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1 / 1)
。
岑未济的俊美风雅是与世公认的。
况且他如今才三十三岁,正是人一生中最春秋鼎盛的年华。
但也是这么一个人。
既背负着先皇一族上百条人命血债,却也担下开疆归故土的岑氏百年使命。
世人说他,出身微末,却瑰姿俊雅,也说他心有善念,却残杀恩人,更说他治下温和,但百官皆惧。
复杂与矛盾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岑云川知道。
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认为,面前这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与他最亲近的人。
他们血脉相连,他们相依为命。
第五章
岑云川正胡思乱想间,岑未济捻起两指,用指尖轻轻摸了摸他的额头,随即放下手,终于放心道:“是退烧了。”
两人离得很近,近到岑云川的心又开始砰砰乱跳起来。
他蜷缩在衣摆间的手也下意识地攥起,捏紧了上面的绣面。
这一刻,岑云川多么想像小时候一样,扑过去靠在岑未济的膝头,用两手圈住对方的腰背,亲昵的将脸埋在对方怀里。
可他不能。
他已经十六了,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没有任何顾忌的去依赖和亲近岑未济了。
从前…
唉,从前。
这也让岑云川不禁怀念起自己大概五六岁时的光景,那时他常常被在外行军的岑未济揣在马上,日行百里,累的时候,他就迷迷瞪瞪的抱着对方,枕着对方硬邦邦的盔甲,睡得昏天黑地。
那时候的他多么希望自己能赶紧长大,能拥有一匹属于自己的骏马,可以像其他人一样肆意策马驱行,也可以和父亲一起比肩同行战斗。
可他终于长到了小时候所盼望的年纪时,却明白了,可以独自一人驱马奔行所付出的代价是要和岑未济渐渐分开。
随着他慢慢长大,他和岑未济之间总是不断分别,又短暂相聚。
他们总是天各一方,遥遥相及。
岑云川也逐渐学会独自照顾和安慰自己,总想着,没事的,等到父亲称帝后,日子就会好起来,那时候他们再也不用被猜忌追杀,再也不用颠沛流离,再也不会散落两地。
后来,岑未济终于登上了皇位,两人却也鲜少聚在京中,岑云川不是被派出去巡视各地,就是岑未济自己外出带兵打仗。
岑云川在不断等待中,又开始告诫自己,如今天下战乱,北边临海有涑人,占据北方林地草原,善骑射,常常南下骚扰边民,南方有吴人,盘踞在菩提海四周,以岛为寇,借着善水善造船,年年借着河道而上,抢掠土地……这些都是羁绊岑未济精力之所在,自己能帮忙分担一点是一点,又怎么能因为一点个人的牵挂与不舍而拖了岑未济的后腿。
可他等着等着,终于等到了岑未济一统北虞那一日。
回过头来却发现,岑未济早就不是他一个人的岑未济了。
他有了更多子嗣。
有了更多的臣民。
他成为诸皇子的父亲,更成为了天下人的君父。
他再也不是自己可以抱着哭闹,扯着衣袖,自己乖乖等待,就可以等来怀抱和安慰的岑未济了。
他虽赐予了自己太子之位,却也加上君臣之分。
而自己只能隔着高堂,与众人一起高呼朝拜。
岑云川有时候想,下面站着那么多人,他会看到自己吗?
会吧。
毕竟只有自己与他穿着最相近的冠冕。
真的会吗?
是啊,真会的话,他怎么又会封二皇子岑顾为勉王,封三皇子岑勋为楚王,让他们获得了与自己站在一起的资格。
让自己的身边变得逐渐拥挤起来。
而且,他的目光开始在除了自己以外的孩子身上频频停留,会耐心聆听他们见解,甚至夸赞他们聪慧。
在他的眼里,自己算什么?
只是诸多孩子中最年长的一位吗?
岑云川每每想到这里,就会觉得一颗心像是被一点点碾碎了又重新活生生拼凑起来一样。
疼得他彻夜难眠。
他像是疯了一样,会在每个夜晚,一遍遍想起朝堂上的场景。
想起岑未济对别人的怜爱与垂青。
想起在他与岑未济中间,不断掺进来的那些人。
而正是这些人,名正言顺的抢夺了岑未济对他的独钟与偏爱。
也正是这些人,让他与岑未济的距离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让他们再也不复从前。
太子少傅苏见章不止一次劝谏他多与其他兄弟亲近,至少表面功夫得过得去。
可他实在做不到。
从他出生起,他就跟随岑未济一起南来北往,挨过饿,受过冻,逃过难,也落入过敌手,当过俘虏。
也是这十几年中,唯一一个跟在岑未济身边最久的孩子。
唯一一个在战场上将受了重伤的岑未济刨回来的孩子,唯一一个敢在战役中护在身前帮岑未济挡下流箭的孩子,也是唯一一个撤退时敢带着仅十骑人马帮大部队断后最后险些丧命的孩子。
可如今,这个“唯一”变得那么自以为是的可笑。
真是可笑至极。
岑云川感觉自己脑子瞬间清醒过来,他直起腰背,对岑未济恭敬行礼道:“多谢父亲记挂,儿臣已经大好了。
岑未济点点头。
两人都静默了一瞬,过了片刻,岑未济忽然道:“如今朕既荡平西岭之地,归顺之事,你有何见解。”
岑云川没有想到岑未济会在这个时候突然起意考校起他来,烧了好几天的脑子懵了片刻后,他用指尖偷偷拧了一下胳膊,使得脑子因为痛楚强行清醒过来后,这才开始缓慢的加速思考起来。
他迅速收拾起其余心思,想了想,这才道:“从前张骞忠仗着西岭有天堑相护,守着关口,偏居一隅多年,后自称为王,占着西岭良田土地作恶,如今父亲既带兵破了西岭之地,可曾派人入城中察看民风民情?”
岑未济道:“我派张将军入城中探查,他回报说城中西岭人并无动荡,且对我北虞并无抵触抗拒之心。”
“西岭虽良田万顷,但人口众多,若留大部队在此地看守,军队后勤补给是大问题,本地粮食尚不足百姓糊口,若从京城运去,又有天堑相隔,难以用车马相送,故大批人马不易在此久留……若想守住此地,避免日后再起战乱,儿臣有一解。”
岑未济挑眉道:“说来听听。”
岑云川偷偷深呼一口气后才道:“张将军所报应无差池,儿臣也曾派人入西岭腹地偷偷探查过,西岭境内无强宗大族之组织,地方反抗力薄弱,父亲可将西岭王室迁于京内安置,张家在西岭盘踞时间并不长,宗室北迁后,附庸者所剩无几,自然民心归顺。”
说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