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发家致富人生路(13)(1 / 2)
季安宝见状,叹了口气,转身盛了一份串串汤底递给小孩,你哥哥的字对你来说很珍贵,你要收好了,以后若是想要这串串汤,便用干柴来换,这一份便当我送你了。
小孩接过串串汤底,小声道谢后,一溜烟又跑没了影。
这件事在季安宝这里就是个小插曲,可谁料到晚上,便见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带着小孩来赔礼道歉。
季安宝对于此事并不在意,可这书生却是非要让季安宝收下带来的糙米。
通过交谈,得知书生姓贾名仁义,在学子院读书,父亲早年跑镖受了伤,再加上供他读书,家境贫寒。
这贾仁义倒是和其他读书人不太一样,他经常偷偷的去给书铺写话本赚些银钱,贴补家用。
季安宝稍微一打听,知道学子院离自己家的铺子并不远,便起了心思。
她找来沈墨和贾仁义一起商量,贾仁义帮忙在学子院进行宣传,他们家提供吃食加送餐,若是贾仁义拉来一个客人,便可有一文的工钱,以后若是人多,工钱再给他另算,绝对不会让他吃亏。
贾仁义自是满口答应,在学院读书便可挣到钱,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活计。
第二天中午,季安宝便收到了贾仁礼的消息,老板娘,哥哥说他同窗让把店铺的吃食都送两份过去,他们都在等着呢。
季安宝随手给小孩拿了两串肉串,便让白木和木头看着铺子,自己和沈墨装好东西,担心他们等急了,毕竟是第一批客源,两人便驾着驴车出发了。
两人赶到学子院,便看到贾仁义在和自己招手,连忙过去将东西放下,看样子应该是一个有钱大少爷买了请人吃的。
收下小厮递过来的银钱,跟贾仁义摆了摆手,也没再打扰几人用饭,便驾着驴车回去了。
一个胖乎乎的书生迫不及待的走向那堆吃食,也不管其他人,兀自拿了一根串串吃了起来,他老早就闻到香味了,这串串的香味尤其霸道。
其他人的鼻子也不是坏的,都连忙上前,品尝,有个别比较矜持的学生,本不愿下口,可被周围的同窗一阵吹嘘,最后终是没忍住。
胖子,你不是嫌弃这吃食不干净吗,干嘛还跟我抢
谁说了,再说这也不是你掏钱买的,我吃你的了吗?
第21章
季安宝和沈墨回到铺子里没多久,先前付钱的小厮便走进了店里往桌子上放了一两银子。
申时初还要劳烦二位送些吃食到学子院。
捏着银裸子,季安宝心情大好,对那小厮客气的问道:不知你们有几人,我这好衡量吃食数量,给你找零。
那小厮在季安宝说话期间,便有意无意的在打量四周环境,闻言他回道:除了我们少爷,另外还有少爷的六位八位同窗,至于吃食你就看着送吧,哦对了,那个
中午送的那些吃食太少,小厮也没能吃上,对于自家少爷安排要的那东西,只是见过,名字却是不知道是什么。
他几步来到煮串串的锅旁,指着鱼丸和旁边石头上烤着的肉肠对季安宝说道:这两样东西多送些,我们少爷爱吃
好的,到时候鱼丸和烤肉肠我们多做一些。
季安宝以前看电视剧,知道往往像这小厮一样的小人物通常能起到大作用,她也不吝啬,拿了几串鱼丸,烤肉肠和其它一些串串,用竹筒装起来,递给小厮。
这位小哥儿,你拿着尝尝,味道香着呢!
