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1 / 1)
('
林如昭缓缓咬紧牙关。
林如晚的声音刺耳至极:“我听说他可怕得很,茹毛饮血,生剥鞑靼的皮,还将他们的头颅斩下来,垒成京观当椅子坐!他对女人更是粗蛮无比,凶狠至极,打女人打到北境都没有好女儿肯嫁他,他的名声早就在北境臭完了,才要在上京寻妻。”
说完这样一大段的话,林如晚才后知后觉地捂着嘴巴,做作地泫然欲泣:“三姐姐要嫁他,岂不是几年就要香消玉殒?”
“林如晚!”大夫人厉声,她寒肃着脸,气势威严,“朝中大臣也是你可以随意品头论足的?”
直到此时,老夫人才出声:“老二媳妇,管管你女儿。”
二夫人忙歉声道:“对不住嫂嫂和昭昭,如晚这张嘴,迟早要倒大霉。”她转过头呵斥林如晚,“回去罚抄一百遍佛经,不抄完不许出屋!”
不等林如晚哭,她就命丫鬟把林如晚带回去。
处理完不懂事的女儿,二夫人又来和林如昭道歉,林如昭没有心情理会这些乌七八糟的事,她摇摇头,大夫人忙道:“阿娘带你回屋。”
又命春玉在外院守着:“老爷回来,叫他即刻来见我!”
等大夫人带林如昭匆匆走了,老夫人握着拐杖,站在廊檐下,道:“瞧瞧这李氏姿态端得高,就连她女儿也跟她一样,心都比天高,那陆劲嗜血啖肉又如何?那可是定北大将军,是能袭爵的武安侯!她夫君劳心劳力一辈子,也就挣了个一品大官,给她弄了个诰命当当,封爵,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林如昭年纪轻轻就能做了侯夫人,那是她的造化,还有什么能叫她们挂着一张丧脸的?”
二夫人搀扶着老夫人,道:“嫂嫂也是爱女心切,那陆劲名声委实不好,上京都在说他这样的高位,二十八岁了房里还没有妻妾,都是因为早年打死过女人,名声败坏了。”
老夫人冷笑:“林如昭就算被他打死,也是以侯夫人的身份去的,也算是为林家挣了段姻亲,是死得其所,不枉林家养她一场,偏她母女没有这个觉悟,陛下许了这样好的婚事,还当是欠她们的。”
老夫人想到大夫人平日里对大老爷那呼来喝去的样子,越想心越不顺,道:“生不出儿子的东西,倒是有手段,把我那不成器的大郎治得死死的,偏我那大郎,做着说一不二的内阁首辅,面对李氏,骨头却软得要死,说出去都丢人。”
老夫人有意与大夫人怄气:“你叫人去前头截下大郎,就说他的老娘有事找他,让那对母女等着去吧。”
第2章
及至回了洛梅轩,林如昭伏着香几不肯起,大夫人心疼地坐在一边安慰她。
才刚挑选好了个情投意合的好郎君,就被一道天降的谕旨生生拆散,被许配了个没见过面,又大了十一岁的老男人,任哪个小娘子都不会乐意。
大夫人只得安慰林如昭:“先等你阿爹回来,我们细细打听,或许那陆劲也堪为人夫。”
但其实大夫人心里也是没有底的。
陆劲青年有为,却不意味着他会是个好夫君。
做旁人夫君最要紧的是得知冷知热,可陆劲二十八岁仍未娶,全心全意扑在收复燕云十八州,安定北境之事上,不见得愿意为后宅分心,何况他早早去了军营,与一帮粗蛮子混在一处,也很难体贴温柔。
更重要的是,大夫人担心陆劲这个年纪还未有妻妾,恐怕有什么难与外人道的隐疾。
大夫人心焦不已,却不肯在女儿面前显露半分,只柔声安慰她,林如昭原本只是心情低落,却因得了阿娘的安慰,便渐渐有了几分委屈,她呜呜咽咽地趴在大夫人的膝头上哭了起来。
大夫人听林如昭一哭,心也绞痛。
她想到过去的这半生,外人瞧着是鲜花着锦,都羡她好命,却不知少年夫妻,白头偕老的背后是夫君心系朝堂,冷落后宅,以致于长子早夭,婆婆刁难,好容易艰难有孕,将乖女如珠如宝养大,却又落得个姻缘错过,乱点鸳鸯的下场,她岂能不怨不恨。
过了子时,大老爷好容易回了洛梅轩,见到的便是这样一副场景——妻女钗环未卸,端肃衣装坐在春榻上,娇女困极了,却仍旧强撑着倚在阿娘的肩头不肯去睡,而大夫人抱着女儿,对蜡无语垂泪。
大老爷见着这好似在为他披麻戴孝的一幕,惊得差点跌腿,急忙道:“夫人,家中出何事了?”
