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页(1 / 1)

加入书签

('

俩人聊了几句,阎解成便告辞离开了。

木易看着离开的背影,心里震惊不已。

想起刚才阎解成说的话。

心里,佩服不已。

年轻人,是真的敢想啊。

阎解成的话很简单,就是告诉木易,他要组建一个研究所。

用二三十年时间,将铁路机车的速度提到300公里每小时。

其实,在木易心中他觉得阎解成这话就是吹牛逼。

年轻人嘛,好高骛远,在所难免。

不过,既然阎解成想干,那他也就支持了。

300公里每小时达不到,达到一百二也很好啊。

接下来的半个月,阎解成从四方厂、滨城厂、浦口厂、研究院四处调人。

阎解成给新成立的研究所起名,国家高速铁路技术研究所。

当然了,各别知情人对阎解成的想法不理解。

觉得我们现在80公里每小时已经够用了,为什么还要去想有的没的,简直是扯淡。

至于阎解成说的用二三十年时间达到300公里每小时,他们都当做天方夜谭一般。

当然,阎解成也不是一张嘴就向木易说这事。

他也是有详细的论证材料。花了他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写的。写了快十万字。

先是基于目前的技术,论证了这项研究的可行性。

又是从速度、时间、空间三当年论证了,研究高速铁路的必要性。

不管是从军事角度,国家对地区的掌控力度,还是从建设国家的,发展经济的角度。都论证了高速铁路的优势。

又很详细的对整个研究,做了时间上的规划。

整个研究周期,阎解成分成了三个时间段,每一个时间段都是十年。

阎解成叫做,铁路提速的三个十年计划。

第一个十年计划,也就是1980年,要实现铁路160公里每小时的技术储备。阎解成把它叫做提取时代。

第二个十年计划,到1990年,实现250公里每小时的技术储备,阎解成称之为技术储备阶段。在这十年,他计划铁路全面提速到160公里每小时。

第三个十年计划,在2000年前实现350公里每小时的技术积累。到时候,国家铁路就可以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其实这个时代,虽然我们的工业体系才刚刚起步。

但是,由于我们工业门类齐全,很多产业的技术储备是完全可以提前布局的。

只不过,大家都是缺了前瞻性眼光,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阎解成正是有着别人没有的优势,知道发展方向,知道从那里努力。

所以,他坚信一定可以让中国高铁提前出世。

木易将阎解成的报告,递交给了政务院。

政务院负责人对阎解成的报告很重视,开了军事会议做了讨论。

一群将军们对阎解成说的朝发夕至,很感兴趣。

如果国家铁路有这个速度,对于调兵不要太爽。

所以,虽然对阎解成这计划有些怀疑,可还是支持的。

最后,便由政务院秘令部里,让阎解成全权负责这项研究。

阎解成的想法得到了上面的支持,他便直接跟木易主任要人。

他写了一个单子,上面密密麻麻的人名字,足足有三百多位。

这些人有北方交通大学的相关专家教授,还有西南交通大学的一些专家。

更多的则是正在五七干校种地,甚至有些还在关押看护中呢。

木易看着阎解成给他的这一张薄薄的纸片,觉得头都大了。

这些人,有机械专家,有搞材料,搞冶金的,搞电子的,搞电力的,搞电机的,都是有留学背景的。

所以,他也觉得很麻烦,这已经不是他能解决的了。

木易只好先打发了阎解成,自己赶紧去向上求援。

政务院见了这份名单,一阵头大后,便主动的去协调了。

甚至跟最上面汇报了一下这个情况,得到支持后,相关工作才顺利的进行了。

当然,阎解成他们研究所的名字被上面给改名了。

新的名字叫做国家铁路教育中心。

据说是为了保密。

这机构,对外的机构有办公室,保卫处,人事处,组织宣传处,教务处,群众联络处等。

而主要的核心机构,是转向架研发中心,车轮及材料研发中心,电子研发中心,信号研发中心,牵引传动控制研发中心,制动装置研发中心,行车组织研究等九个大的中心,以及十一个小的研发组。

1971年四月,这研究所挂着国家铁路教育中心的牌子,悄然成立。

在成立大会上,政务院负责人跟木易主任都来做了发言。

阎解成也代表负责人,在全体人员面前,做了履职承诺与宣誓。

虽然这工作一开始,千头万绪的。可大家的热情很高啊。

毕竟,绝大多数人是阎解成解救出来的。

相比于种地或者关押,他们更喜欢进行自己擅长的工作了。

说起这研究所的成立,真心不容易。

每一个研究研发中心的成立,阎解成都需要对部里军管会及政务院做说明。

其他的都还好,所有人对行车组织研究不理解。

大家认为的铁路提速只是硬件设备上的更新。

根本不知道管理混乱,没有相对应的科学的行车组织是一件多可怕的事。

阎解成清楚,没有配套的行车组织制度,速度越快造成的后果越可怕。

如果按照现在铁路的行车组织跟人员素质,将铁路速度提升到两百,那将是一场灾难。

所以,这个研究中心废了阎解成不少的口舌。

还好,终于将领导给说服了。

这次,阎解成将西南交通大学得罪的不轻。

基本上将该校研究机车车辆的专家给薅秃了。

留下的都是他看不上的了。

这也不怨阎解成,谁让他们人才充足呢。

据说,校领导直接骂娘了。

说起来,也是怪可怜的。

人家在唐山的时候,阎解成在教育司当处长的时候,给来了一个铁路系统院校调整。

让唐山铁路学院出了一次血,后来阎解成干教育司副司长的时候,又将人家学院给拆了一次。

加上这次,阎解成已经成了西南交通大学校史上,绕不开的坏人了。

以后评不上985,肯定师生们第一个要骂就是阎解成了。

阎解成他们这研究所,实力是很能打的。

毕竟,目前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专门成立这种研究所。

更何况,研究所里的主力军都是世界各国名校的博士。

这阵容,在这年代不要太豪华。

有这些大佬在,对于研究阎解成只要给出方向就好了。

阎解成最担心的是经费,目前虽然有政务院的专项研究经费。

虽然少,但还是能够支持研究所运转的。

怕就怕的是哪天资金断了。

毕竟,这不是一年两年可以看出成绩的。

这时间最短都是以十年为单位的,毕竟国之重器怎么不得几十年啊。

就怕这期间有意外,就像那大飞机一样,一耽搁就是几十年。

人啊,大家都希望能够窥探未来。其实知道的多了反而是一种折磨。

9月,家里的两个小孩要上小学了。

阎解成带着工作证跟户口本,带着两个好奇宝宝一路到了铁路一小。

两个孩子都背着一个绿色的帆布挎包,包上写着为人民服务。

这是可欣给改的,这年头的军挎包,可是很流行的。

可两个孩子毕竟还小,太大了没办法用,所以改小了一点。

两个小家伙,不知道读书的痛苦,这伙正乐呢。

阎解成出示了工作证,便很顺利的给两个孩子办理了入学手续。

学校的校长还亲自接待了阎解成,阎解成也没有拿大,很客气的跟对方客套了几句。

其实,阎解成也知道,这里是一小。这一小可是在部里大院对面。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