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王者[快穿]作者:昔我晚矣(19)(1 / 2)

加入书签

皇后之争终于尘埃落定,苏玉秋被封为正宫皇后,行册封大礼之后便是真正的一国之母了。

但李景翎还没高兴两天,便有御史奏议,苏皇后德行有损且需守母孝,最好出宫前往大静安寺修行为国祈福一年。

李景翎差点没气死,但苏玉秋却平静地接受了这件事。

大静安寺乃皇家寺庙,但却是帝王驾崩后,无子妃嫔前往青灯古佛了此残生的地方。而且这会正逢各家官员世族之女入宫,待苏皇后清修一年回来后,只怕后宫权柄早就被瓜分殆尽了。

最终皇帝还是无奈地送苏氏去大静安寺,同时又派了不少宫人随行保护。

顾然听闻此事,倒是不觉得意外,看似结果一样,但实则和原身记忆相比改变了太多。原本只在苏玉秋和裴兰昭之间抉择时,皇帝李景翎凭借着不愿妥协始终拉锯的手段,让群臣和宗室知道了他是怎样一位皇帝。

而最后成功封苏氏为后,也令天下士人、百姓认识到这位新君不忘糟糠之妻,重视情谊,由此建立了第一步的帝王声望。

这次却不一样了,不说裴太师谦让皇后之位,先抢了一波美名风头。

后有苏母浅薄无知自作聪明,落入他人毒计陷阱中,哪怕人已经死了,也给苏玉秋留下了污点,天下人也只会认为苏氏德行有亏,对坚持立其为后的新帝也印象不佳。

这才有了李景翎无奈妥协送发妻去寺庙修行祈福的结果。

恐怕这位皇帝也将面对比上辈子更艰难的局面,无论是前朝,还是后宫。

虽然感慨颇多,但这一点也不妨碍顾然从中发了笔横财。说的就是那笔压注苏玉秋为后的赌金,她心情甚好地向云容问道,云容,算一算我们赚了多少钱。

各大赌坊压注苏氏的赔率有大有小,但最低的也是一赔二十二,最高的有一赔三十六

算完这笔之后,云容看顾然的眼神跟看神仙都没两样了,想不到自家小娘子居然真的压中了,哪怕全部折算成金子,少说也有近十万两金子,大周一州县每年上交的赋税也没有这么多。

顾然微一挑眉,看来这京城果真富庶。

也不知道赌坊拿不拿得出来,顾然嘱咐道,隔七日去一家赌坊,总要留点时间给他们准备,记得向管家要些人手带上随行。

一来么当然是搬银两,二来就是怕赌坊眼红贪心想吞了这笔钱。

这事反正在裴父那里过了明路,顾然也可以再说上一声。就在顾然去书房找裴父时,路过回廊处,正好看见管事支使着仆人在抬几个大箱子,里面似乎是堆满了文章纸墨。

顾然好奇问道,这些是什么?

回禀小姐,这些是外面的书生学子递来府上的行卷。

管家对顾然甚是恭敬,也解释了一下其中缘由,明年便是恩科之年,来京的士子举人不少,在应试前向官员显贵等知名之士行卷此乃惯例,以图得到青睐赞赏而科场平顺。以裴太师的地位和威望,每逢此时都能收到堆积如山的士子行卷。

顾然又问道,父亲都会一一赏阅么?

管家犹豫了一下道,太师平日忙于朝政国事,无暇理会其他。

也就是说这些箱子多是送到库房去落灰不见天日的下场。换成不用心的仆从,说不定都当柴火扔进厨房烧了。

等一下先别动,我有事问问父亲。

顾然心思微动,她想起曾在茶楼里遇到的那位疑似未来首辅谢远臣的举子,听其话语似乎有意投递文章到太师府,说不定就在这些文章之中。

待见到裴父后,顾然先是说赌坊压注的事,哪怕听到具体惊人的数目,裴父眉头都未动一下,他可是一句话就能调动国库的人,还不至于被这点银钱吓到。

他认可女儿推断出苏氏会当上皇后这一点,只有赌坊压注么,不过是小孩子的把戏。如裴太师这等上位者,是不在意的。

既然是你压对了注,那这笔钱自然归你所有,无需记入公账,也不用让府里其他人知道。不然传出去了不知会被说什么样子。

搞定赌金这件事后,顾然又提起那些外面士子投递的行卷,眉眼弯弯问道,父亲,我能不能看一下这些文章行卷?

