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页(1 / 1)

加入书签

('

上到皇帝、公卿,下到底层庶民黔首,全都在心中有着一股骄心和傲气,认为秦国就是天下第一大国,真正的无敌霸主。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群南方的越人蛮子,居然敢袭击秦国驻军,掳掠归降的东瓯之人,这简直就是在皇帝的脸上扇巴掌。

整个朝堂仿佛回到了秦始皇二十六年的那场大朝会上,众多战将文臣,一起出言,请求征伐百越。

“百越之人,侵扰我大秦边境,杀戮我秦国子民,诸卿以为该如何处置?”

始皇帝坐在帝榻上,当着重臣之面,平静的问出了这个问题。

“陛下,我羌瘣愿意领兵,扫平百越,给陛下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刚从西边回来没多久的羌瘣,第一个开口,神色激动无比。

赵佗北伐和王离西征两场战役,羌瘣都是作为副将跟随,并没有立下什么大功,他一直觉得是自己被赵佗和王离两个小子刻意打压,心中十分不平,所以他这一次巴不得能作为主将出征。

除开羌瘣外,其他武将虽然没有自请领兵,但都纷纷同意发动征伐百越之战。

不仅是他们想要发动战争,好让自家的子侄上战场立功升爵,更重要的是这些老将们看出了皇帝对于这场战争有志在必得之意。

在五年前,皇帝就有派大军五十万攻取百越的意思,只是当时被武功侯慷慨陈词,以河南地、河西为诱惑,转移了秦国的战略目标。

现在大秦四方蛮夷,除了百越外,其他全部都被打服了,对于南方的那一大片土地进行征服,当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些事情,作为秦国第一战将的赵佗同样很清楚。

他面上平静,心中暗暗叹息。

该来的,还是要来啊。

赵佗将秦军攻取百越之战推迟了五年,但最终还是避不开。

这一次,他没有了进行阻止的理由。

一个是越人主动侵入秦国边境,杀了秦军士卒,还侵扰归降秦国的东瓯,这是百越先动的手,秦国怎么可能不反击?

发动征越之战,在这时候就是政治正确,谁反对谁就有问题。

另一个则是秦国四方确实没有了可供征伐的目标,赵佗就算想再引走祸水,也找不到目标可以借用。

西边的张掖郡刚刚设立,秦吏没有到位,当地月氏人尚未归心,道路等设施没有修建,后勤跟不上,秦军不可能远征乌孙和西域。

相反南边的越地经过冯无择和屠睢好几年的经营,状况还不错。

他们这几年在越地监工修建了好几条道路,可供秦军快速行军和输送粮秣。

同时秦军在江东之地训练了一支楼船舟师,可以沿海而下,与陆军合击闽越,还可充当后勤运输。

海陆配合,使得秦军征越的难度大大降低。

于此同时,因为冯无择降服了东瓯的缘故,使得越人实力大降。而有东瓯越人作为向导,秦军进入南方丛林后,不至于陷入迷路之类的情况。

总体来看,秦军在此时征伐百越,要比历史上统一天下后就立马发动大军南征有优势的多。

“冯无择爵位是大庶长,比屠睢高,又在越地待了多年。这一次征越,主将非他莫属。老冯打仗,继承了王翦的打法,颇为沉稳,应该不会犯冒进的错误。有他主事,想来问题不大。”

赵佗想到此处就有了底,脸色略微舒缓了不少。

冯无择,还是挺可靠的。

而此刻,始皇帝见到众多武将和文臣都赞同征伐百越的事情,武功侯赵佗和太尉王贲虽然默然不语,但也没有当堂出言反对,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始皇帝早就有攻取百越之地的心思,他每次看到秦国地图的南边,还有那么大一块地方空着,就感觉心里像是有无数只蚂蚁在爬,仿佛看到南方无数的越人正跪在地上,乞求他前去统治。

所以始皇帝之前就让屠睢献纳攻越的策略,正是为攻打百越做准备。

这一次越人主动骚扰秦国边境,袭杀秦军,正是瞌睡来了就给递枕头,给了他发动战争的借口。

此战,非打不可。

始皇帝当场拍板。

“百越蛮夷,杀我大秦子民,凌辱上国,罪不容诛。”

“朕当发大军二十万,以大庶长冯无择为主将,南征百越!”

