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女(种田)元鱼琥珀(2)(1 / 2)

加入书签

我就想着你没备下花生呢,喏这不给你拿了些过来,后天就是腊八节,明天去买肯定涨价了。

说着张氏便将布袋打开,里面有二两花生,煮腊八粥足够了。

李氏感激的接过布袋,将花生倒在之前装枣子的竹篮里,我就不和嫂嫂说客气话了,家里晒的柿饼还有多,等会给嫂子拿些回去。

说着便转身进了房间,打算给张氏装8个柿饼,自家的柿子树是房子落成的时候和桃树、栗子树一块栽的。到现在有4年了,今年还在初果期,只结了一百多个柿子,晒了六十多个柿饼。

那感情好,你做柿饼的手艺好,我有口福了,张氏笑着称赞,小茹宝和和伯母去玩么,你孟平和孟安哥哥都在。

看着靠在娘怀里的茹宝,小脸肉嘟嘟的十分可爱,张氏忍不住捏了下,自己只生了两个臭小子,所以特别稀罕弟妹家的小茹宝。

伯母,爹说今天不出门,茹宝朝自家爹爹努努嘴,其实她是觉得风寒已经好了的,但没柰何大人们不放心啊。

是啊,大嫂,茹宝今天早上才刚退烧,赵忠禄向大嫂解释,先拘她在家里几天,等彻底好了再出门。

而且这天也越来越冷,虽然还没下雪,但温度可不低。

是应该在家好好养养,那茹宝等好了再到伯母家玩,伯母给你做好吃的。

孙氏和张氏这趟过来主要就是看看小茹宝的情况,见她现在已经好转,那就没什么事了。农家人即使在冬天也没个清闲的时候,所以坐了会就打算走了。

刚好看到弟妹拿着布袋出来,张氏走近去接过,弟妹,我和娘就先回去了,等得空再过来找你说话,说着便扶着孙氏起来。

忠禄,你送送娘和大嫂。

我也一起,茹宝看爹起身了,就过去牵大伯母,另一只手去牵着奶奶。

好,小茹宝把奶奶送到院门口就行,看着茹宝的活泼样,孙氏笑了起来,还是精神些好啊。

赵忠禄家地势比较高,去老宅需要走院门外的那条小坡路,小坡路蜿蜒有二十几米,连接着村里那条主要的南北向大马路。到了大马路上,再向北走一阵儿就到老宅了。

虽然两家平常来往走路需要一点时间,但其实在院门外就能看到老宅的房子。平时大声喊基本也都能听到。见娘和大嫂快走到家门口了,赵忠禄这才回院子掩上院门,牵着女儿往回走。

院子是前院和后院一块用石头砌的,比较牢靠,有一米五高,主要是用来防一些野物。只开了一个院门,出了院门往右走十几米就能看到自家的池塘。

房子是靠着左边院墙建的,和左院墙只隔开一米,中间用来放从山上砍来还没劈的柴火这些。和其他三边院墙都是隔开六米,方便在院里活动。

前院栽了一颗桃树,还有用篱笆靠左院墙围起的半分菜地,后院则有一颗柿子树和栗子树,靠墙搭了茅厕,一间猪舍还有鸡舍。

靠右院墙到后院的那块也用篱笆围了一分菜地,院里的一分半菜地都是种着日常常吃的蔬菜瓜果。除了这些,赵忠禄家在往池塘去的那个方向还有个三分的菜地。那里看情况种植,主要是玉米、甘蔗、芋头和番薯之类的。

送完娘和大嫂,赵忠禄看着院墙边的柴火,闲着也是闲着,把它们都劈了。趁着今天大好的太阳晒一晒,然后码到厨房后的柴火间去。

茹宝,爹给你拿个凳子出来,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

田大夫说有太阳就要多晒,现在前院刚好有一块地方已经能照到阳光,正好。

于是赵忠禄进屋里拿柴刀就顺便带上了小靠椅,坐不住也可以在院子里活动活动,但今天还不许出去。

说完便动手去劈柴了。

第3章 捞鱼

茹宝坐着院子里晒太阳,眼睛四处瞄,一会儿便有些耐不住了。

看到院子里的菜园子,就蹬蹬瞪地跑过去。菜园门没关,直接就能进。

园子开成了四畦,现在两畦还有白菜。一畦种着一半小葱,还有一半芫荽。剩下的那一畦之前种的菜应该过不了冬,所以现在上面只有一些杂草。

地里的白菜这时已经长出了成人小拇指粗的菜心,很嫩,在冬天比老白菜好吃。

茹宝,人哪去了?,站在屋檐下,李氏只看到丈夫在院子里劈柴,女儿倒是不见了。

赵忠禄拿刀朝菜园子的方向一指:里面呢,不知道看到什么好玩的了,进去就没见出来。

李氏走过去,往菜园里瞅,一下子还真没找到。

茹宝?

