是有些发憷。赵佗的名字,都快成他心中的阴影了。“我应该来点出其不意的东西,他赵佗能用计,凭什么我这个草原的王者不能用计了!哪怕赵佗狡诈奸滑,难道还能猜到我心中所想不成?”头曼单于想到赵佗曾给他带来的种种伤害,当场灵感迸发,生出一个妙计来。他抬起头,盯着帐中的匈奴贵人,有些兴奋的开口。“赵佗此贼阴险狡诈,曾在代地骗取我们的信任,然后趁我们不备,发动夜袭。他能这么做,我们也可以!”“我决定,派遣使者假意向秦军求和,然后趁其不备,夜袭秦营!”“我要用赵佗的计谋,来对付秦军!”第五百九十六章 :单于乞降秦始皇二十七年九月末,金秋九月,天高气爽,再过几天就将进入秦历的新年。秦将赵佗率军渡过大河,夜袭匈奴右大将,又在北河畔以却月阵大破匈奴骑兵,赫赫兵锋直逼阴山脚下的头曼城,其来势汹汹,给整个阴山草原蒙上了一片浓重的阴影。在这样的情况下,匈奴的撑犁孤涂单于派出使者前往秦军营中。“头曼要向我军乞降求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赵佗略显惊讶,心里充满疑虑。秦军中的几个年轻将领,对此持乐观态度。“边鄙蛮夷向来是欺软怕硬。我大秦自征伐天下以来,皆是战必胜,攻必克,东灭六国,南击夷越,兵威震于六合。又有上将军这般盖世名将,率大军连战连捷,兵临对方腹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匈奴人丧胆而降,也不是不可能!”王离、郭青,杨熊等人皆认为匈奴乞降并没有逻辑上的问题,秦军打仗太猛了,一路高歌猛进,这都打到对方老家了,匈奴人惧怕而投降很合理。有齐王建举国归降当做例子,区区匈奴单于慑于秦军之威,俯首投降,不是很正常吗?相比于年轻人的自信,赵广、司马良等老将则抱着谨慎态度,认为此事不可轻信。赵佗对此表示认同。据他所知,匈奴是一个十分顽强的种族,在历史上连续被赵国、秦朝击破之后,依旧屹立不倒。反而趁着秦末战乱,中原无暇北顾的时候,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与汉朝展开了长达上百年的汉匈战争,这才逐渐衰落。历史上蒙恬北击匈奴,将头曼打的屁股尿流,北逃大漠,头曼尚且没有投降。现在秦军虽然连胜两场,但对匈奴杀伤不过万余人,连将其重创都做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头曼怎么可能投降?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