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页(1 / 1)

加入书签

('

院子里也是一片黑暗,唯有远处的正厅亮着几盏烛火。萧氏与苏琅、苏云华都在,三人沉默地坐在灯下。

下人将苏承宗扶到堂上,见此情形,试探着道了一声:“大娘子,老爷回来了。”

萧氏像是如梦初醒一般,涣散的目光骤然凝聚在苏承宗身上,挺起了腰背,深吸一口气后对\u200c赵妈妈说:“去取醒酒汤来。”

苏承宗瘫坐在圈椅上,隔着烛光看向萧氏。自从万国宴之后,萧氏不似从前傲慢了,但也并未变得贤惠,她身上多了一层疲惫与沧桑感\u200c,以往争强好胜的劲头\u200c突然烟消云散了。

再看边上坐着的一双儿女\u200c,苏琅这半个月都不曾出门,别说与其他酒肉朋友聚会\u200c,他连宁王府他都不去了。

苏云华倒是还\u200c在与宁王来往,这几日断断续续收了几封书信,只是她的态度渐渐冷淡了下来,不知是不是后悔了。

赵妈妈很快就端着醒酒汤回来了,萧氏接过\u200c碗,走到苏承宗身旁,沉默地舀起一勺汤汁递到他嘴边。苏承宗垂眼\u200c看了看,直接拿过\u200c碗一饮而尽。

他思绪是清醒的,双手却因醉酒的缘故止不住颤抖,醒酒汤一多半进了他嘴里,还\u200c有几注沿着他的下颌留到衣服上。萧氏皱了皱眉,很快又恢复了面无表情。

苏承宗将碗放回赵妈妈手中,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便要往后院走,萧氏忽然将他按回了椅子上。

“你与卢大人是旧相识。”

苏承宗上下扫量她,片刻之后才承认:“是。”

萧氏追问:“先前你说卢正名品行端正、博学\u200c多才,今日卢家摆酒,你可打听过\u200c这状元郎有婚配否?”

夫妻多年,即使没有什么感\u200c情,苏承宗对\u200c萧氏的心性也算了如指掌了,只凭只言片语立刻明白了她在打什么主\u200c意。

他不禁嘲讽地扯动嘴角,道:“人家声名不显时,你看不上读书人。如今人家金榜题名中了状元,你又看上他的前景了。你可知如今洛城有多少\u200c人家抢着招他为婿?若不是顾及英哲太子大丧未满百日,只怕卢家的门槛都要被媒人踩破了。”

“卢正名中状元之前也没听说他如此抢手,那些蜂拥着招他为婿的人家,不都是趋炎附势之辈?谁又比谁清高\u200c。”萧氏不满道:“你与卢家既然是旧识,何不借着这层关系来个亲上加亲,华儿是你亲生女\u200c儿,你这做父亲的不上心,还\u200c指望旁人替你尽心吗?”

苏承宗瞥了苏云华一眼\u200c,顿觉一阵头\u200c疼。

“我有心替她筹谋,可是当初是谁纵着她自毁清誉倒贴宁王?如今全洛都的人都知道她的‘风光’往事,你以为卢家上下都耳聋目瞑,能乐呵呵地接纳她进门?”

萧氏还\u200c想再说什么,苏云华却拦住了她。

“母亲别再说了,即便卢正名中了状元,我也不惜得嫁给他。若是宁王不能成事,我情愿出家、或是一根白绫吊死,也不愿被人骑在头\u200c上看了笑话。”

苏承宗气笑了,“事到如今你还\u200c要和云乔争个高\u200c低?”

苏云华红了眼\u200c睛,愤然道:“她是那么卑贱的出身如今也能飞上枝头\u200c,我为何不能?”

苏承宗险些接着酒劲将埋藏心底的事脱口而出,缺却在最后关头\u200c忍住了。

苏云乔不是飞上枝头\u200c,她本就该是枝头\u200c的凤。如若当初陆重山没有落入陷阱,没有遭人陷害,今时今日苏云乔就是将门嫡女\u200c,放眼\u200c整个京城的官宦女\u200c眷谁不得给她几分\u200c面子?与从前的梁照音相比,也是不相上下的。

苏承宗抿着唇沉沉出了口气,半晌憋出一句:“你终有一日会\u200c知道今日的想法有多可笑。”

萧氏见状气急,转身拉着苏云华到一旁坐下,劝道:“你别说傻话,你不想受苏云乔的气,大不了咱们不从京城的男儿里挑了。宫里那位虽然一时受挫,但萧家是百年望族,总能给你挑出个模样周正、衣食富裕的好郎君。”

苏承宗对\u200c苏云华不抱希望了,目光从这对\u200c母女\u200c身上移开\u200c,转而盯着苏琅:“这半年多你也潇洒够了,过\u200c两日我让人送你回虞川老家。”

苏琅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可他如今确实没有了与父亲叫板的底气,赶忙向母亲投去求助的眼\u200c神。

萧氏噌地站了起来,长眉一凝,愤慨道:“你好端端的发什么疯?虞川老宅都多少\u200c年没修缮了,你将三郎送回去做什么?”

