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页(1 / 1)

加入书签

('

……

到了第二日晚间,月黑风高。

咸阳城中已经进入宵禁,一片寂静。

就在那黑夜中,分布于咸阳城的十余个公子府邸,大门突然洞开,无数人手持火把,向着位于城中的镇国侯,以及太尉长史涉间、中尉司马黑臀以及郦食其、郦商、钟离眛、卢绾等人的府邸奔去。

“奉皇帝诏,擒国贼,振朝纲!”

诸位公子打着这个旗号,正要趁着夜色,将赵氏一党尽数擒拿。

哪知道他们刚冲过咸阳正街,还没有包围镇国侯府邸。

四方街巷中便有一列列全副武装的兵卒冲了出来,将他们包围。

“有贼寇欲于咸阳谋逆,吾等奉太尉、中尉等令,擒杀叛贼!”

无数声音高喊,双方打成了一团。

火把下,赵彻身穿甲胄,被亲卫围在中央。

他看着前方混乱的场景,脑海里闪过一个人的声音。

事情他是昨晚知道的,由太仆属下的太仆丞赵高借着夜色前来通知。

赵彻当时大惊失色,没想到父亲刚前往雍城不久,就让他遇到了这种大事。

她的母亲嬴阴嫚十分冷静,让他暗找父亲的旧部来进行商议,因为怕找黑臀、涉间等实权派被李于发现,所以只找了没有军权,但有智谋的人前来,这样不容易暴露。

郦食其和陈平。

这两人皆是由赵佗提拔起来的。

郦食其是赵佗死忠,而陈平之前在扶苏那里任职的时候,多次被李于欺辱,若是赵氏一倒,他们绝对无法幸免,属于是可以相信的人。

两人知道此事后,在震惊之余,连忙辅佐赵彻做好应对手段。

其中陈平眼珠子一转,还为赵彻提出了一个充满诱惑力的方案。

“皇帝猜忌君侯,不顾先帝遗诏而欲行兵戈之事,已经是撕破了脸。纵使此事吾等应付下来,使赵氏幸免于难,但日后呢?皇帝以后还会不会再继续动手了?”

“君主忌惮臣子,臣子若退,则必死无葬身之地,届时赵氏族灭矣!”

“皇帝既然不仁,小君侯不如一不做二不休,以死士冒充这些宗室余党杀入宫中,诛灭李氏,送今上去见先帝。同时以乱兵尽杀诸公子,对外则称是宗室谋逆,以致皇帝罹难。”

“宗室血脉断绝,必将另立新帝,而小君侯乃嬴姓后裔,乃始皇帝所宠之孙辈,届时让群臣拥护,说不得能登上帝位,如此赵氏无忧矣!”

陈平阴冷的声音在赵彻脑海中不停回荡。

趁此机会尽杀诸公子,顺手弑杀皇帝,而让自己凭借血脉登上帝位,从此赵氏无忧。

当皇帝!

赵彻想起小时候被始皇帝抱在怀中时的模样,想到了那身代表帝王身份的衣服。

不得不说,陈平的话很有诱惑力。

“此人真乃毒士也。”

赵彻轻叹一声,然后摇摇头,将这个歹毒的想法以及巨大的诱惑驱逐出脑海外。

他再度看向前方的乱象。

“外翁与舅父待我赵氏甚厚,皇帝可以负我赵氏,我赵氏却不能负大秦。”

“我若如此做,待父亲归来,我将如何面对?”

“日后若死,在九泉之下,我赵彻又当如何去见外翁与舅父。”

“皇帝之位,非我所愿也!”

赵彻眼神恢复清明。

他下令道:“叛乱者投降不杀!”

看着诸公子手下的奴仆一个个跪倒在地,请求饶命。

赵彻的脸平静如水。

“一切,等父亲来处置吧。”

第八百四十四章 :落幕(大结局)

秦三世皇帝二年,春。

奉命前往雍城祭祀上帝的赵佗,回到了咸阳。

他面色冰冷,仿佛还没有进入春天,依旧身处寒冬中。

他走过被中尉军控制的咸阳街道,进入秦宫,但没有直接去见皇帝,而是来到深处的天保台上。

高台耸立,风声呼啸。

一个硕大的金人站在这里,迎着烈风,高傲的眺望远方。

始皇帝想要大的。

赵佗和扶苏就给他弄了一个大金人,身高一丈八,是皇帝喜欢的六之倍数。

其服饰、面貌也都是照着始皇帝弄出来的,栩栩如生,让人一见,就像是看到了那位千古帝王站在眼前。

赵佗走到始皇帝像的前方,看着面前威武的帝王,感情自心中升起。

他轻叹着:“陛下啊,儿孙辈被人蛊惑,不知道轻重,差点坏了大事。现在弄成这样子,我也很难办啊。”

