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页(1 / 1)

加入书签

('

这一次随从的嬴姓宗室,除了胡亥外,也就子婴一人,自然引人注目。

“子婴,你以为如何?”

赵佗忙抬头望去。

秦一世问完了“秦二世”,又向“秦三世”问话。

这般三世同堂的场面,那可真是极为少见。

子婴微一沉吟,回道:“回陛下,我大秦统一天下,陛下自是首功。之后便当是历代秦国先君的努力,自孝公变法图强,之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先王,奋勇争先,使我秦国越发强大,这才奠定统一天下之基。”

子婴的回答中规中矩,确实符合他的年龄和身份。

始皇帝也点头道:“然也,朕乃奋六世之余烈,方以强盛之大秦碾压六国,若无六代先君发奋,亦无朕今日之伟业。”

周围众人点头称赞,秦国能统一天下,和连续出了六代明君绝对大有关系。

如果这六人里,哪怕只出了一个败家子,也没有今日的大秦天下。

问话儿子和弟弟后,始皇帝的目光又看向了站在子婴旁边的自家女婿。

“武功侯以为呢?”

始皇帝饱含期待的开口。

胡亥和子婴的话让他认可,但他觉得还不够,他希冀赵佗的回答。

周围重臣听到这话,全都精神一振。

胡亥好奇的看着自己这个姐夫。

廷尉李斯也眯着眼望过来。

周青臣和淳于越等儒生注目相视。

面对无数道目光的注视。

赵佗面色平静,向皇帝行了一礼,便抬头与他对视。

“禀陛下,臣认为我大秦能统一天下,只有一个原因。”

“天命!”

这一刻,始皇帝的眼中爆发出光彩。

果然,赵佗能理解他!

赵佗沉声道:“昔日周室内乱,先君襄公得宗周之地而立国,乃是天命。后文公出猎,获黑龙象水德之兆,是天命。穆公称霸西戎,辟地千里,是天命。自孝公变法,至于庄襄王连出六代明君,亦是天命!”

“是天命让我大秦一统天下,是天命让陛下成为天下之主!”

“一切,都是天命!”

在赵佗的声音中,众人悚然一惊,纷纷在心头暗骂马屁精。

就连廷尉李斯也是磨着牙齿,这赵佗把他想说的话全给抢了。

好在始皇帝在得到满意的答案后,就没有继续问下去。

他的嘴角微微上翘,他没看错人,赵佗应该是知晓了他真正的心思。

知道他来到这东方封禅泰山,和祭祀各地山川的真正目的了。

始皇帝,除了封禅以夸耀功绩外,更是要向天下昭告大秦的天命,获得合法合理的统治宣称,这是对帝国统治大有好处的事情。

如果你说是靠着大秦历代先王努力拼搏打下的江山,六国士人和黔首除了愤恨之外,并不会有什么感觉。但若是宣传天命,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博士仆射周青臣反应极快,立刻拱手道:“大秦天命所归,陛下奉天命并吞四海,成就万世之伟业,正当封泰山,禅梁甫,告命于天。还请陛下移步泰山,行封禅之举!”

看到周青臣趁机站出来拍马屁,李斯笑了笑,眼中却已经满是冷光。

始皇帝则是在周青臣的声音中,再次感觉到自己的伟大,以及天命所归。

他看了周青臣一眼,又望向赵佗,笑着点了点头。

“朕当移驾泰山,于六月六日,行封禅大礼,以昭告我大秦天命,并以功绩告命于天!”

始皇帝转身望向悬崖外,只见满目平原辽阔,一望无际,顿觉胸中满怀慷慨豪壮之气。

这,就是朕打下的天下。

而朕就是天命之主。

一切,都已经注定了。

赵佗默默看着这一幕。

“天命啊……”

第六百四十五章 :胡亥之亲

“姊丈,我听说临淄的人口比咸阳还多,是天下第一大城?”

“姊丈,据说泰山和天齐高,所以这里才叫齐地,我们是不是站在泰山上,就能摸到天了?”

