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页(1 / 1)
('
“君侯,此物竟能发出亮光,还有炸裂之声,不知有何用处?”听到章邯这句问话,赵佗嘴角微微抽搐。用处?大概可以用来制成鞭炮,让皇帝听个响吧。或许始皇帝看完后,还会皱着眉头对他赵佗说道:“你赵佗拿朕的钱,就搞了这玩意儿出来?”好一个火药。好一个大号鞭炮。这就是赵佗期待了许久的东西,结果弄出来竟然是这种熊样。面对章邯的询问,赵佗顺手推到了祖师爷头上。“公输残卷上只说此物若是能制造出来,有莫大功效,或许是一种强力武器,远比巨砲还要厉害。可惜残卷破碎,只有原料的配方留下,如何使用和改良的工艺却是没有记载,或许是遗失了,也或许是公输子还来不及研究透彻。”赵佗幽幽一叹。章邯听得满脸惋惜,说道:“公输子乃是古之贤人,他既然些说此物比巨砲还强,自然是不会有假,可惜残卷遗失,真是我秦国的损失啊。”听着章邯唉声叹气的可惜。赵佗暗暗苦笑,他一细想,发现眼前的情况其实才是正常的。火药这东西好像一开始只是用来当做杂耍,放烟火之类的用途,并不是用在军事上。因为原始的黑火药威力太弱了,几乎无法伤人。要到了宋代,在北方强大游牧民族的威胁下,宋人重视火药和火药武器的试验和生产,经过一系列的技术革新,才可以作为武器使用,弄出了突火枪之类的火器。黑火药的土法配方,赵佗知道,所以他能轻易弄出来。但中间的那些技术问题,赵佗就不清楚了。他估计黑火药的威力,还和其原料的纯净度、制备工艺,压缩和密封等种种配套技术有关系。这些东西绝不是一时间就能解决的,需要大量试验,怕是只能慢慢摸索了。“这样来看,倒是我心急了,大威力的火药,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弄出来的,有了配方还不够,其他配套技术也得跟上才行。所以那些一穿越到古代就造出火药大杀四方的小说,这不是扯淡嘛。”赵佗嘴里嘀咕着。其实现在的秦国武德昌盛,本就是天下顶级强国,不需要火药的武力加持。赵佗研究这东西,也不指望此物在战争上的功效。因为火药除了用来打仗,在民用上同样是大有可为。比如用来采矿、筑路、兴修水利、工程爆破、金属加工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对国力提升大有好处。说白了,火药就是基建强国的必备之物。同时还是一种人类文明发展,必点的科技。“可以先保留一个项目组,搞长期工程,让人慢慢进行研究。只可惜那些炼丹的方士都被我坑死了啊,连点种子都没留下,否则有他们参与,当事半功倍。”赵佗摇了摇头。他在担任少府后,最先想到要将火药弄出来,其实和那些炼丹方士被他坑死有关系。赵佗记得,火药起源于炼丹术,它是那些方士用火法炼丹术催生出来的产物。但问题是在这个时空,炼丹术刚刚生出萌芽,就被赵佗给掐灭了。丹药有毒。让一国伦侯吃了中毒在床,始皇帝勃然大怒下,尽数将留在咸阳的炼药方士坑杀。山东之地的那些炼药方士们听说这件事,一个个吓得亡魂四散,连夜改了行。现在整个大秦天下,已经没人敢公开宣扬炼药长生之术了。这个事情对炼丹术的打击非常大,有始皇帝和赵佗在前面当例子,后面的皇帝恐怕都不会再相信这种东西。而且随着赵佗的介入,卢生、徐巿等方士弄出了一套成熟的修仙体系,对于其他寻求长生不死的派系造成了巨大打击,像海外寻仙派,就直接被干掉了。照眼前的情况来看,说不定日后的华夏修仙体系只有内丹修炼一条道,炼丹术直接没了存在的土壤。没了炼丹术,那火药的发明自然就没了着落。赵佗考虑到这点,所以干脆点出这个科技,并顺手将火药的发明权推给了公输子。