没有人回应他。

赵佗的亲卫由彭越带领,站在数十米外,不敢接近。

只有风声在赵佗身边吹过,呜呜咽咽,仿佛是有人在低语。

赵佗看着始皇帝像,沉默了。

他这次前往雍城,并没有料到咸阳会发生这种变故。

小皇帝才十多岁,尚未加冠亲政,他赵佗是二世皇帝指定的托孤之臣,掌握国政,代皇帝行事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并未觉得有不妥之处。

如果说有不妥,那可能就是为了防止李于这个法家廷尉捣乱,赵佗对其多有压制。

这使得李于怨恨在心,最终撺掇出了这场乱子。

幸亏赵佗的旧部在咸阳多占据实权位置。

像涉间、黑臀、钟离眛等人于中尉军、卫尉军、郎卫军中一待就是十多年,扎根很深,军中许多将吏和士卒都听他们的话,哪怕是中尉、卫尉等人也要倚仗他们来治军。

这才让李于和小皇帝投鼠忌器,不敢冒险调用咸阳的军队,意图依仗宗室,最后反被赵彻等人拿下。

左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去疾等人当夜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震惊,但此时事态已经完全被赵氏掌控,他们无法干涉。

涉间等人以宗室叛乱为由,通过主管军事的太尉府下达军管戒严令,控制整个咸阳城,特别是秦宫和文通侯府邸被重重包围,就算是王绾、冯去疾等人也无法进入宫中见到皇帝。

咸阳被军队控制。

一切,都等着赵佗回来解决。

“解决……”

赵佗轻轻低语着。

他刚回来见到赵彻和陈平、郦食其等人时,两位谋士就向他说出了那个权力斗争上难解的问题。

政治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到了赵佗的地位,又刚刚发生了这种事情,如果他们赵氏不下狠手,日后定然会遭受君王清算。

从古自今,没有君王能够容忍这样掌握了军政大权的臣子。

哪怕你能平安寿终,但死后家族也难逃一劫。

霍光、张居正等人便是一个例子。

只有趁势进取一步,方能世代安稳。

赵佗对此不置可否。

他只选择了进宫,来看看始皇帝。

一人一像,默默对视。

半晌后,赵佗对着巨大的金人点了点头,叹道:“我知道了。”

他没有去见三世皇帝,而是径直出了秦宫。

数日后,咸阳城封锁解除。

同时那晚发生的事情也有了官方定论。

诸宗室公子受奸人蛊惑,趁着镇国侯郊雍之际,突袭文通侯、镇国侯府邸和秦宫,意图控制皇帝,以此谋逆。

皇帝念及血脉之情,诸公子又是受人怂恿,故网开一面,只废除他们公子身份,贬为庶人,终生幽禁于骊山,在始皇帝陵前守孝赎罪。

而随从诸公子叛乱的那些人就没有血脉庇护了,上千人尽数被斩杀于渭水河畔,以儆效尤。

整场事件中,因为赵彻这位中尉丞反应及时,调兵进行镇压,镇国侯府并未出现什么损失。

但文通侯府却没有幸免,因为府邸被叛军攻破,文通侯李于不愿受辱,自尽于府中。

乱军见文通侯死,迁怒之下尽屠李氏,使得李氏一族损失惨重,近乎被灭门。

当然,那些冲入了文通侯府的乱军,也在事后遭受了腰斩的刑罚,算是给李氏一族报了仇。

事情定性下来,在军事管理下惊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咸阳民众这才松了一口气。

“原来是那些宗室公子搞的鬼啊,真是可恶,害乃公担惊受怕了好长时间。”

“就是说嘛,只可惜文通侯真是倒霉啊,居然就他一家被叛军杀了,惨惨惨。”

“嘿,还不是咱们那位赵小君侯反应果断,若非他及时处置,别说是文通侯了,说不定连皇宫都要落在那些叛军的手里。赵氏一族,真乃帝国支柱啊!”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