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儿带女去逃荒(25)(1 / 2)

加入书签

他们一路担惊受怕,时刻担心着会再次遭到流民的攻击,可是却又不知道能去哪里躲避。

云初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只觉得心里沉甸甸地难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他们这一路已经算是幸运的,可是这种幸运又能持续多久呢?

宋王氏坐在她旁边,抱着刚刚吃完奶的安安拍奶嗝,这时宋周氏忽然走了过来。

娘。宋周氏看看周围,见只有宋王氏和云初母子,才低声说道,娘,咱们的煎饼好像变少了。

宋王氏一愣,皱起了眉头:煎饼咋会少呢?别是你记错了吧?

宋周氏急得连连摆手,说道:我咋会记错呢?咱们一家吃饭都在一起,粮食袋子都是我收拾的,煎饼的确少了一摞,至少有七八张。

宋家并不富裕,宋周氏身为长媳长嫂,对粮食是极为上心的,要是煎饼少了两三张兴许是她记错了,可是少了那么多呢,她怎么可能记错?

宋王氏也想不出是怎么回事,下意识地看了看不远处的葛家。

可是她转念一想,两家人虽然一起走,可是吃饭都是分开吃的,葛老太太身体不好一路坐车,葛韩氏走路也是跟着马车,他们的驴车一直都是自家人跟着走,众目睽睽之下,葛家人怎么可能偷他家的煎饼?

宋周氏见宋王氏不说话,又小声地说了一句:不止煎饼,肉干也少了

宋王氏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却想不出什么原因。

许是你记错了,又或许是半夜被什么动物偷了吧?宋王氏略带烦躁地说道,行了行了,这两天你多盯着点儿粮食,要是顺利,估计很快就到昌高了。

当着葛家人的面,宋王氏自然不可能大张旗鼓地找粮食,那让葛家人怎么想?

反正他们带的粮食还算足够,估计还有两天就到昌高了,只要不遇上流民,这些粮食即使是两家人一起吃也是绰绰有余。

葛骆氏心疼孩子,趁着这会儿葛韩氏做饭,便带着谨儿过来找云初。

云儿,你现在有空儿吗?能不能给谨儿推拿一下?

今日找住的地方找得太晚了,估计吃过晚饭大家就要休息了。

云初走了一天也很累,只是想着谨儿还未痊愈,便应了下来。

她让葛骆氏抱着孩子,然后开始推拿。

怕谨儿再发高烧,她加了退六腑,以及清天河水,清肝经,清心经,揉百会,掐揉小天心等。

推拿过后,谨儿便出了些汗,嘴里嚷嚷着饿了要吃的,显得十分精神。

葛骆氏这才放下心,谢过了云初,便带着谨儿回去了。

云初累得不行,勉强吃了口饭便早早睡下了,一夜无话。

与此同时,京城朝廷上却在争吵不休。

此前兴陵、罗亭、荆河等几个县报了洪灾,齐阳府先派了驿使上报朝廷,接着让河道官员亲自去了黄河边查看情况,又命各县对受灾的具体情况进行整理和统计,待各地将详细情况上报,再写了折子送到朝廷,如此来来回回,等到朝廷收到齐阳府关于洪灾的奏折,洪灾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

如今灾民□□,兴陵失守,流民四处逃窜,齐阳府不敢拖延隐瞒,八百里加急将此事上报朝廷。

此刻各部官员还没等完全了解齐阳府洪灾的具体情况,就得知兴陵大乱的消息,自然是既震惊又诧异。

于是大家重新拿起齐阳府上的洪灾奏折,这日从上朝就一直在紧急讨论应对之法。

有大臣提议立刻让兵部派兵镇压,避免灾民到处流窜,甚至变成流寇,祸乱一方。

有人建议户部应该马上拨银赈灾,平粜米价,安置流民。

还有人说应该让工部抓紧时间疏通河道,让受灾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

大家众口纷纭,都觉得自己的建议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吵了大半天还吵不出结果来。

离紫禁城不远的永王府里,傅景胤听李茂说着朝廷上的争议,不由得面露冷笑。

凭他们吵去,再吵上一个月,乱民都能打到京城了。他拿起桌上的药碗,将浓稠苦涩的药汤一饮而尽。

李茂忙捧了茶盏奉上,傅景胤漱了漱口,随手将茶盏放在一旁。

李茂命小厮撤了药碗和茶盏下去,才垂手说道:主子不必跟这起子人置气,依小人看,这后面只怕有人推波助澜。

傅景胤冷哼一声,说道:连你都看得出来,那位可真是沉不住气了,出的都是什么昏招!

