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藏娇(重生)全文(26)(1 / 2)
太后,早知惹您如此伤心,曦儿今日就不该进宫。
江晨曦挨着太后,柔声劝哄,况且, 曦儿现下身子已经痊愈, 只是咳疾还未好全。
常嬷嬷偷偷抹泪, 也帮着劝说,娘娘放心, 老奴定把太子妃掉的肉全部补回来。
江晨曦故意打趣常嬷嬷,那嬷嬷可别曦儿养成小猪仔, 届时胖得走不动道, 回头又得被太后说。
太后闻言噗呲一笑, 止住哭意,轻轻拍了拍江晨曦的手背,哪就能养成小猪仔了?上回你坠马,哀家接你进宫休养,反而还把你养瘦了。
说完又重重一叹,不行,你这丫头今年运道似乎有点背,常嬷嬷,你即刻去奏请皇上,请相国寺智空大师进宫一趟。
常嬷嬷笑着应诺,老奴这就去!
江晨曦不想劳师动众,奈何架不住太后雷厉风行,有心想叫夏菊拦人,常嬷嬷眨眼间就跑了出去。
不到一盏茶功夫,常嬷嬷便得了圣上应允的消息返回。
当日,御膳房送来一桌药膳,太后亲自监督江晨曦用膳,江晨曦硬生生用了两碗饭才被放回暖阁。
盛夏酷暑,她身子未彻底痊愈,太后不准她住水榭,特地把暖阁重新收拾了一番给她入住。
又怕她热着,还命宫人搬来冰块放在暖阁门口的水缸里,每半个时辰一换。
每日早晚太医来例行问诊,开了各种调理身体的药方,御膳房精心烹饪的药膳顿顿不落。
七日过后,江晨曦脸上渐渐有了血色,然而心里悬着事,一直未解决,夜里睡得总是不得安宁。
她不能仗着太后疼她,一直赖在宝慈宫里不走,另外,她进宫七日,竟未与萧询碰上一面。
萧询的按兵不动,总让她一颗心不上不下,仿若飘在半空中。
第二日江晨曦向太后提出告辞,太后不允,智空大师云游还未回京,你且安心住下,一切等智空大师回京再说。
江晨曦不愿拂了太后的好心,继续赖在宝慈殿里。
期间,后宫妃嫔、萧锦仪等人纷纷过来探望,她们见到人时才知晓先前江晨曦为何避而不见。
萧锦仪心疼道:太子妃受苦了,瞧这腰,都快瘦没了。
张贵妃等人纷纷附和。
太后怕人多烦着江晨曦,没让众人久待,拿太医的叮嘱把众人撵走。
一众妃嫔无不羡慕嫉妒,私底下也在猜测,江晨曦护驾有功,得了许多赏赐,却还未被正式册封。
太后邀请了相国寺的智空大师进宫,智空大师云游未回,许是要等智空大师看一看再说。
看八字?
应该不是,当年钦天监合过太子妃与太子殿下的八字,若真有什么名堂,也不必等到今岁。
别猜了,圣上的心思岂是我等轻易猜到的。
宫里女人多,闲言碎语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谣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
太后的态度也有所奇怪,搁往常,太后一定会主动提及此事。
傍晚时分,姜德一亲自来宝慈殿传话,皇上要过来用膳。
江晨曦还有一声半声咳嗽,怕传给太后,自那天太后盯着她用膳后,她一直单独用膳。
今晚,她也不例外。
太后并未要求她今晚一道与他们用膳,相反还叮嘱她早点休息。
江晨曦若有所思,乖巧应下。
为了不吵到江晨曦,晚膳特地摆在宝慈殿水榭旁的西配殿里。
席间就萧询与太后俩人,二人食不言寝不语,用完晚膳,洗手漱口,待上了茶,太后才屏退伺候的闲杂人等,只留了姜德一与常嬷嬷。
皇帝,哀家打开天窗说亮话,你是不是早就察觉曦儿与太子貌合神离?
