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页(1 / 1)
('
说到这里,始皇帝枯槁的面容突然迸发出活力,双目中有光芒绽放。“在西边,乌孙小邦劫杀我大秦商队,理当诛之。王离言乌孙人狡猾,避我秦军而不战,故迟迟未灭。朕不能亲眼目睹乌孙昆莫悬首咸阳,不能亲眼看着我大秦进军西域辽阔之地,此乃一憾。”“在北边,阴山以北尚有匈奴残部,辽东之外还有东胡余众,朕不能一举而尽灭,尽服戎狄诸部,此为二憾。”“在东边,有日照郡守上书,言日照东南,跨海约百里外有群岛之地,疑似传说中的瀛洲仙山。朕虽然不太相信瀛洲之说,但已命舟师前往探寻,一来一回耗时久远,不能得彼处消息,此乃三憾。”“至于南边……百越已取,但朕还想要身毒啊。”始皇帝怅然叹息,说出了他的第四个遗憾。这是他坐在宫中看天下疆域地图时常生出的感受。如果那些地方不知道就算了,既然始皇帝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大秦的西边有辽阔富饶的西域,南边有疆土不输给诸夏的身毒,北边和东边也各有风景。他那颗满是霸道和征服欲的心,又如何忍得住?这其实也是他渴望长生的原因之一。天下疆土尚未征服完全,他如何甘愿死去?“朕喜欢你当年在大殿上说的那些话,这天下只该有大秦一个国家,也只该有一个王!朕只愿,大秦能成为天下唯一的国,日月所照之地,皆乃大秦疆土!”这般宏大的愿景,以及那四个遗憾听得赵佗额头直冒汗。他低声道:“陛下之愿,实乃宏业,非一代人所能完成,此事当由后世子孙来做。”始皇帝默默点头,赵佗一句话又将他拉回了现实。“你说的没错,那不是朕该操心的事情了,但朕想看到。”“赵佗啊,待朕去后,你当和扶苏在此台上,仿造朕的模样,造一金人,在此眺望天下。朕的魂灵若在地宫待的乏了,或当来到此处,看一看大秦的江山是何模样。”说到这里,始皇帝似乎想起了某些不好的事情。他瞪着赵佗道:“这件事你要好好做,不能像当年的十二金人一样给朕偷工减料,这个金人一定要做的和朕一样高大!”始皇帝郑重嘱咐的模样,让赵佗哭笑不得。十二金人?这都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亏得皇帝还记住此事,他要是不说自己都快忘了。赵佗道:“陛下吩咐,臣铭记于心。”始皇帝颔首,然后突然盯着他问道:“你赵佗年纪尚轻,爵位已封列侯,功勋冠于天下,不知你日后还有何想法?”赵佗明白皇帝的意思,他神情肃然,下拜道:“天地可鉴,日月可昭。臣赵佗,日后只愿辅佐皇帝,此生永为秦将、秦臣,为大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见到赵佗郑重起誓的模样,始皇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很好,朕没有看错你。到朕身边来吧,与朕一起看看这咸阳的风景。”赵佗起身,听话的走到始皇帝身侧。他随着始皇帝看向台下的秦宫,看向远方的咸阳。视野开阔,大有登临高山,俯视天下的味道。只是泪水顺着赵佗的眼角滑落。红霞满天,金乌西斜。他看到,太阳正在落山。……天保台之事后,始皇帝很快颁布了一个让满朝公卿感到惊讶的消息。九卿之首的奉常被外放出去当郡守了,右丞相王绾则调任奉常,他原本的相位则由镇国侯赵佗接任。任命来的很突然,王绾和奉常都懵了。始皇帝对赵佗的承诺终究是兑现了。没人能对此说什么,因为这天下都是皇帝的,他们不过是皇帝的臣子,皇帝想怎么任命,就怎么任命。更别说镇国侯赵佗不管是功勋还是爵位当这个右丞相,都是绰绰有余的。王绾只能苦涩的交出相位,将一切政务与职权与新任右丞相赵佗交接。