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页(1 / 1)

加入书签

('

他对此早有准备,说话引经据典,鞭辟入里,听的人连连点头。

而今日遭受突然袭击的法家门徒则没有提前准备,被打的措手不及,在言论交锋上完全不是对手。

整个朝堂,基本就成了郦食其一个人的舞台。

“专业的事情,果然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

赵佗眼中笑意更甚,论口才,这天下恐怕没几个人是郦食其的对手。

就连二世皇帝都听得连连点头。

许多公卿也被说动,认识到了旧法的弊端,以及变法的好处。

待到最后,二世皇帝目光转向左丞相李斯,询问道:“左丞相,对于镇国侯和郦左更提议变法之事可有建言?”

所有人的目光全都看向李斯。

他是秦国左丞相,法家的掌门人。

李斯的态度很重要。

甘虔等人求救似的看向左丞相,希望他能力挽狂澜,维护秦法。

李斯眼中满是无奈。

他年轻时入荀子门下,曾去过齐国的稷下学宫,见过诸子门徒辩论,甚至还参与其中,对此多有经验。

这个郦食其声音中气十足,说话时喷吐的唾沫数量极多,善于抓人逻辑漏洞,给人扣帽子的功夫也是极高,再加上他引经据典的功夫,绝对是一个辩论强敌。

如果他李斯年轻时或许还能与之一战。

但现在,他已经老了。

七十多岁的李斯,精力已是大不如前,以前一顿能吃大碗的面条,现在是小碗还吃不完,哪来的这种当朝辩论的精力。

而且他堂堂左丞相,难道真要下场和对方一个赵佗的手下辩论吗?

他是长者前辈,赢了有失身份,输了更是名声尽折,没有任何好处。

且通过聆听,李斯也不得不承认,赵佗和郦食其所言的昔日秦法不再适合统一后的秦国,是有一定道理的。

“法家,本就是为君王所服务。”

“君王之言,便是法。”

李斯心头暗叹一声,相比甘虔等人,他对于法的本质看的更透彻。

皇帝喜欢,那就是法。

李斯抬头,看向帝榻上的二世皇帝,拱手道:“臣一切皆听陛下吩咐,陛下欲要变法,那就变法。”

这话一出,朝中许多希望维护旧法的公卿和将领,皆目露惊色。

怎么左丞相直接投降了?

面对镇国侯欲要变法的攻势,你李斯堂堂法家掌门人,就不反抗一下吗?

赵佗眉头微挑,有些惊讶。

但很快就反应过来。

李斯好像就是这样的人。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这就是李斯当年对自己说的话。

他昔日是楚国小吏,为了追逐名利而毅然辞职,拜荀子为师,后来扫视天下诸国,选择了最有前景的秦国入仕。

李斯先给吕不韦做门客,又在吕不韦倒台前,跳到始皇帝手下,包括在历史上他与赵高合谋篡改始皇帝遗诏,甚至后来明知秦二世倒行逆施,也要昧着心拍马屁。

李斯这一生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不是真的坚守什么法律原则。

法,亦不过是李斯追求富贵的一个工具。

如今赵佗位居李斯之上,朝中势力甚大,又有皇帝支持,李斯一眼看穿此中道理,知道硬拼不是出路,故而只言听皇帝的吩咐。

打不过,那就加入。

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这一来,不仅免了冲突,反而还能得到二世皇帝的青睐,觉得自己这岳丈贴心。

果然,见到李斯这般态度,二世皇帝十分高兴。

下令由两位丞相开始主持修改秦法律令之事。

或许是心中对自己这位岳丈有所感激,也或许是想对李斯进行一下补偿。

半月之后,二世皇帝下了一道新的诏令。

以左丞相李斯建言献策,助始皇帝吞并六国,及为大秦鞠躬尽瘁等功勋,特赐爵为伦侯,以示奖赏。

李斯的爵位。

文通侯。

第八百三十七章 :老无力

“父亲,赵佗欺人太甚。他不仅废止了徙民之事,还要动我秦法,如今竟提出要减少肉刑,以髡钳、鞭笞替代,这是要刨我秦法的根基啊!”