书房里并无旁人,李茂说话也没那么忌讳,直言说道:如今皇上抱恙,命太子殿下监国,豫王自然是要急的。

皇上已年逾六十,哪怕是小小地生一场病,朝野也不免人心动荡。

当初傅景胤听说黄河决堤,担心有人趁乱生事,便立刻动身去齐阳府查看,谁知才过了荆河便得知皇上染病,他日夜兼程往回赶,不料没到兴陵就犯了旧疾。

幸好遇到一个会医术的乡下女子,他才得以安然无恙,在兴陵休养了几日便回了京城。

傅景胤亲眼见过了洪灾过后百姓的惨状,再想起朝廷这些大臣只会纸上谈兵,心里越发厌烦。

他巴不得乱起来,好坐收渔翁之利。傅景胤皱了皱眉,说道,越是如此,咱们越不能让他如愿。

他咳嗽了几声,扶着桌子起身:叫人进来给本王更衣,本王要进宫见太子哥。

李茂知道他必是有了主意,定是拦不住的,忙叫人进来服侍。

傅景胤伸出双臂,由着小厮换了身衣裳,忽然想到一件事,侧头看向李茂。

本王记得咱们在兴陵的时候,曾见过城外有粥棚,灾民既有了吃食,怎么还会攻城?

虽说朝廷这次赈灾慢了点,可是齐阳府向来富庶,洪灾之后各地富户立刻纷纷捐银出力,或是搭粥棚,或是建义仓,或是平米价,灾民最怕的就是饿肚子,只要有口吃的,便会艰难支撑下去,但凡还有活路,谁会冒着砍头灭族的风险攻城造反?

他刚才回忆了一下,至少他在兴陵那几天,兴陵看起来还是一派宁和的。

所以他才想不通,短短十数日的功夫,兴陵为何会被灾民攻袭?

李茂想起他私下里问驿使的话,犹豫了片刻,将城外时疫爆发,城中无人再敢出去施粥,最后导致人吃人的惨烈境况实说了。

你是说因为时疫!?傅景胤倏地转身,差点儿将为他穿衣的小厮打翻在地。

第045章 拒马

李茂吓了一跳, 忙低头说道:正是。

傅景胤看李茂不敢多说的模样,忽然想起那个面对他的注视却依然如寒梅般挺立的娇小身影。

他攥了攥拳,冷声道:离开兴陵之前, 本王曾让李四去通知谭寅立,城中有了时疫, 让他严加防范, 这个谭寅立他干什么去了!?

他的声音虽然不高,李茂却知道他此刻定是隐忍着怒气。

李茂不敢隐瞒, 只能据实禀告:咱们走了没几日,谭寅立报了母亲急病, 连夜回老家去了。

什么!?傅景胤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身为一县父母官,城外有数十万灾民,城内时疫蔓延,他竟然跑了!?

极少见到主子发这么大的火, 即使不是因为自己,李茂也不由得心惊肉跳, 连忙深深地低下头去。

傅景胤喘了几口气, 怒极反笑:好, 好!真是我大宁朝的好官!

他大步走到李茂面前,冷声道:你亲自去,将谭寅立给本王带到京城,本王要亲自审讯!

李茂立刻跪下领命:是,小人即刻就去!

看着李茂快步出门,傅景胤面冷如霜。

一旁的小厮战战兢兢地上前, 想系上方才还没系完的带子, 傅景胤却随手将外衫一拢, 大步出门去了。

乱民,时疫若是再不尽快控制,世道就真的要乱了。

这日晌午,云初他们经过了一个三叉路口,葛文清看了看四周,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从东北那个路口一直往前走,约莫再有半天的路程,就可以到昌高县了。

一听说很快就要到昌高了,疲惫不堪的众人都不由得精神大振。

即使是在马车上颠簸了几日神色恹恹的葛老太太,听说这个消息也十分高兴,絮絮叨叨地跟儿媳和孙媳妇说起了娘家那些人和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