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景-(49)(1 / 2)
周如渺不是第一次见赵琼华,但初见也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是以在赵琼华出来后,她稍缓片刻后才认出这是赵琼华。
原来是琼华郡主啊。不知郡主白日里在云辞卧房里,可是有事同他商量?
说罢,周如渺还侧身探头往卧房里扫了一眼,似乎是想确认还有没有其他人在房中。
光天化日之下,孤男寡女共处一室。
若真是如同坊间传闻那般,可就是万般不妙了。
思及此,周如渺又缓和了语气,关切问道:昨日云辞离席得早,我和娘都担心云辞是出了什么事,今日特意过府来看看他。
倒是一句都不提她们来府的真正目的,反而还打着担心谢云辞的旗号过府招摇。
赵琼华挑眉,没几步便下了台阶,与周如渺对视着,少夫人的消息还真是灵通。
本郡主若是记得没错,昨日端午宴少夫人并未出席。
镇宁候府与永宁侯府的席位本就离得不远,昨日因着谢云辞非要和她坐在一起,因而她也看得清楚,永宁侯府的席位上只有永宁侯夫妇二人在。
别无他人。
语罢,像是这才看到永宁侯夫人,赵琼华俯身盈盈一拜,虚虚行了个长辈礼问安:说来这还是本郡主第一次见夫人,没想到夫人这般年轻貌美。
旁人若不知,还以为您是少夫人的姐姐呢。
名义上是请安,可她言辞间却不见敬意,哪里像是在面见长辈。
永宁侯夫人不甚在意,闻言温和一笑,朝赵琼华和周如渺招手,示意她们坐到石凳上,郡主谬赞了。云辞今日辛苦你照顾了。
照顾?
赵琼华挑眉,只这二字她便知道永宁侯夫人怕是已经知晓了谢云辞受伤一事。今日一行,不知道是来试探,还是想趁机让人进来。
夫人说笑了。往日都是谢二公子在照顾本郡主才是。赵琼华抬手示意让小厮上茶,眉目含笑继续说道,谢二公子受舅舅所托,教习本郡主骑射,即便是课后也不忘亲自指导本郡主的错处,实在是劳心劳力。
只三两句话,她便将方才周如渺的话回了过去。
理由得体又正当。
昨日端午席间,谢云辞能用教习骑射这个理由,挡下七公主的刁难阻拦。
今日她便也能用同样的话,回敬永宁侯府。
总归仁宗钦点谢云辞教习她骑射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茶楼酒肆中都说惯的旧事,论一句人尽皆知也不为过。
况且有这个由头在,即便她们心有疑虑,也多半不会真的进宫询问仁宗。
谢二公子还在写着过几日的考题,想着本郡主闲来无聊,也好同夫人话几句闲聊。
接过小厮递过来的茶,轻抿一口后,赵琼华看向那位柳小姐,又好奇问道:夫人,这位小姐是
话虽如此,但她心里已有几分答案了。
坊间多有传闻,她也听江齐彦和褚今燕提过几句,知晓永宁侯夫人在谢云辞及冠前后时常为他物色妻子人选,盼着他早日成亲,也好早日收心,成家立业。
只不过每次一议亲之事稍显苗头时,双方媒人连八字都尚未交换,就会被闻讯匆匆赶到的谢云辞厉声拒绝,媒人作散,永宁侯府也会消停一段日子。
从三月到五月,两个月内再没听过永宁侯夫人为谢云辞议亲之事,怎的端阳节一过,就又卷土重来了。
这位柳小姐眉目倒是端正,细看也是个温婉又懂礼知事美人。举手投足间虽佯装镇定,眼神却还是显露了她怯怯心绪。
她这份知分寸,与林雁回相比还是稍显差距的。
云辞提过,柳小姐正好是他所喜欢的性格,媒人也说他们二人八字相合。今日正好柳小姐在侯府,便来探望探望云辞。周如渺面不改色地说道。
臣女见过郡主。
语罢,那位柳小姐起身,柔柔朝赵琼华行礼,端得是一方美人姿态,弱柳扶风,好生教人心疼。
