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画师的古代科举日常(穿书)(47)(1 / 2)

加入书签

慕史进的脸色不大好看。

这时,慕姝芸倏地说道:祖父,我想长兄必然心念着祖父,不然也不会一回到府里,就来向祖父请安,叫祖父宽心后才回房间休息,这也是祖父您应允的。

四婶也千万别误会长兄,人疲惫之下难免会有疏忽之处。

长兄一向知礼,又怎么会忽视祖父的心意,不过是尽全力考试,已经精疲力尽,思绪迟钝了。

连饭食都尚且顾及不上,怕是没有丝毫胃口。

郑氏暗自撇嘴,随即对诸婼薇说道:你这女儿倒是向着书玉。

诸婼薇淡淡道:长兄既对妹妹好,这做妹妹的,自然也得尊重兄长,才叫知礼懂礼,晓得孝悌,不枉费我的一番教导。

芸娘说得很好。慕史进道。

他此时的脸色已经恢复平静,道:老四媳妇,往后说话,斟酌再三方可开口,不然,就不要在我面前如此多话,知道了么。

郑氏心有不甘,却不得不道是。

乡试每三年一次,八月份开考,三天后放榜。

八月桂花香,因此发榜时也称为桂榜,待乡试过后,还有一场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等。

国子监里不缺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与慕书玉同一时间于国子监毕业的更是有关笙、姜游、薛文礼、江子仁他们几人。

个个出类拔萃,颇具才学,哪一个不是州府出身过府试、院试,被选为贡生的数一数二的才子。

是以,这一次的乡试,他们也都参加了。

放榜这日,慕书玉和关笙他们等在诗文楼里,一会儿,该有敲锣打鼓的经过了。

这等乡试,自然是有专门的人来送消息告知,不用他们去挤在榜前查看。

不久后,就听有道声音由远及近地喊道:乡试第一名为慕书玉慕公子,乡试的解元是慕公子!

作者有话说:

二更,补更第一天完成~

第72章 【一更】

那人跑来诗文楼的门口, 又是一声响亮的敲锣动静,紧接着嗓音挑高了喊道:慕书玉慕公子,为乡试第一名, 为解元!

语毕, 又是一锣声。

尹煜之和林兴早就激动了起来,但却又按捺住性子继续等,只因为那人还未报完, 这楼里也有其他人在等待着。

他们两个和赵俭不禁站起, 往诗文楼的门口走近几步,想听得更加清楚一些。

赵俭更是道:欸你快说,我们这里除了书玉以外, 还有谁榜上有名?

那人得了慕书玉叫凃卓给的赏钱, 闻言说道:诶唷, 那可不少,几位公子真不愧是从国子监里出来的, 学问那叫一个好啊。

姜游姜公子为乡试第二名,薛文礼薛公子为乡试第四名, 关笙关公子为乡试第十三名, 江子仁江公子为乡试第二十名

江子仁顿时捂住胸口松了口气,道:我还以为这次发挥失常, 没有考好, 过不了乡试了呢。

幸好幸好, 还是过了, 虽然排名低了些。

这话说得, 让旁人听了一耳朵, 不知道该做出什么表情来。

因为他没有发挥失常, 却仍旧未考过乡试, 遗憾落榜,现在与这江子仁相比,岂不是人比人气死人。

人家没有考好都考过了,可他却

唉,说多了都是泪,不如赶紧走,离开这诗文楼,也好过看着别人庆贺,心生落寞、羡慕、或是妒忌。

楼里既有报喜声,便也有颓然背着旁人离开者。

哈哈书玉,恭喜恭喜,这第一名又落于你手里了,现在你可是举人老爷了。

多少人想成为举人都考不上,我们这里竟一下子出来这么多,真不愧是我的同窗们,都厉害!