不管他能不能弄出大威力火药,好歹也让后人知道了有这种东西的存在。不至于他赵佗死后,同时炼丹术消失,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才能弄出来了。章邯献上的火药威力,有些出乎赵佗想象,他一番勉励后,让章邯保留一部分人力继续研究这个项目,其他资源则调到其他更有用的项目上。比如提高金属冶炼技术,织布机改造之类。这些都是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好东西,能够提高生产力,是比火药更重要的强国之术。不过赵佗的新项目才刚刚开始,始皇帝就亲自驾临少府官署。赵佗以为始皇帝是来视察自己这段时间的成果,正想着如何应付,不料始皇帝此来是另有目的。他对赵佗这些半成品的项目并不感兴趣,皇帝感兴趣的是另一样东西。“将作少府那边禀报,说朕的帝陵已经初具规模,朕前日去看了下,还不错,若是再修个十年,当有天下第一大陵的霸气,勉强能符合朕的身份。”始皇帝站在赵佗面前,竟罕见的谈起了关于骊山帝陵的事情,这让赵佗有些惊讶。要知道始皇帝一直在祈求长生,幻想着他能成为永不落下的太阳,永远统治这个天下。所以帝陵虽然一直在修建,但始皇帝基本不在人面前提及这个东西,似乎是想离死亡远一些,此事近乎成为一个忌讳。这话题关系到皇帝生死,太过敏感,皇帝能提,他赵佗却不敢乱说,只能硬着头皮道:“陛下修仙,或许能得长生。”始皇帝笑着摇头道:“朕虽然在修仙,渴望能长生不老。但也知道仙路渺茫,生老病死更是世间常态,凡人难以抵挡,所以早就做好了前往地下世界的准备。”“陛下英明。”赵佗拱了拱手,没想到始皇帝还是看得开的。不过下一刻,始皇帝的话吓了赵佗一跳。“朕去骊山看了一圈,见到帝陵雄伟,颇为壮阔。而六国城环绕于朕的帝陵周围,城中六国遗族为朕守着陵墓,看上去不错。”“但朕心中总觉得有些不舒服,所以朕欲在帝陵周围布下千军万马,作为朕在地下世界的护卫。”“如此,还需有一位大将统率啊。”始皇帝说这话的时候,目光紧盯着赵佗。第七百一十四章 :科技面对始皇帝那“阴森森”的目光,赵佗感觉身上有些冷。这眼神,这语气。该不会是有让自己陪葬的心思吧?不过赵佗只是想想就否决了。自从秦献公废除人殉制度以来,秦国已经一百多年没有用人殉葬过了。至于说功高震主,需要提前赐死之类的话,有扶苏这位长公子作为继承人,应该问题不大。赵佗心思略安,说道:“臣以为可以用郎中令所属郎卫军,及卫尉所属之卫士为参照,烧制兵马俑。再仿照我大秦诸将之模样,烧制将军俑,统率诸郎卫武士,如此便可护卫帝陵,再无遗患。”烧俑?始皇帝对此不置可否,只是用饱含深意的目光打量着赵佗,这看的他头皮发麻。好在始皇帝并没有过多的戏弄赵佗,最后还是认可了赵佗烧制兵马俑的建议。陶俑陪葬的风俗早已出现,这其实是应有之意,差别只在规模上。“朕的帝陵兵马俑。要大,要多,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要为天下第一。”这位帝国的最高元首,给出了关于兵马俑烧制的指导意见。然后他视察了少府的一些项目后,便摆驾离去,只留下赵佗满脸无语。你要烧制兵马俑就烧制呗,还跑来吓我一跳干嘛,真是气人。不过始皇帝这一道命令,让赵佗接下来的工作方向来了一个转变,他得调集一部分人力和资源来处理兵马俑的事情。秦代常称呼的少府其实是有两个。一个名为将作少府,职掌宫室、宗庙、陵寝等土木营建工程,属于是秩禄两千石的朝中大员,如今的骊山陵墓就是由将作少府主持修建。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