只不过赵琼华可不算得是个怜香惜玉的人,更何况此时她与谢云辞有言在先,要替他挡下这一遭。
哦,原来是这样啊。
没想到少夫人对二公子的婚事如此上心,凡事都要亲自操劳。
周如渺接过话:云辞是永宁侯府的人,我作为他大嫂,也是应该的。
原来不问过二公子的意思便议亲,是少夫人的意思啊。赵琼华恍然大悟道,本郡主只当是两情相悦之后才议亲,没想到竟是这般。
本郡主到底是未嫁之身,今日倒是长了见识。
一句长见识,令周如渺顿时哑口无言。
赵琼华今日显然是来偏帮谢云辞的,她毕竟是外人,个中内情不会、也不可能与她多言。
若是传开,教人落了口实,反倒会让人看了永宁侯府的笑话,功亏一篑。
永宁侯夫人淡淡瞥了周如渺一眼,郡主多思了。柳小姐今日只是陪本夫人来城西挑选胭脂水粉,顺道来看望云辞罢了。
议亲之事不急,云辞功业未成,家业也不急。
但他也及冠了,总该找个门当户对的接触些许。不能低娶,也不可高攀。郡主以为呢?言辞间,似乎是看出柳小姐的紧张,永宁侯夫人拍了拍她的手,以示安慰。
转而又笑吟吟地看向赵琼华,等着她的回答。
高攀
想起江齐彦上午来时说的那些坊间流言,又瞧着永宁侯夫人和少夫人这般急匆匆赶来、特意询问她的模样,赵琼华仿佛忽的明白了今日这一出是演给谁看的。
来给谢云辞议亲倒是托词,毕竟前几遭的惨淡收场,永宁侯夫人多少也该歇了这份心思。
今日又起,偏还是在端午宴后,她和谢云辞共坐一席,流言四下之时带着这位所谓的柳小姐来过府一叙。
明明是要见谢云辞,却在她出面后,只字不提要进卧房、或是要谢云辞出来的话。
反倒和她话着闲聊。
高攀若与镇宁侯府结亲,永宁侯府可不就是高攀了吗?
夫人通透。赵琼华不气不笑,就害怕即便是高攀了,想重修旧好也是难上加难的事。
永宁侯府与镇宁侯府多年不往来,许多罅隙又岂是能随意弥补的。
婚嫁这事,由天由命不由人。少夫人您是过来人,也该清楚几分的。
不待周如渺接话,永宁侯夫人便点点头,郡主也是个明理的人,改日若是得闲,不妨来永宁侯府一叙,也好与如渺做个伴。
夫人盛情,本郡主记下了。
话不投机半句多,知道赵琼华是个通透的,永宁侯夫人又与她寒暄几句,借着还要去挑胭脂水粉的由头,没留多久便带人上了马车,离开永乐坊。
马车上。
永宁侯夫人坐在正中,背靠软枕,阖眼不语。周如渺也是自如地摆弄胭脂水粉,不急不躁。
坐在最外边的柳小姐双手绞着帕子,额间偶尔低落几滴冷汗,怯怯地抬眼看向周如渺和永宁侯夫人,夫人,今日是水烟的错,没能帮到夫人。反倒还让夫人您受了气。
但是家父那边
周如渺懒懒抬眼,颇为嫌弃地扫了一眼柳小姐,见她更为紧张,嗤笑一声,你放心,你父亲的事会有人照应的。
水烟明白。多谢夫人、少夫人。
在她话音刚落没多久,马车行至京中某一巷中,缓缓停下,柳小姐识相地下了马车。
车内,周如渺收起方才漫不经心的姿态,凑近问着永宁侯夫人:母亲,今日赵琼华显然是在偏帮着谢云辞。他们二人之间
无妨。这戏唱得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永宁侯夫人阖眼,掐算着指尖,你把今日的事分别透露给谢贵妃和赵淑妃就好,之后等着便是。
赵琼华是赵淑妃宠在心尖的亲侄女,谢云辞也是从小在谢贵妃身边长大的。淑妃和贵妃向来不睦,这次又牵扯到她们两个最疼爱的小辈。
有趣了。
*
谢云辞卧房内。
你这母亲和大嫂,今日还真是有备而来啊。赵琼华躺在美人榻上,感慨地说了一句。
拐弯抹角许久,原来不是来找谢云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