小厮从进门便开始咽口水,他都准备好办完自家少爷安排的差事,临走前买几串解解馋了,此时季安宝送给他,他也没推辞,心想着以后在少爷面前多替他们美言几句就行了。
送走小厮,季安宝让白木暂时看着柜台,便去后院找正在给红薯磨浆的沈墨。
季安宝看着桶里白白的浆液,心里已经开始想象用细粉做出的各种美食了
这红薯可是个好食物,产量大,味儿又甜,且这红薯粉还可用于做粉鸡汤,水煮肉片,酥肉等美食,若将这粉浆做成粉条,以后不但能吃上白菜粉条炖猪肉,还能吃上酸辣粉,光是想想那霸道的酸辣味儿,季安宝便忍不住口水直流。
往多了想,以后多实验实验,做成了宽粉,下在火锅里,那滋味可就真美了
擦了擦不存在的口水,季安宝盯着桶里的白色浆液,跟看着多么亲密的爱人一样狂热。
贾仁义这边凭借着他的七寸不烂之舌,将周围的一些学子都说的有些心动,别看安阳镇只是一个普通小乡镇,但背靠码头,有钱的富商却是不少。
能在这学子院求学的不说都是富家子弟,至少家中都小有资产,至于贾仁义则是个例外。
下午课间休息时间,一群少年分别拿着一些吃食,来到学子院的小河边,席地而坐,一边享受着美食,一边以吃食作诗,颇得几分野趣。
但几人也不敢太过张扬,小厮提醒过后,这些少年便加快速度进食,一会儿的大课老师是副院长,他们可不敢顶风作案。
接下来的几天,随着学子院里点餐的人数不断增加,沈墨和季安宝两人也照应不过来,便找来了罗小丰和村里风评较好的青少年,帮忙送餐和接单,算是另类的外卖小哥儿,只不过服务范围还仅限于学子院。
季安宝可怜小孩,便将贾仁礼也留在了店里,和木头一起学东西,看顾铺子。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进行着,收益也在缓慢的增长,除了原先遇见的劫匪头子带着他媳妇儿总是来铺子里找自己套近乎,其它的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前进。
经过几十次的失败,季安宝终于做出了粉条,看着晾晒在院中半干的粉条,她是打心眼里高兴。
红薯粉晒出来的那天,季安宝便用其做了一大桌子美食,她心心念念的水煮肉片,小酥肉,粉鸡汤都被一一的端上了桌子,毫不意外,这些吃食获得了众人一致的赞美。
虽然铺子位置偏僻,但经过陆续推出的新品和时不时搞出的优惠活动,如今的铺子不说人尽皆知,至少客流量不比街中心的铺子差。
铺子里的客人变多了,随之而来的便是铺子里人手不够,算起来自家铺子里干活的人不算少,可去掉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白木,就剩下木头和贾仁礼两个半大孩子能帮忙干点杂活儿。
本来沈墨和季安宝两个人商量,想在村里招几个青壮年来铺子帮工,如此一来也能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但被李捕头知道后,便奉劝两人去找牙人买几个人来干活,毕竟他们做出来的吃食在安阳镇基本都是独一份的,有些人连想要模仿都做不出来。
季安宝一想也是,虽然她也没买过下人,但入乡随俗,买来的人确实用着更加放心些,到时候选两个机灵的,在厨房学做饭,她以后也能清闲些。
打定主意,季安宝和沈墨两人便去牙行找了先前看铺子的牙人,说明来意后,他们挑了四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小伙。
季安宝并没有尊卑的概念,买回四人,便与他们说明了规矩,工钱用度都比照着木头的来,以后做的好了可以涨工资,到时候也可以为他们消了奴籍。
四人一听,自是知道这是遇到良善的东家了,纷纷想要跪地道谢,被沈墨拦下,四人仍难掩内心激动,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一定会好好干活,回报东家。
四个小伙儿身强体壮,做事麻利,没几天功夫,擅长此事的小山便基本掌握了吃食的做法,小河虽然差了点,但也能帮小山打下手,如此一来,季安宝就从厨房里解放了出来。
目前铺子里的形式一片大好,季安宝也快过上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了,自从小山小河接管了厨房,她这个做老板娘的几乎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待在村里的房子里,一睡睡到大中午,起床后吃些东西,便搬来躺椅坐在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的院子中,再眯着眼睛享受日光浴
用沈墨的话来说,季安宝这是在养猪呢,养的还是头贵族猪。
说过这句话的沈墨是三天没能进屋睡觉,谁叫他嘴欠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