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页(1 / 1)
('
“且豫州鼎何等珍贵,既然落在此处,那楚王没有可能不来找啊,结果这三十多年楚人都没有进行打捞过,说不定就是因为楚王知道这是个谣言。周王子藏鼎之事,可能还有楚国在后面助推。”赵佗心中暗自推测,当然,他也只是推测罢了。不管真相是什么,反正这鼎看来是捞不到了。始皇帝兴致勃勃从芝罘岛赶到泗水来捞鼎,也将成为一个笑话流传后世。“只是看这张德的模样,他也是听信那些泗水豪族的劝说,这事情并不是他自己谋划的,那这些泗水豪族如此做又有什么目的?让郡守拍皇帝的马屁,然后他们就拍郡守的马屁?”赵佗表示无语,他倒是没有多想,因为这事情影响太大了,始皇帝非常生气。廷尉李斯已经接了诏令,定然会在这里将上上下下全部查一遍,到时候自然就会知道。“捞鼎不成,接下来多半要去彭城休憩两天。”赵佗暗道:“等到了彭城,我当劝皇帝去下相一趟才是,亲眼看看那些项家人。”第六百六十六章 :李由为郎“好个贼子,竟敢欺骗朕!”夜色降临,在泗水不远处修建起来的一座临时行宫中,始皇帝脸色发黑,额头上青筋鼓胀。他一想到白天的事情,就感觉心里堵得慌。多少年了,自从他翦灭六国,并一宇内以来,一直被尊为天下最为尊贵的皇帝,从来没有人敢违抗他的命令,更没有人敢当面欺哄他。无尽的歌功颂德,让始皇帝的心态一直在膨胀,特别是在封禅后,他更是真的将自己当成了上天在人间的代言人。神化,圣化。作为真正的上天之子存在。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始皇帝却像是一个傻子一般被泗水郡守张德用泗水周鼎的消息从芝罘岛骗到泗水郡来,现在想起来,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当然,气归气,始皇帝自己其实很清楚张德是不敢故意欺骗他的。周王子卷鼎东逃,在泗水凿船沉鼎的事情始皇帝也听说过,隗状等人也都说这件事在三十多年前确实由秦国的间人传回了咸阳,并非是张德故意虚构。这位郡守也是真的相信了这个故事,才生出献祥瑞以拍皇帝马屁的事情。张德这么做的目的还是想讨好皇帝,迎合圣心。“还是赵佗说得对,齐桓公好紫衣,满国之人尽服紫。楚灵王好细腰,则满朝之人尽黧黑。朕在封禅后赏了几个献祥瑞的,便让这些人以为献祥瑞是讨好朕的方式,争相前来献纳,这才弄出了这等事情。长此以往,整个大秦还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子!”始皇帝想到当年赵佗在临淄城对他的建言,果真是事后应了验,不由暗暗感叹。“幸好朝堂上,还有赵佗这样的忠直敢谏之人,要全是张德这般奉承之辈,我大秦又岂能长久。这一次朕当狠狠惩戒此辈,以儆效尤才是。”始皇帝想到赵佗,心头的怒气才散了一些,但还是有些堵得慌,急需要排遣出去。如果换成其他君主,在这种烦闷躁怒的情况下,或许会找来女子进行发泄。但始皇帝不一样,他排遣郁气的方式只有一个。工作!进入疯狂工作的状态,自然就不会再想到这些烦心事了。“给朕送一批奏疏来,朕要挑灯批阅。”“唯。”伺候的宦者立刻应声,出去传达皇帝的诏令。不一会儿,屋外有脚步声传来。“陛下。”一个身着黑衣的文吏在门口恭敬的问候了一声,端着木盘上前,盘上摆满了叠好的纸质文书。始皇帝虽然一路巡行,但按照他的命令,全国各郡县汇总在咸阳的文书,都要挑出一部分比较重要的送过来,由骑兵携带,一路追赶皇帝的步伐,让他亲自过目和批阅才行。