大夫人正沉浸在怨恨中,听闻此言便知罪魁已至,一时之间难以抽离情绪,恨恨道:“你还知道回来!”
大老爷平白挨骂,虽不知缘由,但也急忙解释:“今日实在是陛下高兴,强留我在宫中多喝了几盏酒,一等散席,我便急急忙忙赶回来,路上不肯耽搁。”
又与大夫人邀功:“我刚进了垂花门,就见母亲着人在那等我,我想着夫人还在家中等我,于是又赶忙命人退出,绕过半个宅子,从后院偏门而入。”
大夫人冷笑:“你这般做,就是心里有鬼。”她指着放在堂前书案上的明黄谕旨,道,“关于这赐婚,你有什么要交代的?”
此时林如昭也已经清醒过来,不唤阿爹,只是低着头揉眼,橙黄的烛光下,白皙的手指擦过的水痕格外明显。
大老爷叹息声,道:“昭昭,陆劲其人,也算良配。”
林如昭没说话,大夫人便急急道:“怎么算良配了,他大昭昭十一岁!十一岁啊!你让昭昭老去后,谁来照顾她?何况他又是武将,万一……有个万一呢?”
大老爷道:“陆劲常年习武,身子康健,比上京那些弱不经风的书生不知能长寿几许,他又为我朝收回故土,安定北境,身上功德不知几何,便是菩萨也会保佑他长命百岁。何况,就算不是陆劲,夫人也能保证其余人不会英年早逝吗?”
大夫人愣道:“听你这话里回护的意思,你是极其赞同这门亲事了?”她脸一放,“你从实招来,陛下好端端地怎会想到给昭昭赐婚,这其中是否有你的推波助澜?”
大老爷忙辨明清白:“这赐婚之事,我也很意外。陆劲班师回朝后,陛下便独自见了他,也不知怎么突然将我从文渊阁值房里叫走,忽然问了我昭昭可否许人。”
他说到此处,也觉得有几分残忍,语气放缓了些:“昭昭与郑家那公子还在相看,八字还未合过,我不好回答。”
听到此处,林如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陆劲青年有为,官居一品定北大将军,又袭了武安侯的爵,比起只是个翰林承旨的郑玉章,大老爷也更喜欢他,因此才不肯在御前实话实说。
至于那些女儿家才会关心的是否情投意合,是否体贴人,男儿征战四方,从不在意这些。
他们眼里只有赤/裸裸的功绩对比。
林如昭失望至极,对大夫人道:“阿娘,事已至此,也难以回转,时也,命也,女儿都认了。如今时辰已晚,女儿便先去睡了,阿娘也早些安置。”
她起身,对大老爷拜了拜,方才退出了正房。
大老爷转身叫住她:“昭昭,陆劲当真是佳婿,等你嫁过去你就知道了,阿爹不会害你。”
林如昭淡应了声,提脚便走,显然不信。
*
次日,林如昭的手帕交,兵部尚书之女秦月登门拜访,林如昭才知不过一晚上,赐婚之事已经传遍了整个上京。
这本就不奇怪,林如昭容颜上佳,又擅书画,棋艺,从小便名声显赫,与忠庆侯之女杜弄玉并称为上京双姝。
平日但凡是她用过的首饰,穿过的衣裳,顷刻间就能在上京掀起风潮,如今遇上赐婚这样的大事,那些好事之徒想必不愿放过,聚在街头巷尾津津有味地议论纷纷。
但依着陆劲的名声,想来也没什么好话。
林如昭没兴趣听那些唱衰的话,只翻着书册,挑选做夏衫的新料子。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