娘,这呢!

拿着一小节菜心,茹宝从白菜堆里钻出来,有菜心,娘中午做这个吧。

合着是想吃的呢,行,中午给你炒白菜心吃,将女儿抱起,走出菜园,顺便把园子门给关上,等会鸡要是溜达到前院,里面的菜可就都给嚯嚯了。

想不想吃鱼?等会让你爹去池塘里捞条鱼回来,中午炖鱼汤喝。

女儿大病刚好,家里的母鸡要留着下蛋,不能吃,但是池塘里鱼还是有的,都是平常当家的在河里逮到放进去养的,可以钓一条炖汤给女儿补补。

我和爹一块去,她想尽快熟悉周边环境,所以现在但凡是大人要去的地方自己都想跟过去看看。

池塘离家近,等爹劈完这捆柴再去。,女儿和自己出去,赵忠禄还是允许的,何况就那么点路。

将茹宝放在凳子边,李氏打算把家里的厚被子厚衣服这些都拿出来晒一晒。进了腊月,这么好的天气可不能保证天天都有。

茹宝一个人坐在凳子上,有些无聊,没有娱乐活动,也不知道能做什么打发时间。她仔细想了想,早上大伯母拿了花生过来。

后天就是腊八节,嗯,她可以把花生给剥了,想到就做,从凳子上爬下来,向着正厅走去。

不过走到正厅外,看着自己的三头身,再看看有自己一半高的门槛,一时有些为难,要趴在上面跨过去么。

李氏抱着被子正好看到女儿苦大仇深的样子,忍不住发笑:怎么了,要不要娘抱你进来?

抬头看到娘在笑,茹宝也有些囧,小脚在地上画圈圈,娘你把小竹篮给我,我来剥花生。

李氏只以为她是想吃花生了,女儿人小吃不了多少。而且花生有壳就算掉在地上也不会脏,就把小竹篮给她,反正腊八粥要的是怎么都够了。

两只手捧着有自己一半大的竹篮,茹宝小心翼翼的走着。好在里面只有二两,不然自己还搬不动。

慢慢走到凳子边,将竹篮放在凳子上,自己则站在凳子旁边,高度刚刚好。

两只手合力将花生壳捏碎,把花生米倒进竹篮。外面的红衣先不剥,等娘要用的时候再去掉,花生壳扔地上就行。

本以为剥花生会是个轻省活,但自己现在到底是个三岁小娃呀,手还嫩的很,捏了十几个就有点疼了。

于是放弃拿手捏,改用牙齿咬。这下好些了,花生壳很脆,一咬就裂开来,再用手抠一抠就能把花生米倒出来。

走,和爹去捞鱼,等将柴砍完,赵忠禄到木工房拿了捕鱼竿,右手拎着木桶。看女儿小小个人站在凳子旁边抠花生。走过去瞧一瞧,竹篮里只剥了一小把。

拿起一个吃了,赵忠禄把捕鱼竿和木桶用一只手拿,另一只手去抱女儿,这就往池塘方向去。

出了院门向右走,有一条小路通向池塘那边,这是赵忠禄和李氏两人开出来的。加上池塘和菜地都在这边,来来回回多走几趟就把路给踩实了。

沿着小路走,过了自家院墙的范围就能看到一块三分大小的菜地,也是用篱笆围起,但是围的更密实些,篱笆墙外还栽了荆棘丛。

走过菜地,有一条一米深的沟渠,里面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沟渠上搭了两块厚实的木板,方便人在上面走动。

经过沟渠再走个十几步就到池塘边了,池塘里的水也是从山上引的。

建水村这边山多水也多,村里人喝水一般除了打水井就是直接从山上引水。赵家当初是因为建了院墙后从山上引水不方便,才在院里打了口井,但是平时需要洗衣服浇菜地之类的主要还是到沟渠这边来。

让女儿在地上扶好站稳。,赵忠禄这才拿起捕鱼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