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破晓前码代码的gigi(20)(1 / 2)

加入书签

当时这事闹得很大,所有亲戚都在劝她,为了家庭,不要离婚。她当时说了句,没办法,我就是爱他,你们没尝过爱情的滋味不懂。

结果那男的还不肯跟她领结婚证,幸亏孙英哥哥有钱,花钱帮女儿摆平了这件事,才去扯了红本本。

还是去年吧,过节她来探望孙英,难得吐露心事,说了句,儿子看她时,眼中带了恨意,她心都揪着疼,她这辈子都亏欠这两个孩子。

她离开时,蒋月跟孙英说,她不是活该吗?一把年纪了,还这么好色。在外面搞姘头就算了,还要把家搞得鸡犬不宁,儿子不恨她恨谁?

结果,话才刚落音半年,蒋月就觉得身体不对劲了。

嗜睡,她早上刚起床喂完鸡食,就累的躺床上继续睡了,一睡就到中午,起来吃午饭。

孙英一人洗鸡食盆、把鸡粪挑在了桶里,村里还有人养猪,她就把鸡屎送了人,加点料,还能喂猪。中午边做饭心里就在嘀咕,媳妇最近怎么这么懒?

她下午还得去田地里种玉米,在鸡棚里隔了一小块地,这些卖给公司的鸡是吃激素的,三个月就速成了。她准备自己养些土鸡,平时生蛋,过年时还能卖一笔钱。养鸡的一大成本是鸡饲料,她节省惯了,自己种玉米喂鸡。

那些个城里人还就相信土鸡蛋,上次村里人还特地跑她这买鸡蛋,说去城里看亲戚,城里亲戚说别买乱七八糟的,就带些土鸡蛋过来。乡下人去看城里亲戚哪里容易?有个电瓶车还算好的,不然就得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穿上最好的一身衣服,捧着用稻草做夹层放鸡蛋的桶颠着抱到城里。

孙英把菜端上桌,儿子不回来吃饭,反正隔壁屋子是折本了,买鸡崽和饲料花了一大笔钱,能不有心思吗?

儿子脚伤好的差不多了,就马上出去拖货挣钱了。日里夜里都不停,喝着红牛提神。按理说,他的大车是停在家里的,最近时不时直接开车到了鸡棚这,这地方僻静,一般没什么人来。

看了眼他的车牌,用泥土给糊上了。她问这会不会罚款,他说,这是在泥坑里溅上去的,又不是我自己弄的。

孙英看着媳妇皱着眉头把韭菜给吐了出来,咸了?

这个韭菜味道太冲了,一股怪味。

你这几天人看起来脸色不好,要不要去卫生院里找王医师看一看?孙英嘴上这样说,心里想,我前阵子胃那么难受,都能忍,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这么懒,我下午要去地里种玉米,到个三点钟你去喂鸡。

嗯。蒋月嘴里一股韭菜味,心烦意乱,觉得婆婆无比唠叨。

对了,明天早上的食也得你来给,我要去趟城里。大队里前几天给我开了张单子,我能去拿环了。

这都多少年了,才给你摘了,那东西在里面会不会生锈啊?

哎,大队里能免费给你取掉就不错了,不然谁舍得花个几千块把这东西拿掉啊。孙英夹了韭菜,咸淡正合适,很下饭,你这一批估计还有得等的。

蒋月夹菜的手迟钝了下,切成片的莴笋掉到了桌子上,她夹起来放进碗里。

半年前骂人的一句好色回绕在耳旁,她一把年纪了,要真有了,岂不是要被人笑话。

宁国涛回鸡棚时已经十一点了,一身汗臭,车内放了塑料桶,早上出门时打了井水,毛巾丢进去。在车上热了就脱了上衣,把湿毛巾放在脖子后面降温,但一天下来,还是一身汗臭夹杂着尘土。

蒋月打电话关照他今晚睡鸡棚,她妈明天坐班车要去城里,就回家睡了。

进屋时蒋月正把面从锅里捞出来,刚来鸡棚时还不适应这里的简陋环境,就用石头砌了个灶头,瓷砖都没有,就垫了报纸,水泥地一天不洒水都起灰尘,但时间久了也习惯了。

看着宁国涛吃完面,坐在一旁的她才说,我有了。

宁国涛把嘴里的最后一口菜咽下,沉默了半分钟,有了就生下来。

我们有钱养吗?还要罚款。清清明年就要上大学了。今年到现在,家里一分钱进账都没有。

怕什么,明年,最晚后年,就能拆迁,这个鸡棚至少拆个几十万吧。

难道我们工作了这么多年,到头来还得靠拆迁养孩子?你平时都不存钱吗?