文通侯府上,李于对着老父不停抱怨。

他是廷尉监,乃廷尉副手,属于秦国法律系统的高层。

二世皇帝命左、右丞相及诸卿进行变法,廷尉府作为最高司法机构,自然是首当其冲,受到的影响最大。

对于右丞相赵佗提出来的许多改革方向,李于感觉难以接受。

特别是今日“减少肉刑”之论,更是戳中了他们这些法家门徒的肺管子。

秦法的核心,乃是“以刑止刑”。

用法家的话来说,就是“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

只要黔首犯罪,必须严惩。

比如偷一片价值不到一钱的桑叶,按照秦法,要罚徭役三十天。

五人共同行盗,偷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刺字为城旦。

如果不满五人,盗窃金额超过了六百六十钱,则脸上刺字,割了鼻子再罚为城旦。

除了轻罪重罚外,还有各种连坐制度,只要知情不报者,都与罪犯同罪论处。

在法家看来,刑罚不是目的,目的是以此进行震慑。

刺杀,断人之足,黥人之面,非求伤民也,以禁奸止过也。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民不敢试,故无刑也。

用各种严刑峻法吓唬黔首,让他们不敢犯罪,以保持社会安定,最后达到无刑的理想状态。

在这一过程中,那些脸上刺字,割鼻子,阉割,砍左右腿的肉刑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照赵佗说的,减轻肉刑占比,那秦法还有威慑力吗?没了威慑力,天下还有谁会将法律放在眼中?

而且这还只是开始,看赵佗的模样,日后会进一步提出废止肉刑也说不定。

他们这些法家门徒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李于对此非常不满,不由嘀咕道:“若是父亲之前在朝堂上提出反对,纵使最后秦国还是要变法,赵佗顾虑到父亲的态度,也不可能如此嚣张,上来就要动肉刑。”

李斯则低着脑袋,缓缓咀嚼着嘴里的软面条。

他老了,吃饭必须缓慢且不能说话,要不然很容易呛住。

待到吞下嘴里的食物,他才慢条斯理的打量着李于:“怎么,要不然你去和镇国侯说说,让他不要变法?”

李于脸色一滞,背后说赵佗的坏话可以,真让他去和赵佗正面交锋,他可没那个胆子。

李斯冷笑道:“愚蠢啊,你可知皇帝为何会封我为伦侯?”

“自然是以伦侯之位来安抚父亲,以此换取吾李氏支持变法,这就是父亲你常说的利益交换。”

“是啊,利益交换。我且问你,皇帝愿意以伦侯之位作为利益,来安抚我李斯,这是否代表皇帝支持变法呢?你我若是反对变法,是不是在和皇帝对着干?是否要让我李氏站在皇帝的对立面呢?”

李于吃了一惊,忙道:“父亲,我没有这个意思。”

李斯叹道:“你没有这个意思,但你若要反对,在皇帝眼中,你就是如此。”

“于儿啊,你要记住,秦法不过是一个工具。当年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变法,是因为秦君看中秦法本身吗?非也,只是君王看中此法能让秦国变强,这才全力支持变法,故而商鞅死而秦法存。所以现在皇帝不喜欢此法了,认为旧的秦法不合时宜,需要变法以适应新的秦国,吾等要做的只有支持二字,而不是为了什么秦法而和皇帝作对。”

“皇帝的支持,就是一切。他说法可变,那法就可变!你一定要记住,吾等李氏是皇帝姻亲,吾等是皇帝天然的支持者,要做的就是一直支持皇帝的任何举措,皇帝想怎样,吾等就跟着他怎样,如此富贵方能长存久远啊!”

李斯苦口婆心,向儿子揭开了问题的本质。

他们李氏入秦的目的是为了求高位,得富贵,而不是捍卫什么秦法。

那些东西,不过是他们达成目的的工具。

李于脸色数变,最终拱手道:“父亲说的是。”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