第七百二十二章 :核心

咸阳城,左更任嚣的府上。

“唉,我上次写信给屠兄,想要劝慰他一番,然后他就没有给我回过,多半是连我一起恼了。”

任嚣举杯灌了一口酒水,无奈说道:“屠兄这人啊,一旦认定了事情是什么样,那就十头牛都拉不回来。我劝赵兄还是勿要再给他寄信,一来没有用处,二来只会气到屠兄,等到他打完百越立下功劳,回来一高兴,之前的事情说不定也就过了。”

听到这话,赵佗明亮的眼睛略微黯淡。

对于屠睢,他是很感激的。

当初灭魏之战,赵佗率军追在魏豹、周巿身后,于荥阳城下大破魏军,立下功勋。结果被上司桓昭嫉恨,进行折辱和欺负,当时就是任嚣和屠睢站了出来,为他赵佗打抱不平。

特别是屠睢,凭着爵位的压制,让桓昭只能忍气吞声,不敢拿赵佗怎么样。

屠睢欣赏赵佗的智谋和勇气,请他在荥阳城中饮宴,不以年纪和爵位自傲,对赵佗以兄弟相称,妥妥一个义气大哥的模样。

甚至后面他还亲自撰写荥阳之战的军报给王贲,为赵佗表功。王贲在事后升赵佗为一曲军候,其中就有屠睢的功劳。

这样一个类似兄长的人物,赵佗十分喜欢,他和屠睢的关系一向不错。

哪知道两人会在征百越一事上产生龃龉,最终兄弟隔阂。

“当时屠兄若带五十万大军征百越,那就是在重复历史。必将丧师于南疆,不仅性命难保,而且将把秦国拖进一个难以挣脱的战争泥潭。我当时反对,既是救他,也是救了秦国啊。”

赵佗心中有些难受。

他那会儿在朝会后就想着向屠睢解释,结果屠睢生了气,不仅快步离去,事后也多次拒绝赵佗的登门拜访。

甚至连赵佗写给他的信也不回,一副要断绝交往的模样。

这一断绝,就是五年的时间。

现在屠睢作为长沙郡守,被皇帝任命为了伐越副将,辅佐冯无择攻伐百越。

赵佗一想到还是忍不住忧虑。

因为百越之地就是屠睢的丧命之所啊。

哪怕历史已经被赵佗改了大半,不管是主将、兵力还是时间都和原本历史大不相同,但人的性格却是改不了的,在一些问题上很容易做出相同的选择。

所以他这才来任嚣府上,进行商量。

任嚣了解屠睢的性格,劝他不要管此事。

赵佗终归是放不下这个心,在回到府中后,决定最后给屠睢写一封信。

为了不让屠睢产生抵触,赵佗在信里不再说征伐百越的困难,而是刻意去奉承屠睢,然后夹杂着一些实用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屠睢更好的打下这场大战。

待到信件寄出去后,赵佗感觉有些疲累,他坐在榻上,看着窗外的天宇。

阴沉沉的一片,像是要下雨了。

皇帝在朝会上定下征伐百越的主将人选和兵力后。

整个秦国就像是一台机器一般,高效且快速的运转起来。

太尉府负责统筹兵员,决定各郡征兵比例,并部署各项战略事宜。

赵佗的少府,则暂时停止一些不重要的项目,集中一切力量,开始生产更多的兵甲,以作为替补所用。

治粟内史府,则要输运粮秣,准备二十万大军所用的军粮。

……

各部门相互配合,都在为这场大战做着准备。

正式出兵的时间定在了秋后。

一方面征兵要在春耕后,这样就可以不耽误春耕大事,使得后续的军粮有着落。同时各郡兵员集结,并部署到相应地方,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二则是考虑到南方的地形多为丛林山地,且气候湿热。

按归附的东瓯越人说的,越地并没有春夏秋冬之分,而是旱季和雨季。雨季不适合征战,大军进去很容易全军覆没。故而选择在秋后,也就是旱季进军,可以减少许多问题。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