“姊丈……”

秦始皇在峄山祭祀后,队伍前往泰山的途中,胡亥这个小屁孩的声音不停在赵佗耳边响起。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皇帝峄山问答,赵佗用天命之说装了一波的缘故。

总之,他吸引了胡亥的注意。

从山上下来后,胡亥就缠上了赵佗,不仅一路跟着他问东问西,到了后面,甚至还挤到了赵佗的车子里,在他耳边喋喋不休。

始皇帝似乎也乐见于自己宠爱的小儿子去和赵佗亲近,对此满面笑容,并无阻止之意。

胡亥今年十二岁,换到后世也就小学六年级的年龄,处于最调皮的阶段,且精力极其旺盛,让赵佗这一路苦不堪言。

最主要的是,胡亥这小东西不以爵位称呼赵佗,而是一口一个姊丈,表现的对赵佗很亲近,而其口中一个接一个似乎永远也没有尽头的问题,又让赵佗恨得牙痒痒。

这让赵佗感觉和带娃比起来,在战场上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厮杀,那可真是天堂了。

“要是嫚嫚在这里就好了,上去就是一巴掌,打的这小东西嗷嗷直叫。”

赵佗脑袋里脑补了一番,看着胡亥的眼神还是有些警惕的。

相比于性格敦厚的子婴,胡亥这位“秦二世”的大名让赵佗如雷贯耳,哪怕现在的胡亥还只是个小孩子,但防备之心总是不可缺少的。

在略微适应了胡亥的骚扰后,赵佗逐渐用语言找回了主动权,几个稀奇古怪的故事下去,就将这小屁孩给忽悠的眼睛大睁,开始被赵佗牵着鼻子走。

“我听说你随中车府令学习,不知平日学了哪些东西?”

赵佗发起试探。

胡亥撇了撇嘴,说道:“就学些秦律,以及商君之法,不过那些东西没啥意思,枯燥的很,好在老师对我不严,背上两条律令就能玩,还算好。”

“不过都没有听姊丈讲故事的好玩,怪不得兄长们都说姊丈凭着一张嘴巴,一条舌头就把阿姊从宫里拐走了,原来真不是假的。要是父皇让姊丈给我当老师就好了,那就能每天都听些好玩的东西。”胡亥瞪大着眼睛,盯着赵佗。

赵佗眼皮一跳。

给胡亥当老师?

这倒是一个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说到这里,他倒是好奇为什么胡亥转头来还是成了赵高的弟子,便询问其中缘故。

当得知始皇帝原本想让蒙毅来教胡亥,但胡亥却嫌弃蒙毅古板刚正,自己请求当赵高的弟子后,赵佗不由暗叹命运的奇妙。

既然说到这里,赵佗便趁机又打探了一些事情,胡亥虽然聪慧,但毕竟年幼,经验缺乏,一会儿就被赵佗套出了一个重要信息。

“老师说姊丈是大秦柱石,又是当今朝堂一等一的良臣,让我多与姊丈亲近,能学到许多东西。”

等到赵佗打发走了胡亥,回味着这句话语,眉头微微挑起。

胡亥来亲近自己,竟然是赵高的主意。

“赵兄啊赵兄,你这又是在做什么?”

……

“陛下,济北郡守正在外面等候。”

中车府令赵高走进屋中,小声的禀告。

现在是六月初二,济北郡的郡治博阳(今山东泰安)所在,始皇帝正坐在行宫中,批阅着眼前的文书。

听到赵高的禀报,始皇帝头也没抬的说道:“让他进来吧。”

始皇帝是个凡事都要一把抓的统治者,哪怕是东巡在外,每日也要给自己定下批阅文书的份额。好在赵佗发明了纸张,并在行政系统中普及开,使得文书的运送十分方便,让他受益不少。

感受着手指在纸张上摩挲的触感。

始皇帝不由赞叹道:“武功侯这两年弄出来的百工之物真不错,光是这纸张,便可称作国之重器。这次东巡回去,或许该让他再当当少府,说不定还能给朕弄出更多的惊喜呢。”

屋中,刚才抱着文书进来后就侍候在旁等待皇帝吩咐的尚书仆射李由,听到这话,身子微微颤了一下。

他默默低下脑袋。

赵佗,不仅是打仗比他厉害。

而且还会造出拥有着各种效用的百工之物。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