这更是小事一桩,裴父随口便应了下来。

第24章 不当贵妃(五)

随后管家就按照太师的吩咐, 将那几大箱子的文章行卷搬到了顾然的院中,侍女云容不明其意,只见自家小娘子让人布置了靠椅, 旁边还有鲜果点心,就在这庭院下, 颇有兴致不紧不慢地翻阅着一份又一份文章。

能考到举人功名且敢来太师府投递行卷, 都是有一定才华或者说自信的。

大量各色锦绣文章,还带着不同观点策论,倒是让顾然开了些眼界。

而没过多久,她便看到了一份署名为谢远臣的文章。

通篇看下来顾然倒是相信, 这位应该就是原身记忆中未来的大周首辅谢远臣了。

似乎他还是为皇帝李景翎所用的左膀右臂重臣。顾然也不是说很想挖皇帝的墙角,只是既然见到了这样的人才,不给裴父举荐一下也说不过去。

至于后面会如何,那就是未知之数了。

她看了许久文章行卷直到通宵,还是云容劝了又劝, 顾然又抵不住困意才歇下来了。

可惜原身记忆里有才之士的名姓不多,尤其是前一世原身为贵妃时,皇帝严禁后宫与前朝牵连, 若非谢远臣之盛名, 贵妃也不会注意到。后又细细看了其他人的文章,挑挑拣拣之下,倒是有发现了几个不错的人才。

到了第二日, 正好是裴太师休沐之日, 顾然带着文章来到书房。

如今她已是书房常客,连裴父都下令不禁她出入此地, 其他护卫也知道太师越发看重小姐的态度。

顾然微微一笑道, 父亲, 这几份文章写的不错,父亲不如看一下。

听女儿这般说,裴父稍微来了点兴趣,接过来一看,正是谢远臣所写的平海策,关于海禁与贸易通商。

虽然从其中文章能看得出来未经朝政打磨过的天真稚嫩,但依旧能看得出其才华和深远眼光,指出南海东海两域并非世人眼中的贫瘠之地,只有渔民捕猎采珠,若是开海禁建造船队开展贸易通商,将会拥有富饶海域和各类资源,为国家攫夺更多财富。另外还需防备倭寇小国海盗劫掠百姓和货物。

其言辞精炼,一针见血,而且这般大胆开拓的想法正合裴太师的心意。

他早有开海禁之意,只因这两年皇位更替朝纲不稳才放在一边,再加上南海东海之地世家势力根植,需有足够准备才能打破桎梏。

裴太师也许没那么平易近人,但他绝对是爱才的,只因这一篇文章便让他注意到了谢远臣这个名字。

居于租住小院里的谢远臣近来一直在闭门读书,偶尔有好友上门拜访,还问他投递到太师府的行卷如何了。谢远臣摇了摇头,心里苦笑一阵,大概是如他这样的小人物尚且入不了裴太师的眼吧。

正当谢远臣快将此事抛之脑后时,忽然有人敲响了小院的门。

敢问可是谢远臣谢公子?来人年过四十衣着不凡端正有礼,拱了拱手道,在下乃裴府管事,我家太师欣赏公子的文章,想请公子去府上一见。

有士子因为锦绣文章,被某位高官大人爱其才称赞于是名声鹊起的,这样的事从不少见。但若是看中的那位大人物乃是当朝裴太师,这传出去可就真的让人艳羡不已了。

而这位年轻士子的名字谢远臣,也迅速传遍了京城,入了不少势力的眼。

这不单是才华高,而且还是运道极好。裴太师位高权重日理万机之下怎会轻易注意到一小小举子的才华,单说以往投递到太师府上的文章行卷就不计其数,想要在其中脱颖而出,何其难也。

偏偏运气就这么好的,让裴太师无意间看到了他所写的文章,之后更是见了几回,还对谢远臣青睐赞赏不已。

关于裴太师表现出对谢远臣的欣赏,甚至为人所瞩目这点,顾然并不感到意外。

在原身上一世为贵妃的时候,谢远臣成为大周最年轻的首辅,还有着小裴周之称。除了对其才能的赞誉之外,与他的执政风格治国理念与裴太师相似这点也分不开关系。

所以仅见了两三次面,裴太师便对这个年轻士子有几分喜爱了,觉得十分合他的心意。

但听着云容所说的外界传闻八卦,顾然忽然想到一点,恐怕这世谢远臣不会被皇帝所器重了。

如今全京城人尽皆知谢远臣受裴太师青睐,也就意味着这一刻开始,谢远臣就打上裴氏的烙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