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景-(99)(2 / 2)

加入书签

不用。郡主太过客气。道长摆摆手,面色如常,倒也受了赵琼华这一礼。

末了他又补充道:郡主日后多保重便是,只要这小子少来折腾我,我也就清净了。

一边说着,道长还一边指向谢云辞。

自厌胜之术事发后,谢云辞没少来道观和他一起翻阅古籍,问东问西的,没少折腾他。

这边没你们什么事了。

要是郡主想的话便让云辞带你在道观多转转,后院厢房也还留着。

一会儿我让人将午膳给你们送过去。

又叮嘱了几句后,道长忙摆摆手,恨不得谢云辞赶紧走。

赵琼华不免好笑,牵住谢云辞的手后,她这才开口告辞:那我和云辞就先去随意走走,道长也早点休息。

许是因为道童们都在厢房中待着,此时道观很是清寂。

出了前殿去往后院时,赵琼华只能听闻到悦耳的啼鸣声和阵阵风声,难得能教人内心归于平静,归于这万籁俱寂的山色中。

走出一段路后,她忽然开口说道:云辞,后日我想去天牢中见许锦湘一面。

第112章 同心

天牢重地, 关押的大多都是犯下重罪的人。

缘着那日催情引和厌胜之术两件事同时被揭穿,许锦湘和百笙也被转至天牢关押。

依照仁宗的旨意,百笙秋后处斩;而许锦湘那边, 由于许铭良用五年官途保下许锦湘,仁宗便网开一面饶了她, 但她这一辈子都不能踏出天牢一步。

况且在天牢之中,她也不是能安稳度日的。

谢云辞闻言垂眸看向赵琼华, 想去就去见见她,有的事情问清楚也好。

你去天牢之前,记得先去金銮殿见皇上一面。

皇上之前还特意吩咐过,没有金銮殿的允许, 谁都不能擅自去天牢探望许锦湘。

她做出来的是阴狠恶毒的厌胜之术, 若是不严惩她, 以儆效尤, 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动这些歪门邪道的心思, 以此来害人。

我知道。赵琼华凝视着天光晴好之下的远山横叠,心下却因为方才道长的那些话又起波澜。

如今许锦湘已然入狱, 依照目前的境况, 许周氏和许铭良是不可能会凭借他们自己的能力救出许锦湘的;而昨日她父亲既然提出了让许家迁府一事,定然也不会将镇宁侯府牵涉其中。

即便许家是想去天牢探望许锦湘一眼都是不能的。

只是她尚且不知, 许铭良到底还给自己留了多少后手。

如果他心下已然认定许锦湘是颗弃子, 他定然是不愿意陪上自己所有前程的。

而在她手中, 也只留存有部分他在荣州的事而已, 虽也算得上是把柄, 可毕竟证据不足, 即便此时她戳穿许铭良, 也不过是将他打落另一个低估, 尚且还不到能斩草除根的地步。

但也正如道长所言,如果不能将许家一网打尽,保不准日后许铭良还会做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

届时便更是棘手。

还在想许家的事?

谢云辞牵着她的手,在后面慢慢走着;而那两只白猫则走在他们前面探路。

嗯,许家在侯府住了这么久,他们不会轻易同意迁府的。赵琼华毫无保留地说道,更何况许家接二连三地遇到这种大事,后面未必还能沉得住气。

前世这个时候,赵家和许家还保持着明面上的和谐。

在她及笄之前,赵钦平和赵淮止始终都驻守在白玉关内;侯府的所有公中也依旧被许周氏掌控在手中,而她不过是一个顶着镇宁侯府嫡女和郡主名号的、可以轻易被人拿捏利用的人罢了。

