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页(1 / 1)

加入书签

('

单位里其他跟他差不多的领导,大家之间也都是看似和和气气,却总是有种距离感。

大家都带着面具,真要请阎解成吃饭,他反而会想着,这人是不是要我办什么事?

老谢看着阎解成,因为坑了他一顿饭而高兴的样子哑然失笑。说实话,以他俩如今的地位,想吃饭,请他们的人,从津门排到了京城。

再说,就他俩自己的收入。吃顿饭不说天天山珍海味,但是大鱼大肉却也是不缺的。

所以,他这会儿看着阎解成,还跟20年前一样,这是拿他不当外人啊。

阎解成跟别人不一样,别人至少会客气一下。哪像他一样,到了饭店那是一个劲的点了四个菜一瓶酒,其中两个还是店里最贵的菜。

老谢看着阎解成,装出肉疼的样子,掏出了十二块钱跟票据。

本来吃饭也没有多贵,虽然阎解成点的都是硬菜,也不过是五块钱而已。关键这家伙还来了一瓶茅台。

老谢看着阎解成,听他说,他如今抽烟只抽华子,喝酒只喝茅子。老谢便不想理这狗东西了。

几道硬菜上桌,两个人便吃了起来。老谢毕竟年纪大了,胃口也就那样。

虽然看着阎解成吃的香,也跟着多吃了几口。可到后面实在吃不下去了,只能一个人小口抿着酒。

不过话说回来,这茅子确实好喝。老谢心里想着,这华子自己搞不到,不过这茅子以后却是可以保留啊。

老谢看着阎解成在那里大快朵颐,只能心里感叹一句,年轻可是真好啊。

今天这一下午,阎解成他们来来回回的走着,一刻也没有停,对阎解成的消耗还是蛮大的。

吃了好大一会,他感觉自己吃饱以后,跟老谢喝了一杯。

问道:“老谢,你家小子怎么样?有没有给你生个孙子?”

老谢的儿子,也是一个工程人。

如今也在他们京津客运专线工程上,是一个工地的小领导。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在这个年代,无疑是正确的。

77年底的时候,那小子娶媳妇儿。阎解成可还是专门去喝了喜酒的。

可这都快两年时间了,老谢这孙子的满月酒,一直没有动静。

所以,今天阎解成便问了问。这些年自己跟老谢一直都是好兄弟。

他儿子这不就是自己儿子嘛。

那小子要是真不行,自己也可以帮忙不是。

那东西再珍贵也不过是几滴液体,做人也不能太抠了不是。

老谢听了阎解成这话,叹了一口气,说道:“那小子结婚三天,便被调去外地铺轨。这不,今年我才想办法把他调到咱们工程上的。

如今,小两口见面的时间多了,我家孙子不就有啦,如今已经三四个月了。”

阎解成听了这话,也是点了点头,看来自己的虎鞭酒是省下来了。

便举着酒杯对老谢说道:“那就恭喜你了,这马上要升级当爷爷了。”

老谢,笑着回道:“那我这可就借你吉言了。”

阎解成他们俩人一杯酒下肚,接着说道:“咱们这做工程的,确实辛苦,这一年到头不着家的。”

阎解成是有感而发,像小谢这种娶了媳妇三天便去了外地,一待就是一年。

这让小两口的日子怎么过?简直是不要太痛苦。

俩人也没敢多喝,毕竟这么大一个项目,两个负责人都喝醉了,这要是出点事,那不嗝屁了。

大概花了一个时间吃完饭,司机便将两人送回津门这边的指挥部。

阎解成这次既然到了津门,这也没有急着回去。第二天便随着老谢,对这边的工程现场进行了视察。

他主要是检查这边的生产情况、工程质量以及工程管理情况。

阎解成也走访了各个工地上的食堂,他告诉大家,食堂是我们工程最重要的后勤保障。

必须要让大家吃饱、吃好,这样才能更好的工作。

对所有的厨师都提出了表扬跟鼓励。让他们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有人都倍感鼓舞。

对于工人劳保的配发,培训情况,都做了一番了解。

不仅走访了各个工地现场,还组织相关干部开了交流会。跟他们探讨工程管理的经验,现场解决了一些问题。

对奋斗在这里的工人以及铁道兵官兵战士们,做了慰问。

说实话,慰问结束后阎解成的心情十分复杂。

那些工人还好,一个月最少有三十多的工资。

可那些铁路兵,着实让人觉得有些心疼。他们可没有工资,只有一点微薄的津贴。

据阎解成了解,他们服役一年的一月六块钱。二年七块,三年八块,四年十块,五年十四,六年二十。

当然了,他们吃饭还是免费的。

每人每月45斤粮的定量,粗细粮的比例为3:7。粗粮是小米,细粮是大米和面粉。

小米、大米、面粉的比例为3:3:4。

可即便条件这么艰苦。每次工地上。需要抢险的时候,他们这些人都是冲在最前面的。

他们也毫无抱怨。每个人都笑的很灿烂。

交通大学那些学生们每月有国家发的22元的津贴。还有他们项目部补发的20块钱的津贴,这一个月都42块钱了。

阎解成有些思维还停留在后世,他觉得这大学生是他廉价的劳动力。

可事实上,人家从考入大学的那一刻起。身份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从一个农民,从一个市民,自然而然的已经转化成了一个国家干部。

所以他们的收入,已经超越了绝大部分人。

阎解成想起当时,有个十六七岁小战士说的话。

嫩说的,人家可都是大学生。俺们连长都说了,大学生那可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以后国家的建设全靠他们了。俺们可不能跟人家比,领导嫩说俺说的中不?

这次在基层的走访,让阎解成感触颇多。

他觉得自己这些年,也渐渐的跟所有的肉食者一样。思想上也都是一些何不食肉糜的荒唐想法。

对于他们的处境,阎解成也没有能力改变。

最,他跟老谢商量以后决定。以后每月,按照每人半斤肉的标准,给大家改善一次生活。

阎解成能够帮助他们的,也只有这些了。再多,指挥部的经费也负担不起。

从津门回来,阎解成每每想起那个比安安大个两三岁的小战士,便心里难受。

阎解成通过了解,知道那个小战士叫王四蛋,是中原人。

家里兄弟四个,大哥已经结婚分出去单过了。二哥、三哥都留在家种地。

家里条件不好,如今也没娶上媳妇儿。王四蛋他自个儿留在家里,也只能挨饿。

所以,家里人花了十块钱,托关系将他送到了部队。

在部队的日子虽然苦,可他还是很欢喜的。

毕竟,早上喝的小米粥。中午、晚上米饭和白面馒头。

这种日子,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发了津贴,他也舍不得花。每月都会给家里寄去五块钱。

这些天,阎解成也没有回家。

他这段时间都在组织调配车辆,从津门箱梁厂运输箱梁。

这种项梁极重,只能由进口的几十辆重卡运输。

运势途中还要格外小心,车辆要开的极慢,生怕碰着、磕着这些箱梁。

箱梁运输的时候,沿途的村民都像是看稀奇一样的围观。

毕竟,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卡车。

说实话,阎解成对于他们工程周边的这些村民,是既喜欢又讨厌。

平日里有什么帮忙的,这些人都很热情啊,也很努力的帮助他们指挥部。

他们还会在工地外面,出售一些自己家的鸡蛋、老母鸡、水果之类的农产品。

但是,其中一些懒汉,就不老实了。

自从,项目部进驻以来,他们便盯上了这边,时不时的便来偷东西。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