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隅百度网盘-(125)(1 / 2)

加入书签

但中京城里的人就没有这般的温情时刻了。

这二十天里,所有人都认为赵成死定了,楚王赵睿忙着准备登基的事,晋王赵襄忙着起兵造反,二公主赵凌按兵不动,有些大臣也察觉到不对劲,偷偷将妻女偷送出城。

这段时间上朝时,赵襄和赵睿之间的气氛明显变得味浓,两边的党羽也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因为难民一事闹得你死我活。

这下倒好,赵成没死,她们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若是被赵成知道了,简直就是在盼着赵成死。

赵襄慌张地走来走去:这下怎么办?父皇醒了!而本王却在暗中屯兵,若是被人发现,就完了!

顾谋士成竹在胸:殿下莫慌,五万精兵虽多,但藏于崇州,并不容易被人发现。

赵襄气得用手狠狠指着顾谋士:那要是发现了呢!崇州离中京只有一天的路程!

殿下冷静,圣上虽然醒了,但是并不意味着圣上即刻将会回京,我们还有时间。

那你倒是说说本王现在该怎么办!

殿下,依属下之见,这五万人不如

楚王府上,赵睿刚下朝,一进门就对着身边的奴仆一顿拳打脚踢:没用的东西!看个弱女子都看不住!人都跑到江城去了才发现中京里是个冒牌货!一群废物!

地上跪了一片,全都在磕头求饶。

殿下息怒!楚王府的门外走进来一名花白胡子的老者,俨然就是言丞相。

赵睿收敛了一些戾气,喘着粗气道:外祖父,赵钰那厮竟然偷跑到江城去了!如今父皇醒来,她定然是要在父皇面前卖乖讨好,惺惺作态,指不定还要如何编排本王!

言丞相似乎很不满意赵睿这样沉不住气,眉宇间已有怒色,他严厉地看着赵睿,赵睿慢慢才发觉自己态度不对,冷静下来。

三公主这一招着实打得人措手不及,但并不意味着殿下你就该这般沉不住气,不论是晋王还是望儿都不似你这般焦躁,如今最要紧的是,如何在圣上回京前管理好朝政!

本王如何管理好!那些难民贱民天天闹事,本王杀都杀不尽,赵襄那厮在众人面前装尽了好人,大臣们天天指着本王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就只有他赵襄是对的!这下好了,早些时候,他帮着赵望说话,要本王开城门接纳难民,如今父皇回来,他定要在父皇面前告本王一状!

言丞相也觉得此事麻烦,但是他认为既然赵成肯让赵睿监国,那必然还是中意赵睿继位的,那么只要赵睿在监国期间无功无过,那么皇位还是稳的,现在赵睿只需要老老实实监国就好,千万不能搞出任何的幺蛾子。

言丞相将利弊给赵睿分析过后,训诫了赵睿几句,才离开王府。

赵睿阴郁的眸子望着言丞相离开的方向,手捏成拳。

他的好外公,看似是帮着他的,但从来也不肯让他自己做选择,他做什么事,言丞相都不会满意,左一个望儿会怎么做,右一个换成望儿就怎么样怎么样,不知道的还以为言丞相想辅佐的是赵望。就连言皇后,每次都总爱在他面前提起那个离京的赵望,总抱怨赵望离京几年,不曾回京看望。

在他们眼里,自己就是样样不如赵望,明明自己才是真龙天子,他们表面上辅佐自己,其实心里怕是巴不得赵望把他拉下马吧。

按兵不动?呵,这时候按兵不动,那不就显得他太昏庸无能了,之前拒绝难民入城确实是他处理不当,但这事绝对不能被人传进赵成耳里,赵襄和赵钰,两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肯定都想借此在赵成面前诋毁他,他绝对不能坐以待毙。

