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儿带女去逃荒(40)(1 / 2)
大家想着如今虽然离了家乡,可是一家人全都好好的,现在又到了定阳,就已经比其他同乡人要幸运多了。
至于以后的日子,旁的不说,只看定阳县城过个中秋节都这么热闹,就知道这里是多么繁荣富庶了。
他们有手有脚有力气,只要努力,一定会过好的!
想到这些,大家的心情都振奋起来。
说了几句话,小二端了刚出锅的螃蟹进来,云初便招呼大家吃饭。
大家赶了一整天路也饿了,便纷纷拿起了筷子。
其他菜还好,可是那些红彤彤的大小螃蟹却让宋家人都看傻了眼。
宋月胆子小,更是吓得直往后退,还以为这是什么怪物。
宋王氏反应过来,赶紧拉了孙女搂在怀里,笑道:这叫蟹子,奶奶从前在
宋王氏想起云初,后面那些之前在京城见过螃蟹的话便说不下去,顿了顿才继续说道:这蟹子是能吃的,味道可好了,你们快趁热吃。
大家伙手里举着筷子,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知道这螃蟹怎么吃。
云初便先拿了一个梭子蟹,揭开了背壳,去了腮,用筷子尖抠了一小块雪白鲜嫩的蟹肉出来。
娘,您先吃。云初把蟹肉放在宋王氏面前的碟子里。
宋王氏空出一只手,夹起蟹肉,蘸了碟中的姜醋,放入口中。
一桌子眼睁睁地看着宋王氏,见她真的吃了,这才知道这蟹子果然能吃。
宋大庄便先夹了一只,宋福宋贵等人也紧随其后。
他们学着云初的样子,揭掉背壳,用筷子戳了蟹肉吃。
哎呀,这蟹子原来是这个味儿啊!
鲜,太鲜了!我长这么大都没吃过这么鲜的东西!
这玩意的壳儿这么硬,里面的肉咋这么嫩呢!
头一次吃到海鲜的宋家人对这个味道赞不绝口,一边吃一边连连称赞。
吃了蟹肉,云初又教他们吃蟹螯,不同于蟹身的肉,这蟹鳌是一整块的,口感更好。
见男人们吃得这么开心,女人们也试探着伸出了筷子,随即也为这满口的鲜味惊呆了。
竟然有这么好吃的东西!
第069章 落籍
女人们不知道大的是梭子蟹, 小的是河蟹,她们见男人都拿大螃蟹吃,就很自觉地都拿了小一点的河蟹, 这又是另一种鲜嫩的滋味。
蟹肉性寒,见大家都吃得起劲, 云初赶紧叫小二烫壶酒过来。
吃着螃蟹, 就着热乎乎的烧酒,宋家人只觉得此刻吃的螃蟹当真是从未品尝过的美味。
宋明和宋阳见了也要吃, 云初怕他们俩吃多了对脾胃不好,先哄着他们吃了半碗热乎乎的饭菜, 这才剥了几个蟹腿给他们尝鲜。
云初因为要喂奶, 并没有吃螃蟹,而是夹了几块猪肉和一些青菜豆腐之类的吃了。
定阳近海,做菜的口味也与兴陵有很大的差别,那海鱼本就鲜嫩, 只蒸了一会儿便熟透了,上面再浇上勾兑好的芡汁儿, 便是一道色泽诱人, 口感香嫩的美味佳肴。
二十个大小螃蟹很快就被抢了一空, 宋贵等人还意犹未尽,云初说这东西虽好吃,吃多了却容易伤脾胃,大家便不再吃了,将其他的菜吃了个七七八八。
这场中秋团圆饭虽然是在异乡吃的,他们却觉得是有生以来吃过最好吃的一顿饭, 连带着思乡之情也被冲淡了不少。
还是云儿说得对,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团圆。
次日一早, 宋大庄揣上葛文清的亲笔信,带了宋福和宋贵去寻人。
葛文清这位好友是定阳县谢家的三房老爷,谢家在定阳县也是世家望族,宋福在街上问了几个人,便找到了谢府。