当然,这件事之所以能够实现,还是多亏了赵佗发明了造纸术,一个骑兵携带的文书量,比之前一车所装的简牍还要多,十分的方便。待看到盘中那一叠叠的纸张,始皇帝的心情已经好了不少。“这几日尽想着赶到泗水来看九鼎,日夜驰行,倒是荒废了工作,积下不少未阅的奏疏,这两日当好好补上才是。”始皇帝自语一声,待到那文吏将奏疏端过来时,他才注意到此人是尚书仆射李由。李由恭敬的将奏疏放到皇帝身前的案几上。屋中灯火摇曳,晃动的光,将李由那张曾经历过荆楚和巴蜀风霜的脸映衬的棱角分明。这本是一张武将的脸啊!看着面前身着文吏袍服的李由,始皇帝的脑海里想起八年以前,李由身着甲胄,头戴鹖冠,在宫中任中郎户将,为他值夜宿卫的场面。那时候的李由不到三十,身强体壮,意气风发,乃是他十分看重的一个年轻人,若非如此,他最开始也不会生出将自己宠爱的长女许给李由的想法。哪怕后来有赵佗异军突起,吸引了始皇帝的目光。但他并没有因此嫌弃李由,甚至因为李斯的关系,对于李由还多有优待,比如在李信伐楚之前,就专门为李由升了一级爵位,以避免他被赵佗超过爵位后的尴尬。伐楚之战,是始皇帝给李由和赵佗的一个公平考验,就看谁能配得上他的女儿。哪知道那场必胜的战争,因为李信的自大,熊启的背叛,成为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败仗。但也只有在危机之中,方能凸显人真正的实力。赵佗料敌先机,渡淮水而突袭楚都,又在敌后穿插上千里而回,创下泗水之战的大胜,成为了帝国的英雄。李由则是狼狈归来,高下立分。那时候,始皇帝就已经决定好了他女婿的人选,只是对于李由,他也并没有放弃,削爵之后依旧给了李由上沙场征战立功的机会。结果……诸将皆胜,唯有李由独败。数奇之说曾让皇帝心中惊惧,但李由后来的南郡之胜又让他放下心来,最终便换来西南大败。这让始皇帝彻底认可了“李由数奇”的结论,决定日后一定不能再让李由上战场。这个男人,真的能败掉他战无不胜的秦军啊!幸好西南战败后,李由也熄了再上战场立功的想法,李斯更是为其张罗,最终寻得尚书仆射一职。这事,始皇帝是知道,也是默许的。“李由在上战场之前,于宫中宿卫多年,随朕出行数次,从未出过问题,可见此数奇之说只应在战场上,于宫中做事反倒无碍。”始皇帝对李由来做尚书仆射倒是放心,甚至还对其多有观察。只是这段时间以来,始皇帝发现,李由虽然还是和以前一样做事认真,颇为勤恳忠实,但他的身上总是带着一股暮气,和当年那个满是英气的中郎户将相差甚远。想想也是,八年之前,李由还不到三十岁,便爵为五大夫,任职中郎户将,还被暗示为秦王之婿,可谓是前程似锦,自然是意气风发了。而现在,李由已经是三十好几了,婚事没有着落,事业一败涂地,名声也十分不好。还几经战败,被迫弃了武职,来做一个文吏,心气哪还能如同昔日那般高傲。“陛下,这是咸阳御史大夫发来的文书,这是内史府的奏疏,这是上郡的奏疏……”李由低着脑袋,将一叠叠文书按类分好。始皇帝暗暗摇头,他能听出李由声音中的麻木。李由做过中郎户将,做过战场上统率五千人的一曲军候,甚至是秩比二千石的郡尉。换成是谁有着这样的经历,也不可能心甘情愿的来做一个六百石的尚书仆射,整日和这些文书作伴。如果换成是其他人,始皇帝会不喜,甚至直接罢黜掉。但这人是李由。皇帝当年暗示将长女嫁给他李由,虽未正式承诺,但终归是有将他收为女婿的心思,对这个年轻人自然是看得上眼的。再加上李由作为中郎户将宿卫多年,做事勤恳,又常在他眼前晃,心中自是有些感情。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