我们乡下人不靠拆迁靠什么?靠你那点死工资能存几个钱?宁国涛撂了筷子,难道你不生要打掉吗?如果是个儿子呢?

蒋月听到这话,毫不意外,宁国涛想要个儿子。

或者说,绝大多数男的,就算嘴上说喜欢女儿,女儿是贴心小棉袄,心里都想要儿子。

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算是身在乡下,当年的计划生育政策都执行得无比严厉。

宁清是很金贵的。

当年生宁清时,蒋月还未满20周岁又十个月,还没出生,就上门被人找,说你这个情况要罚四千多。

宁清爷爷犯了犟,能理解多生了要罚款,但不明白,怎么就差了几个月,你就要我四千块,你合法抢劫啊?说了句去你妈的,老子没钱,把人赶走了。

结果,生了宁清后,还真来人了,不交钱就得关监牢。蒋月抱着在医院保温箱里呆了一个月的女儿,去了法院,说自己没工作,申请了减免,最后罚了快八千。在医院里,又花了七千。

那个年代,就为了女儿,花了靠近一万五。

所以后来宁国梅生二胎被罚款时,有了经验,宁国涛费尽心思帮她找了人。蒋月心中不屑,那么穷,还要生儿子,有毛病的。

原先在厂里上班时,有从外地过来打工,顺便生儿子的。一连生了三胎都是女儿,男人在村里抬不起头,据说那边村里有什么事,没有男丁都不会被喊去办事。

蒋月无法理解,反正村里她这一辈,大多数人家都只生一个。

她不是姑娘了,再没了第一次怀孕时的激动与谨慎,对着身体内的这个胚胎,震惊大过惊喜。

她无法想象,这个年纪了,要重头再养一个小孩吗?等到孩子长大,她都到了当奶奶的年纪了。

可就这样打胎吗?她信佛,这是杀生,打胎是会有报应的。

再说吧,我没有想好。

却没想到,原以为封建想要孙子的婆婆,从医院回来后听到这个消息,问了蒋月,你们想生吗?

蒋月说,不知道,我都不知道他手里究竟有多少钱来养这个孩子。

多年操劳,孙英并不孱弱,除了阴雨天时关节疼痛,偶尔的头疼与胃不舒服,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她都在田地里和灶头忙碌。

母亲生了五个孩子,生完小妹才半年,在工会当会长的父亲,就挨了□□,关在了监狱里。把小妹送给了没有生育的亲戚。孙英才读了一年书,就开始下地干活,不然养不活这么多人。

如果有选择,谁要当这么苦的农民呢?穷了一辈子,就怪自己是文盲。

你们的事我管不了,如果要问我意见,那还是不要生。

蒋月看向了婆婆,眼神中是不解。

我只想让清清读个好大学,不要像我一样没文化,在社会上都没有出路。就算你生个儿子,我被人夸有孙子了面上好看,但日子是自己过的。孙英叹了口气,自然知道儿子这人来钱快,去得也快。

宁国涛贪图享乐,才会动脑子去多挣钱。婆媳俩都知道,可能也是他没儿子,花钱才如流水,不必为儿子省钱买房子娶媳妇。在村子里,舍得供女儿读到大学,都算得上是模范父亲了。

想起女儿,蒋月一阵心软。

等到宁清下一次回家,已经是五一假期了。

这次女儿回家,竟一反常态没有抱着电视看到深夜,洗了澡之后,就趴在床上,手里拿了本英文书,旁边放着字典。

头发湿的,怎么就上床了。过来,给你吹头发。蒋月拿着吹风机走到床边,在看什么书呢?

宁清翻了个身,滚到了妈妈的大腿上,抱着她的腰,脸埋在她肉乎乎的肚子上,温热的风顺着湿发拂过头皮,人都昏昏欲睡,在看哈利波特。

那天过后,她第二天清晨进教室时,发现桌子里多了本书,一张背面还写着数学公式的草稿纸夹在其中,另一面是他遒劲有力的字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