谢府才开了大门没多久,几个小厮正在门口泼了水扫地,宋贵寻了个空子跟小厮搭了话,说有封信要交给谢三老爷。
听说是来找谢三老爷的,门房便进去送信,又有小厮请了他们进去候着。
谢三老爷刚刚起床,听说葛文清送了信来,脸洗了一半也顾不得了,随手擦干了水就拆开了信。
定阳离兴陵有千里之遥,两人书信往来都是靠驿站,如今听说葛文清特意请人带了信来,谢三老爷只当是出了什么大事。
这时候消息闭塞,他也是不久前才听说兴陵大乱,正不知道葛文清如今的状况。
谢三老爷匆匆看了一遍信,葛文清在信中说他们一家已到了昌高,所幸全家平安,请他无需惦念,又说起在逃难途中遇到一家庄户人家,那家女儿曾经救过葛家孙儿一命,是以请谢三老爷多多照拂。
谢三老爷看完了信,得知葛文清全家无事,这才放心,便叫了门房进来,得知送信的人正是葛文清要托付的那个庄户人家,于是将自己得用的管事谢荣叫进来,让他去安顿宋家人。
对谢三老爷来说,安置这逃荒过来的一家人不过是再容易不过的事,吩咐管事一句就完了。
他堂堂谢家的老爷,自不会亲自去见那几个庄户,他自己吃过早饭,便给葛文清写回信去了。
谢荣得了自家主子这么没头没脑的一个吩咐,也没具体说要怎么安置宋家,只好叫门房带自己过去,见见宋家人再说。
宋大庄父子三人在角房等了半个多时辰,正忐忑不安地猜测是不是谢家不想管他们,就看见谢荣带了几个小厮施施然走了进来。
宋大庄等人见进来一个衣着举止皆不凡的中年男子,还当这位就是谢三老爷,忙忙地要站起来行礼。
直到听门房上赶着叫荣管事,宋大庄等人才知道这人不过是谢府的下人罢了。
一个下人便有这样的富贵气质,宋大庄等人越发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谢荣坐了上首,小厮忙奉了茶进来,接着又给宋大庄等人添了茶。
谢荣看了一眼宋大庄,问道:这位便是宋老爷吧?
宋大庄活了四十多年,还是头一次被人称作老爷,吓得连连摆手。
我哪儿算是什么老爷?荣管事,我叫宋大庄,这是我大儿子宋福,这是我二儿子宋贵。
谢荣见他言语质朴,紧张得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了,便知道这真是一家庄户人。
谢府家大业大,来打秋风的人自是不少,谢荣只当他们也是借了葛先生的光来打秋风的,便试着问了几句。
宋大庄等人本就没见过这样尊贵的人,又是有求于人,自然是知无不言,不一会儿的功夫便被谢荣问了个一清二楚。
得知这些人全家逃荒而来,又无甚本事,谢荣越发确定了他们就是来打秋风的。
看在自家三老爷跟葛先生的交情的份上,这些庄户人还得好好安顿才行。
谢荣想了想,便试探道:那你们一家来了定阳,可有什么打算?
若是要钱就简单了,拿百十两银子打发了也就罢了,有这些银子,足够他们一家人在这里安家。
如果以后再来,无非也就是几两银子打发了事,谢三老爷虽然不管家,养活几个庄户人还是轻而易举的事。
如果不要银子,想要住的地方,谢府的空宅子多得是,庄子上也有许多地方可以住人。
所以谢荣得先问问宋家想要什么。
宋大庄想起早上出门前云初的叮嘱,便老老实实地说道:我们想在这里落籍,还请三老爷和荣管事帮帮忙。
既然不准备回宋家村,那就直接在定阳落籍好了,以后安家置业都方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