满朝恭贺赵佗为相,就连左丞相李斯都亲自上门拜访,以求拉近关系。赵佗心里没有多少喜意。始皇帝这样的任命,证明他的大限快到了。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始皇帝时而晕厥,时而清醒,整个人的气色模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差。在这个秦历的新年里,满朝公卿没几个能安心的过年,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秦宫深处。到了十月初九这一天的黄昏,始皇帝突然派人招来了赵佗、李斯、扶苏等人。他躺在榻上,气色有别于平日里的虚弱,竟有些红润。赵佗一见,便忍不住双目发红,手脚不住颤抖。皇帝的模样,怕已是回光返照。扶苏在旁边直掉着眼泪,他是仁孝之人,对于皇帝除了君臣外更有着父子之情,这一刻只感觉心口如同撕裂般的疼痛。李斯同样趴倒在始皇帝的榻前,老泪纵横。从吕不韦倒台后,他侍奉皇帝近三十年的时间,看着这位君主从二十出头的朝气蓬勃,到三十余岁的沉稳霸气,再到日后登顶天下,为万民至尊。三十年的相处,君臣之间,岂会没有感情。“好了。”始皇帝平静的看了他们三人一眼,特别是对李斯笑道:“朕闻楚地有神名为大司命,掌人之生死寿夭。秦虽无此神,然亦有上天主宰万物,可见生死之事乃上天注定,如今朕不过是依上天之命而行,有何哀泣之处。”李斯颤巍巍道:“大秦离不开陛下啊。”扶苏哭泣道:“儿臣舍不得父皇,愿以己身代父皇而去。”听到这话,始皇帝忽然脸色一变,对着扶苏斥道:“胡言乱语,你乃大秦嗣君,待朕离去后就是秦国的二世皇帝。为帝者,岂能有如此儿女之态。扶苏,你给朕记住,从现在开始,你绝不许再哭,你若敢违朕之令,便是不忠不孝!”扶苏伸手抹去眼角的泪水,点头道:“父皇教训的是,儿臣一定不再哭泣。”“记住了,你日后是皇帝,你是天下人的君王,你要做真正的至尊!”始皇帝看着扶苏点头应下后,这才口气略松,嘱咐道:“如今的秦国,虽有隐患未除,然朝中各有良臣猛将辅佐,你当多听两位丞相之言,好好治理这个国家。”“儿臣知道了。”扶苏郑重应下。旁边的赵佗和李斯马上表明了自己一定会好好辅佐太子的态度。始皇帝面露欣慰。扶苏,这个儿子虽然少年时受到楚人蛊惑,又脾气刚硬,常与自己顶撞,让他感觉不喜。但好在有赵佗帮忙引导,随着秦国灭楚,扶苏鞭尸熊启后,已经彻底摆脱了楚人的影响,后续又经过监军和政务的锻炼,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嗣君。右丞相赵佗是扶苏的妹夫,左丞相李斯是扶苏的岳父,在这种关系下,扶苏的帝位将稳如泰山,秦国的权力交接不会出现任何乱子,让皇帝很放心。他的目光从扶苏脸上掠过,望向了一旁的赵佗。看着眼前眼圈发红,哀泣失声的赵佗,始皇帝心头百感交集。“朕幼年时为父所弃,被抛在了赵国,忍受万般屈辱。”“九岁归秦,结果父亲死了,母亲要了嫪毐,不要我。”“吕不韦仗着权力压制我。”“亲弟弟背叛我。”“樊於期叛军而逃。”“燕丹遣荆轲刺杀我。”“熊启为了他的国家,背弃了朕的信任。”父亲、母亲、仲父、弟弟、将领、友人、长辈……始皇帝的这一生经历了无数人的背叛,他的前半生都生活在尔虞我诈中,以为世间之人皆是如此。直到眼前这个少年的出现。始皇帝看着赵佗,脑袋里不知道是第多少次浮现出昔日咸阳大殿上的那幕场景。君王与少年。一见相知,终走到最后。没有背叛,只有温情与信任。始皇帝在他的后半生,真正有了名为温暖的感觉。“朕有赵佗,此生无憾矣。”他笑着说了一声。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