林兴拍着慕书玉和关笙的肩膀大笑道,显然很是为他们高兴。

这等喜事,咱们必须得好好的庆贺一番。尹煜之也随即说道。

赵俭:都来我酒楼,好菜好酒管够,你们喝到几时都可以,喝醉了也没有关系,我差人一一送你们回去。

其他人也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话,就连平常惯是沉默寡言的薛文礼,此时也不禁话略多起来。

慕书玉则是忍不住笑道:庆贺自然是要的,却不能在今晚,你们可别忘记,乡试过后,还有一场鹿鸣宴呢。

乡试的主考官是由天晟帝亲自任命,由翰林院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待放榜后,再由此官员主持鹿鸣宴,宴请各举人。

今晚,便是鹿鸣宴的开席。

乡试的主考官赵大人为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四十多岁的年龄,资历老。

而祝清希则为从四品翰林院侍讲学士。

调职回京后,祝清希便在这位赵大人的手底下任事。

两人虽是同一品阶的官职,可官场讲究资历,赵大人又多年在京为官,周围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什么的都已然打点好,这当然不是祝清希可比的。

不过祝清希不是那等奸猾耍懒之辈,赵大人与他许久相处,倒也愿意多多提携。

这次乡试的鹿鸣宴,赵大人便带着祝清希过来了。

席间皆是举人学子,宴会简单操办,并不奢靡。

毕竟,乡试有鹿鸣宴,殿试过后还有由陛下亲自主持的琼林宴,在琼林苑举行,那等才是恩荣并赏的宴会,不是鹿鸣宴可比的。

祝大人,祝大人?

赵大人连喊了两声,才喊得祝清希回神,道:怎么了,赵大人?

赵大人顺着祝清希刚刚的视线望了眼,笑道:方才,祝大人是在看那慕书玉慕公子?

也是,这席间我瞧着最为亮眼的人便是这慕书玉了,人如宝玉,学识文采、就连画技也皆是不俗。

如今更是为乡试解元,虽然不知晓他日后的会试、殿试又会是如何,但总归不会差的。

说不定很快就能入朝为官,成为你我的同僚呢。

祝清希:赵大人说的是,听闻这慕公子是安定伯府的长孙,三房长子?

赵大人:没错,安定伯府是何等的人家,有祖辈的爵位蒙荫,吃穿不愁。

可这慕书玉却要辛苦来科举,自己挣一个前程回去,偏他聪颖过人,出类拔萃,一直以来,可是为伯府争了不少光。

想必这乡试放榜的成绩一出,安定伯必然又是春风满面,极为得意了。

祝清希似乎在想着别的事情,有些神情不属地应了一声。

不过,赵大人并未察觉出,他压低嗓音,接着说道:你说慕书玉为什么要来参加科举?

祝清希闻言回神,转头看向赵大人。

赵大人:你可知这慕书玉从小是在青州县里长大,远离京城,身边只有一个姨娘陪着,多年以来从未有伯府的人常去过问几句,明显是不受重视的。

直到他摘得小三元,成为我大盛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秀才,安定伯府的人这才看重于他。

可笑那安定伯,当年在殿上,如果不是陆才盛陆大人说出这件事情,作为祖父,他竟是全然不知的。

随后见孙儿如此出息,安定伯才想起叫他回府。

不过可惜,这慕书玉估计对安定伯也是有怨言的,当年非但没有回到伯府,反而跟随着简墨先生外出游学去了,五年后才回京城。

那他的姨娘祝清希张嘴问道,大概是觉得有些突兀,蓦然又闭上了嘴。

赵大人却以为祝清希只是随口一问,便也随口一答道:他那姨娘啊,还留在青州县里呢。

不过儿子前程似锦,这位被放在别庄里的姨娘怎么都该被接回来了吧。

说罢,赵大人摇摇头不再闲聊,转头喝酒去了。

祝清希也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却食不知味。

席间,作为乡试的解元,慕书玉不得不被多人敬酒。

好在她脸白,喝一点酒就容易脸红、耳朵红,眼尾也尽皆是绯色,就仿佛是染了胭脂一般。

装作是不胜酒力非常好用,喝的差不多了便可以连连推脱,表示下次再喝个尽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