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页(1 / 1)
('
这些东西每一样都拥有着神奇的功效。在皇帝的支持下,造纸作坊早已开遍天下,每一个郡县的官吏都在用纸张书写誊抄,处理公务。骑兵三宝更是在北伐之战显露出巨大的作用,已经装备到了秦国的所有骑兵身上。听说就连那些塞外蛮夷,也在用木条皮革等材料进行仿制。至于其他能提高生产力和效率的事物,在官府的力量下不停推广于全天下。天下尽用公输物!而他们这些曾经击败过公输子的墨子传人呢?恐怕过不了几年,就没人提了。相里顿暗叹一声。他们这支西方之墨一直为秦国效力,归少府统辖。故而武功侯制造那些公输造物的时候,他们这些墨者同样参与其中,还出了不少力,深知那些造物的神奇。不过在惊叹之余,墨者们还是竭力维持着他们的尊严。“鲁班再厉害也只是一个工匠。他能造奇物,却没有著书立说,没什么系统的东西,在这方面比不得墨子。”这是墨者们常常用来安慰自己的说辞。但今日墨子门徒最后的尊严,被赵佗写出来的东西击的粉碎。光学、力学、声学、热学……每一个系统都有着详细的阐述,都有着相应的例子。甚至赵佗已经通过其中的一些原理造出了巨砲、喇叭、千里镜等物,通过实践证明了公输子研究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公输子一心钻研万物之理,进行发现、研究、归纳总结,以及最终的实际应用。公输子的思想,就是通过透彻万物之理,来制造出可以帮助天下万民的实用器物,去真正的改善万民的生活!”武功侯的声音还在相里顿的脑海中回荡。他们这些墨者之前还嘲笑公输子,没有留下什么系统理论和指导思想。现在听武功侯这么一说,公输子的思想境界何其高也!他竟然是想用实物去改善万民生活,这是真正的心怀天下啊。相里顿神色复杂,低语道:“公输子一脉既然有如此传承,为何这两百年来却一直悄无声息。他既有为天下万民的心思,公输传人大可以将水碓、风箱等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弄出来,以造福天下啊。”赵佗摇头道:“具体情况我不清楚,可能是公输传人眼见天下列国纷争,战乱不停,而他们又掌握了各种军国利器之术,认为献出来可能会引起更大的战争,让天下万民更加疾苦,所以才一直沉默吧。或许是想等待如秦国这样能够统一天下的局面出现。”赵佗说了个“猜想”的答案,让人无话可问,毕竟赵佗都直言自己不清楚了。相里顿神色变了又变,最终叹道:“公输子乃是贤哲之人,看来吾墨家经典,当修订一些内容了。”说着,相里顿又向赵佗行礼道:“皇帝诏令开工学,编百工之书,此事吾等墨者一定尽心协助君侯,将公输子与墨子之道发扬光大。”赵佗嘴角微笑。他之所以和相里顿说这么多,正是因为秦墨属于整个天下最顶尖的那批物理学人才。墨者不只是搞发明制造厉害,他们传承的墨家学派中有关于光学、力学里的早期物理理论,让他们更加容易的接受赵佗弄出来的知识。可以帮助赵佗编订百工课本,以及在新建的工学中担任师长等职务。赵佗相信墨者们会十分卖力,因为编订的课本里会有墨经里关于物理方面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算是由官方来帮助他们推广学说,将其发扬光大。有相里顿为首的秦墨,和精通数术的张苍辅助,赵佗写出来的那些出自公输残卷上的内容很快就得到了整理,编成了一本名为《物理》的百工课本。“物理者,万物之理也。”待到课本编成,张苍摩挲着写在纸面上的“物理”两字,赞叹道:“君侯起的好名字啊。简简单单两字,却包含万象。”包含万象?赵佗微微一笑,心说这还差得远呢。这一次编出来的百工课本,主要是以赵佗前世中学时学的物理为基础。分为声学、光学、力学、热学,以及杂学五个部分。主要都是初中的内容,并不复杂。得益于义务教育以及大量题海战术的功劳,赵佗对这些东西大多记得,将其复写出来不算困难。至于杂学里,则包含一部分磁学和材料的内容,以及大量的器械制造的实例。这时代的人如果将整个物理课本认真学完,然后通过相应的实践和理论考核,必定能成为一个带有科学素养的优秀工匠。将这些人外放为各郡县主管百工的工师等官吏,绝对比许多靠爵位上去的外行要好。这样做的好处太多了,不仅能提高秦国的国力,使得科技传播变得更快。更重要的是,赵佗整理出来了一套系统的物理课本,拥有朝廷官方的支持推广,天下的工匠进行学习。如果说《墨经》里的光学、力学是一颗科学的种子。那么赵佗这一次就是种出了一株茁壮的树苗。赵佗再次打量着手中的物理课本,心中轻语。“物理,起源于华夏。”“科学,将在大秦诞生!”第七百二十六章 :建议经过诸卿具体的商议后,武功侯赵佗建言的开设工、农学室的提案正式开始实施。原本培养文法吏的秦国学室,是由廷尉府操持。工、农学室,也各有一官署进行具体的负责。少府掌百工,所以工学的开设由少府赵佗来主持。其中的工学课本和各项细节的制定,都是赵佗自己一手操办,样样皆顺他的心意来。农学就不一样了。此事虽然是赵佗提议的,但具体实施归治粟内史王戊管。治粟内史,就是汉时的大司农,听名字就知道是负责主管农业的最高官署,所以农学之事本不该赵佗来插手。但实际上没过多久,治粟内史王戊就亲自前来赵佗府上拜访,向他求问关于兴办农学的问题。“此事王君可参照下我工学的章程,具体实施就根据农人的情况来决定。”赵佗直接将工学的制度草稿给了王戊一份,又给他看了看物理课本的初稿。“君侯竟然连工学的传授文本都搞出来了!”王戊大受震撼。办学,那要有相关的课本传授才行。比如秦国的识字课本,就有廷尉李斯《仓颉篇》,尚书令赵高的《爰历篇》以及太史胡毋敬的《博学篇》。像文法学室,其主要教授的内容就直接是秦法秦律。学室子弟毕业的要求是能熟练的背诵相关秦律,通过考官的问答,顺利答辩,才能通过考核,外放为基层吏员。所以要办工学、农学,那他们就得先将课本弄出来才行。王戊这边才把农学的人员组织,大概架构弄出来,至于课本,还在各种农书里挑选呢。哪知道人家武功侯这边竟然都直接弄出了初稿,速度何其快也。特别是当王戊粗略翻了一下课本的内容,立刻就被那一套套的力学、声学体系震的双目发直。他喃喃道:“这《物理》的内容竟如此博大。”赵佗解释道:“这书上的东西大多是我从公输残卷,以及墨家的《墨经》上摘抄,然后由柱下史、墨者等博学专业人士帮助,所以才能快速整理出来。”“公输残卷……好东西啊!”王戊舔了舔嘴唇,有些渴望的看着赵佗:“君侯,你之前曾言和农家之人有过接触,所以才有了沤肥法和曲辕犁等有利农业的器物方法。现在君侯又建言兴农学,不知可有方法教我?”赵佗一怔,然后哑然失笑。这个老王啊,居然打的是这个主意。不过赵佗也不藏私,还真给了王戊一些建议。农学课本的具体内容。赵佗建议王戊一方面可以从古代农书里选择实际有效的好方法编入。另一方面则可以让全国各地农官,献纳农业耕种的实用技巧。同时还可组织一小批人专门研究各项农业技术的原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