他一定要做点什么,将功抵过,这样他才能保住自己的皇位。

兔子急了还咬人,更何况赵睿这个疯子,他走极端,丝毫不听言丞相的劝阻,还真找到了所谓的功。

江城里,赵成醒来后,有赵钰尽职尽责地在跟前照顾,父慈女孝。

最令人震惊的是,本来一败再败越军,因为赵钰的到来,开始有了反击之力,并非赵钰带来了多少兵力,而是因为赵钰本人。

她虽自小出生在中京皇城,但这几年熟读兵书,竟也学到了几分谋略,她和秦玉林联手,一个做军师,一个当将领,守住了江城。

而紧接着,赵成传信,命南阳陈靖南调遣南阳兵力支援江城,陈靖南领命,调遣了所有兵力前往江城。

这时候,势头汹涌的齐军,第一次败了。

陈靖南领兵支援江城,与江城的越军里应外合,齐军溃败,退回北关。

越军在此战中大胜,虽不算是真正全胜,但这相比于之前屡战屡败的情况来说,现在不得不说是军心最齐的时候。

赵成下令,犒赏全军。江城今夜,载歌载舞,一派欢乐之象。

城中赵成暂住的是江城太守的府邸,武将们皆坐在赵成的右边,而江城文官们都坐在左边,甚至最左边坐的还不是江城太守,而是赵钰。

曾经的赵成最看重文官,如今他最看重的变成了武将,他右手边便是秦玉林和陈靖南。

这两人一个是赵钰的未婚夫,一个是赵钰的舅舅,如今赵钰的地位可见一斑。

于逆境中奋起反抗,这和天天坐在皇宫里与繁琐的朝政为伍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赵成老了,他也会怕死,他最怕的,还是他的子女们都盼着他死。

从鬼门关走了一趟回来,才让他看清真正孝顺的人,真正盼望着他好好活着的人是谁。是那个他只施舍过一点关注的三女儿,那个母妃都差点死在深宫中的三女儿,他亏欠了她太多,她也成熟乖巧到令他这个做父皇的心疼愧疚。

君臣共乐后,赵成喝了不少酒,他身子骨还没好利索,照理说不该饮酒,但今天他思绪颇多,不饮酒难以解哀愁。

待到众人散去,赵钰还在他跟前,江城里没有中京那般奢华的宴席,赵钰亲手替赵成布菜,在赵成醉眼迷蒙时,依旧一副温柔贤良的模样。

赵成微睁眼,仔仔细细地瞧着赵钰:钰儿,你赶来江城前,朕的时日已经不多,朕虽在昏迷之中,但隐约还能听见太医的话,自知已是无力回天。可谁知,钰儿你的药,竟然能起死回生,梁太医几次三番向朕提起你的药,朕也甚是好奇,那药究竟是怎样的灵丹妙药,竟能起死回生?

赵钰停下了布菜的手,面露迟疑。

赵成清醒了几分,冲着刘公公挥挥手,刘公公心领神会,屏退了闲杂人等。

赵钰这才轻叹了口气:儿臣斗胆问一句,父皇您可曾记得去年儿臣曾遭受过一次刺杀?

赵成面色有异,但很快他轻咳一声:朕记得,乃是姚家那贼子所为,朕已将姚家满门抄斩了。

其实这事是赵睿干的,但赵成最后还是允许了赵睿找人顶包。

赵钰心知肚明,但她也装作不知道的样子:那时候,梁太医也说儿臣的伤势过重,无药可救。但这时候,舅舅不甘心儿臣受折磨,搜遍大江南北,寻来了一位云游四方的道长,道长身高八尺,年过耄耋,却面如冠玉,如同清俊青年一般。便是他救了儿臣,此药乃是他为儿臣炼制,告知儿臣此药万万不得离身,若有危难之时,服下此药,便能起死回生。

赵成双眼里满是震惊,若是放在从前,有人跟他说这些江湖术士的东西,他最多当奇闻诡谈听了,若是说得他烦了,他还得将人下狱。

可当他自己临死前被这样的灵丹妙药从鬼门关拉回来了,他又快到天命之年,往往拥有最多的人最害怕失去,他怕自己老去,怕自己死去。

哪位道长竟这般神通?钰儿,道长如今在何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