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发家致富人生路(15)(1 / 2)

加入书签

沈墨的空间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田地里种出来的西瓜,草莓等一家人也吃不完,虽说除了季安宝,其他几人都是大饭桶,但耐不住水果的量大啊!

在连续几天的西瓜汁,草莓刨冰等的伺候下,几人虽说没吃腻,但也没刚开始的热情了,季安宝便寻思着,不如拿到镇上铺子里去卖。

这些数量对于他们来说量大,但对于整个安阳镇来说却是不够的,于是便在镇上搞起了饥饿营销,一杯冰镇西瓜汁足足需要一两银子,一小块新鲜西瓜也需要一两银子,草莓也是按个卖。

即便是这样,每天运送到镇上的西瓜草莓也是供不应求,穷苦人家买不起,但是富贵人家不差钱啊,每每都被那些少爷小姐抢的飞起,提前几天来预支。

季安宝觉得若是大量种植西瓜,也有利可图,再加上安阳这地界沙土不少,平时种不出什么作物,但却是种西瓜的好田地。

她和沈墨商量了一下,便用极其便宜的价格从村长手里买下来后山一大片沙地,在看沙地的过程中,发现这片沙地还连着后山一块山头,便加了些钱,一并买下了。

罗大叔知道季安宝他们买了一大堆没什么用的土地,便来好心提醒,让他们别花冤枉钱,挣几个钱也不容易。

最后反倒是被季安宝说服了,也跟着买了一小块沙地,带着季安宝给的西瓜苗,准备跟着种西瓜。

沈墨空间里有几条变异蚕,在空间不能打开的这段时间,这几条变异蚕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大家族,周围散落的全是蚕茧,大多是白色的,也有少量其它颜色的蚕茧。

本来这些蚕是季安宝养着,准备吃蚕蛹的,但如今看到这么多蚕茧,她瞬间就联想到了以前古代的丝绸之路。

如今她待的这个时代是历史上不存在的,如今也没听说有人养蚕织布,这样一想,她便动了心思,若是能大量养蚕,织出丝绸,那她可就真成富婆了

想到就要做,她当即收拾了一些蚕茧,找到罗婶子,让她帮忙找几个口风严,信的过,织布技巧高的人。

季安宝还是比较相信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这边丝绸还没有织出来,季安宝和沈墨便开始雇佣工人,在后山刚买的山头上种桑树。

其实季安宝也想过,即便是蚕茧织不出丝绸,但是种植的桑树上结的桑葚和好吃的蚕蛹也够回本了。

定下了目标,两人便风风火火的干起来了,闲散的农田生活也随之结束,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拿到镇上卖的麻辣小龙虾和西瓜草莓一样,甚至更受欢迎。

村里有些敏锐,家底又较为丰厚的村民,这段时间时不时通过罗大叔一家,来找沈墨他们,探听消息,想要跟着一起干。

季安宝和沈墨商量,既然他们以后也是要在此地生活,若是只有自己一家富了,其他人仍然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难免不会发生点什么事情。

再说了,如今自己也有能力,顺带对和自家关系不错的村民,帮一把,带着他们一起挣钱,也不是难事。

两人商量了一通,便去找了村长,说明来意,由村长组织,谁家想种什么,可以来购买,自家提供种子和种苗。

最后愿意购买种子和种苗的村民倒是不多,大多数村民还是处于观望期,毕竟手里的几亩地也不敢随便种植从没见过的东西,季安宝对此倒是也没意外和失望,她也没打算用这个挣钱,给那些村民的种子和种苗也就是半卖半送,表示自己的一个态度。

没能清闲几天,季安宝和沈墨便计划着着要挖池塘,光指着沈墨空间里的一小块水池养小龙虾,不太现实。

至于季安宝和沈墨这一会儿拿出一样新奇食物,不是没有人怀疑,不过沈墨自从那次圆了房之后,精神力也有所回升,便当即对镇上,村里一些比较有声望的人进行了精神暗示。

又放出话来说是在山林深处,无意间发现的山洞里找到的,传来传去,三人成虎,即便是有所怀疑的一些人,也渐渐相信了流言,更有甚者,还有雇佣了壮汉进山寻宝的,不过他们大多是一无所获,只有几个运气逆天的,竟然从山林里找到了人参灵芝。