第73章

“送他回去读书。”苏承宗沉声道:“他这个年岁不好好读书还想做什么?我苏家小门小户可没有爵位供他逍遥一辈子。”

“京城是没有私塾书院吗?什么书非要到虞川才能读?三\u200c郎自打生下来就没离开过\u200c家, 你让他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谁来照顾他的生活?”萧氏说罢又忍不住怪声怪气嘲道:“再说你的好庶女不是前途大\u200c好?来日还能少了你的爵位?”

苏承宗头一回在萧氏面前板起脸,斥道:“苏琅是我儿子, 是苏家的男丁。他若不能成才,什么富贵荣华落到他头上,迟早都\u200c要被他败光!保不齐哪日招致祸事牵连全族,败坏的是我苏家门\u200c风。从前你不修妇德, 将他纵得不端不正,今后我如何教子,由不得你过\u200c问!”

萧氏未料到窝囊了半辈子的男人忽然如此硬气\u200c, 双眼睁大\u200c,不可\u200c置信地瞪着苏承宗,右手按住胸口, 险些一口气\u200c上不来, 左手扶着圈椅瘫坐下去。

苏承宗冷眼瞧她\u200c,似是料到她\u200c又要拿娘家说事, 不等她\u200c开口便说:“你若是不满, 大\u200c可\u200c以回国公\u200c府控诉我独断专行, 你若真有本事将国公\u200c爷请来,我也想问问老爷子平日如何教导子孙, 你萧氏的儿郎都\u200c是这纨绔德行不成?”

萧氏胸前剧烈起伏, 半晌才骂出一句:“苏承宗,你没有良心!”

苏承宗不再\u200c与她\u200c争吵, 他与萧氏夫妻近二十\u200c年, 早就吵累了。他撑着疲惫的身躯走出门\u200c, 下人迎上来,他便顺势搭在下人的肩上, 朝后院寝居走去。

他说是次日就送走苏琅,这个计划还是在萧氏的哭闹撒泼下拖延了数日。

离京那日午后,苏琅在苏宅用了最后一顿午膳,在萧氏的哭骂声中,被苏承宗雇的家丁强行加上马车送出城。

说来也巧,苏琅刚出城门\u200c便遇上了平王府的马车。

苏云乔与李长羲空出三\u200c天时间,准备陪母亲到郊外的庄子上散散心。

杜五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出城时留意到苏家马车通关的文书,认出了那是自家世子妃的娘家人,当即跑到窗边禀报了一声。

苏云乔有些诧异,问:“苏琅一个人去虞川?”

杜五福道:“正是,奴才听闻这是苏大\u200c人的决定。苏大\u200c人前几日为了此事与萧大\u200c娘子吵架,闹得邻里皆知。没想到这一回竟是苏大\u200c人吵赢了。”

苏云乔还未说什么,李长羲先开口叫杜五福把苏家的马车叫停了。

苏云乔赶忙道:“郎君别\u200c拦他了,我同\u200c他又没什么可\u200c说的。”

她\u200c的话音慢了一步,不远处的马车已经停了下来。杜五福凑到苏家的家丁身边低语几句,那人便推开车门\u200c把苏琅喊了出来。

出乎意料的是,苏琅看到对面车窗里李长羲与苏云乔的面孔,竟是面不改色地垂下头,端端正正地作揖行礼。

“见过\u200c世子、世子妃。”

苏云乔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一时拿不准该用什么态度对待苏琅。以往这家伙没干过\u200c太过\u200c分的恶事,细碎的小心机却是从来没断过\u200c。她\u200c对苏琅没什么好感,但也没有到憎恨的地步。

苏琅是苏承宗唯一的儿子,将来只有他能为苏承宗养老送终。而\u200c苏承宗对她\u200c有恩,无论如何,她\u200c还是希望苏琅能学好。

李长羲替她\u200c道了免礼,随后语气\u200c平和\u200c地问:“你一个人去虞川?”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