萧询端起茶盏,饮了一口,嗯。
一声毋庸置疑的嗯透露萧询听到了这些日子宫里的传言,或许其中不泛他的手笔,没他的纵容,后宫妃嫔哪能安生到今日。
太后自嘲一笑,怪不得,曦儿此番立了大功劳,你只字不提要给她正式册封,先前你答应我祭祀大典过后,之后又那四国使节求取公主搪塞我。
说到此处,太后不免气不打一处来,没好气地瞪向坐在对面的人。
若哀家今晚不挑明,皇帝打算就这么拖下去?
那倒未必。萧询放下茶盏,一本正经地道:母后,当长辈的总以为给了晚辈最好的,但其实晚辈无法拂了长辈的意愿。
错点鸳鸯谱造成人间多少痴男怨女,戏折子、话本子里说不清的此类故事。
太后握紧手中转动的佛珠,眼神意味深长,哀家看出来了,皇帝其实是为了自己说话。
萧询眸光一顿,他自以为他与江晨曦私下往来一事隐藏得很好,除却身边亲近的人没瞒着。
太后发现了?
太后耳不聋眼不花,把萧询尴尬不自在的模样纳入眼底,哼了一声,怎么,被哀家说中,心虚了?
萧询抬手摸了摸鼻子,苦笑,您不妨直说,无需试探朕。
发现了也罢,迟早要面对,纸终究包不住火。
大不了他多费点心思哄一哄那丫头,且以太后护犊子的脾性,她老人家未必不同意他与江晨曦在一起。
太后把佛珠搁在桌面上,起身走向一侧,墙面上挂着先皇的画像,她不经常来这处配殿,偶尔过来对着画像说道几句。
先皇指婚你与玉瑶,你们二人相敬如宾,你对太子不够疼爱,无非是听信那些捕风捉影的话。
萧询抬眸,视线顺着太后手指的方向扫去,先皇四十岁时的画像,他的容貌是三位皇子中,与先皇最肖似的。
十年前,宫里都传玉瑶与薛邵有私情,就连萧锦仪也跟着发疯,薛邵死后,她疯狂寻古籍残卷为幌子,偏生要找出玉瑶与薛邵苟且的书信证据,简直荒诞滑稽。
别以为哀家不知道她去了芙蕖山庄,那芙蕖山庄先皇在世时便已建好,玉渊湖三字乃先皇亲笔手提,与玉瑶有何干系?荒缪!
太子生母,已逝孝敬皇后闺名曾玉瑶,薛邵乃大长公主萧锦仪驸马。
原来太后说的是此事,倒是他多虑了。
殿内无旁人,只有常嬷嬷与姜德一,俩人皆历经两朝的老人,眼观鼻鼻观心,候在一旁,默默无声。
萧询轻咳一声,母后,关起门来咱母子说体己话,若是孝敬与薛邵有私,太子
不许 !也不能!
太后疾言厉色打断萧询的话茬,她转身瞪着萧询,大周开国至今,历经风雨飘摇,内外动荡,如今风调雨顺,国富明安,哀家年纪大了,不想再折腾这些事。
一旦假设成真,萧询岂会不知此事会卷起千层巨浪。
您不担心正统?
皇帝,你那两个哥哥,呵,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太后重新落座到萧询对面,苦口婆心道:萧铉蛰伏于秦州,一子一女虽留在平京伺候外祖,得了淡泊以明志的美名,你确信他们没妄动过?
萧朔封地在甘州,甘州地广人稀,与边境三国相邻,他一旦起了叛变之心,会不会当先联合萧铉?
先帝共生有三子一女,萧询排行第二,老幺安亲王萧炫、老大平亲王萧朔,以及大长公主萧锦仪。
四人中唯有萧询乃太后嫡出,其余皆是后妃所出。
萧锦仪一族自是不谈,萧铉与萧烁背后的世家贵族暗地里盘踞多年,盘根错节,势力之大。
张家权势滔天,张贵妃注定不能怀有龙嗣,偌大的后宫妃嫔,你看上眼的无非就那几个,待孩子出生,再拉扯大,哀家早已入土。
哀家舍不得的不是萧家的荣华富贵,哀家不想再起战火,生灵涂炭。
太子是不是正统又如何,他为人处世尽管有所欠缺,不过你交代他办的差事,他皆办得漂亮,无非就是一头载在了卢家庶女身上。
曦儿贤良淑德,由她生出来的子嗣,潜移默化教导下,将来势必不会长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