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页(2 / 2)
说真的, 就算经商听起来不入流,有的朝堂权贵家中也会拐着弯,通过家中旁人的名义去开些酒肆之类的赚钱。这些贵女出嫁, 家中给的嫁妆中也有田产店铺,不过都是由下人打理。
这些女郎自然不知那是她租下的铺面, 只以为是她的陪嫁铺子。所以,她们议论的不是宇文修多罗开店, 而是有人看到宇文修多罗亲自在店中忙碌, 如同汉时的卓文君当垆卖酒。
李福也在闲谈间, 与李治说了此事, 权当报备,也表达了自己对宇文修多罗的维护之情。而李治自然也不会为这区区小事与李福有嫌隙, 但李福这一说, 也让李治对他更加放心了。
有能力却极重感情的阿弟,可以放心用,放心宠。
武则天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依在李治身旁,对他道:“说起来妾的阿爷还曾是经商出身,以家财相助□□晋阳起兵。”顿了一顿, 她又继续说,“妾今日也与王妃说到淮南水患一事, 想来王妃那般剔透的人, 会有办法的。”
她说这话时, 眼波流转, 顾盼生辉,又带着几分慧黠。见她如此,李治也不由笑了出声,揽过武则天入怀,对她道:“媚娘真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聪慧。”
让宇文修多罗以食铺之物助朝廷赈济灾民,当真是一举两得。一是能够有利于户部物资,二是能顺利平息此事,让宗室女眷无话可说,也让李福宇文修多罗夫妇与他们更是站一条线上。
今日天高云淡,却是难得的凉爽。西市里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碗记食铺的大门却紧闭着,不少食客来问,就见阿杉回话说,自家小娘子有要紧事处理,这两日食铺都不能开张了。
与此同时,食铺的厨房之内堆了三袋面粉,院子里则还堆了十大袋子。宇文修多罗亲自带着王府的几个厨娘和珊瑚等人烙着石鏊饼,纵使这么多人一起,也是忙得脚不沾地。只见她在白面粉里加了油,盐,鲜花椒叶,反复揉面,揉到光滑才好。
随后,她又取了许多光滑的小鹅卵石子,洗干净又晾干后,将石子放入凹底的大饼鏊中,添了油翻炒石子,炒到烧热烫手后,舀出一半石子,将擀好的面饼放在石子上,另一半石子则被堆在面饼之上,这般烙出金黄酥脆,饼上还带着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石头印的石鏊饼来,也就是后世的石子馍。
这样的石子馍咸香酥脆,和干粮比起来,真的是好吃得多,做起来也简单,宇文修多罗给她们演示一遍后,这些人也就会了,一时间,大家有条不紊地烙起了这石鏊饼来。
自然了,她这般忙碌着,李福也没停着。这些源源不断送来的面粉和油,也都是李福派人解决送来的,他亲自在那里盯着,确保宇文修多罗这边只顾烙饼,供应不缺。
他们这般忙碌着,总算赶着这几日做出来了许多石鏊饼子来。这饼起源于石器时代,周朝时的“燔黍”——将谷物放在石头上加热就是它的雏形。做出来后鲜香酥脆,便于携带,还能贮存很久,最适合带去外地赈济灾民,或是用作军粮。即便是现代的关中山西等地区,也很流行这种石子馍。
而后,就是将石鏊饼包好,用马车送至户部,预备着与朝廷的赈灾粮食一同运往淮南。只是除了这些饼子,宇文修多罗还主动捐献出些银钱,买了些衣物,捐至户部。
看着载了石鏊饼的马车远去,宇文修多罗也用帕子擦了擦手上的白面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李福站在她身旁,笑看着她,问道:“你这小财迷,如今捐了那么多钱出去,倒是不见心疼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