彼时许家尚且还沉得住气,对她还没有太过分的动作;可今生情形反转,与从前已经是大相径庭。

说是南辕北辙也丝毫不为过。

许家若是会有什么大动作,也许不会太迟了。

更何况还有一个分不清黑白与亲疏的老侯爷在其中乱事。

许大人的身世,你和淮止有差人去查过吗?谢云辞听她一言一句说着,期间忍不住问道。

赵琼华点头,哥哥去过宜州,听他说确实查到一些蛛丝马迹,也还在找当年收养过许铭良的那对夫妇。

但后续如何我还没来得及再问哥哥。

前段时日赵淮止回京时身上带着伤,她每日闲来无事时便会去小厨房给他和褚今燕熬制药膳,一来二去的,她倒也问出些东西。

再加上这段时日以来发生的种种,赵琼华大概也能拼凑出当年事情的样貌。

当年老侯爷想要迎娶周禾当平妻,太夫人和裴家都不同意,这事便只能寥寥作罢。

但周禾毕竟不是京中人士,无依无靠,便只能借住在镇宁侯府当中。

时逢二皇子起兵谋反,战乱之中阖府上下都不知道周禾是在什么时候离开侯府的,只是她自此杳无音信,老侯爷多次派人去寻也无果。

几年后她小姑姑走丢,老侯爷焦急之下亲自外出寻人,后在距离京城并不算太远的宜州寻到小姑姑,而收养她小姑姑的妇人恰好就是当年跟在周禾身边的婢女。

周禾走丢,她那婢女却定局宜州还嫁了人。

好巧不巧的是,那婢女说养在她身边的孩子就是周禾的亲生儿子,中间一番波折,许是老侯爷动了爱屋及乌的心思,便也将许铭良一同带回京养在自己身边。

直至如今,才会给赵家平添了这么多事端。

在赵琼华的印象中,她小姑姑人如其名,是个很温婉的人,明明她生养在京城,身上却带着江南女子的婉约清丽。偶尔见面时小姑姑也会同她讲许多小时候的趣事,却只字未提过她幼年走丢过的事。

即便是在从前,赵琼华也未曾听过她父亲和淑妃言及过此事。

况且依照年岁推断的话,许铭良至少还要比她小姑姑小一岁的。

可她掐指甫一推算,又觉得其中很是蹊跷。

又是宜州啊。

听到赵琼华提起宜州与许铭良有关,谢云辞挑眉,颇有几分意外和诧异地说道。

宜州虽不在京畿一带,但它离京城也不算太远,大致位于京城与江南之间、更偏江南一些的位置。

他此前只知道赵淮止去过宜州,却没想到许铭良竟也与宜州有所干系。

携手并肩踏上台阶后,赵琼华看向谢云辞,眨眨眼问道:你在宜州也有故人吗?

我以为你从前多驻守在鄞州荣州一带。

她这问题问得很是纯粹,可落在谢云辞耳中却有些不同。

谢云辞低头似笑非笑地看了她一眼,我确实去过宜州,当年是想去找个人。

若是要仔细论起来,他上一次去宜州还是在三年前。

彼时他正好听到了一点关于永宁侯夫人的风声,索性身上也无事,他便连夜匆匆赶去了宜州。

只可惜他在宜州留了将近七日光景,也未能打听到什么更为有用的消息。

恰逢长安楼有事,他便没有再逗留在宜州,转而回了京城。

时隔好几年,等他再一次听到有关宜州的消息,却是来自柳含倾。

但也谈不上是故人。

你还记得端阳节时我受伤,永宁侯夫人带着那位柳小姐来朝花弄来探望我吗?

赵琼华点头应着,她自然是记得有这桩事的。

那是她第一次见到永宁侯夫人,明问暗探的,侯夫人同她说了不少贬低谢云辞的话。

当时在永宁侯夫人身边还跟着一位柳小姐,说是她要许给谢云辞的夫人。

只是后来赵琼华好像再未听过那位柳小姐的消息,甚至再没见过她。

如此想着,赵琼华有些迟疑地问道:难得那位柳小姐也出自宜州?

她是信谢云辞的,自然不会生出那些无厘头的疑惑。

恋耽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