挖池塘可不是个轻松活计,挖池塘前还要拜神祭祖,开挖当天,沈墨让人杀了一头大肥猪,众人吃了杀猪菜,才开始动手挖池塘。

挖池塘在平时无事的安阳村可是个大事,村里人只要是能走的开的,全部都过来看热闹,邻村离的近的,有姻亲在安阳村的村民也跑过来看热闹。

沈墨和季安宝也没小气,凡是来帮忙的都有杀猪菜吃,后来猪肉不够,竟然又杀了一头猪。

要说村里最开心的,莫过于是小孩子,这么壮观的场面,他们自出生起便没见过,何况还有香喷喷的猪肉吃。

一群小孩子围在周围,吵吵嚷嚷的喊着使劲,使劲

比那些干活的汉子还要有活力。

虽说挖的池塘面积不小,但是架不住人多啊!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再加上沈墨给的饭食大方,工钱也不低,村民大多也都是实在人,一个个的都是下了力气来干活的,几天功夫,挖的池塘便初见规模。

池塘挖成的那天,从大河里引流来的河水,呼啦啦灌溉进了大池塘,那场面,宏观的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还要壮观。

池塘落成,便开始运送沈墨先前准备好的龙虾和鱼苗,一框框红色鲜活的小龙虾被投入池塘中,看的一众村里眼神火热。

他们可是听说了,这东西在镇上都要一两银子一只呢,这么多龙虾可得换多少钱啊!

这沈家真是发了啊!

大多数村民也只是感叹沈家的财力,自然也有那动了歪心思的,不过这些情况,季安宝一早便想到了,当即便让村长告诉众人,这池塘里的龙虾都是种虾。

大家都听好了,这些虾苗是沈家送给咱们村的,到了明年,每家都能领到虾苗养在稻田里,到时候再卖给沈家,咱们也能多个进项。

村长的话一出,宛如惊雷般在村民中间炸开了窝,嗡嗡声四起

村长接着又大声嚷道:都别咋呼,听俺说完,这池塘里的虾苗说重了可都是咱们的命,金贵的很哩!俺丑话说在前头,大家都得保护好这些苗苗,若是被发现偷虾苗,便以村规处置!

村长话音刚落,便有村民应和。

是哩,沈家仁义,俺们可不能丧良心!

谁要是偷虾苗,便是和我吴祭祖过不去。

村民七言八语,便逐渐上升到了沈家的拥护者。

沈小子和他媳妇良善,咱可不能欺负人家,以后谁要是说沈家不好,便是和俺过不去。

也有村里有名望的族老对沈墨发话,沈小子,若是有什么麻烦事,就来找太爷爷,太爷爷给你做主

第25章

虽然村民全都表示支持,会保护池塘里的龙虾,但是俗话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季安宝和沈墨还是自掏腰包雇佣了五个壮汉,在池塘周围巡逻。

这段时间事情太多,季安宝也累的够呛,不过看着自个儿逐渐丰盈的钱包,季安宝又兀自笑眯了那双猫眼。

接下来除了每天给几个饭桶做吃食,季安宝也闲了下来,便整天一得空便跑到织布房,看那几个婶子抽丝织布,虽然成效不大,但季安宝还是相信最后一定会做出来的。

她对这些工艺也不太懂,便也没跟着瞎指挥,只是在旁边看着,自己瞎琢磨。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这丝绸真给织出来了,是与罗婶子一道嫁进安阳村的堂妹首先织出来的,虽然第一块丝绸织的并不平整,但是已经接近最终成果了。

季安宝也高兴,当天便做了一只烤全羊招待几位婶子,当然这烤全羊吃的最多的还是家里的几个饭桶。

季安宝也是慧眼识珠,在第一块丝绸织出来没几天,经过几位婶子的加工改造,便织出了雪白丝滑的绸缎。

第一批完整的丝绸织出来,季安宝便找人将其做成了几件里衣,沈墨,白木,黑蛋和自己各一套,在这炎热的天气,晚上睡觉穿着,真是舒服极了。

因着蚕茧不多,最后多出了一块绸缎,季安宝让沈墨悄悄的给县太爷送了去,并允诺明年会多出很多这种绸缎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