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阅读-免费观看(45)(1 / 2)
康熙神态和缓下来,轻笑一声,朕是有一件喜事要说给你们听。
明珠舒展面容,喜色露出,不知道皇上所言是何喜事啊?
是江南的盐政翻番,还是蒙古那个偏远部落归附?
康熙朗声笑道:朕要立后了,中宫归位,日月同辉,岂不是难得的喜事。
底下人脸色一变,康熙在上面瞧的分明,脸色不好的是索额图,紧张的是明珠,其他人则是茫然。
明珠脑子转的最开,很快反应过来,皇上不是打算跟他们商量立后,而是通知,朕要立后了,恐怕心中早有人选。
拱手问道:不知道皇上是打算立那位为皇后,是宫中的娘娘还是重开选秀迎娶一位皇后。
康熙笑容不变,人选你们也清楚才对,正是淑妃。
淑妃?费扬古猛的抬头,哎呦,我闺女唉。
齐恒也猛的反应过来,是玉瑶,惊喜来的猝不及防。
索额图直接站起来,向前几步,皇上,立后乃是大事,岂能轻率决定,不如召集大臣一同商议。
索额图当然着急了,立了皇后,万一多个嫡子怎么办,要知道太子可不是因为德行才成为太子的单纯就是因为他是嫡子,而且皇上那个时候,需要一个嫡子成为太子稳定格局之后才能撤藩。
他自然不希望再来一个皇后,要知道孝昭皇后在的时候,他最担心的就是孝昭皇后那天突然生个嫡子出来。
康熙看着索额图在那里滔滔不绝的说着立后的重大,不能草率决定。
抬手,索尔图立即消了声音。
康熙:朕并不是草率决定,今年京城地动,淑妃在关键时刻,看顾太皇太后和太后,照顾后宫妃嫔和皇子公主,安抚受灾的宗室,淑妃的行事满朝也看在眼里,如今中宫缺位,立淑妃为皇后,即是朕心之所愿,也是人心之所想。
索额图低头面色难看,什么民心之所向,就是皇上的心之所向才对吧。
康熙看向费扬古,费扬古,你以为立淑妃为后,如何。
费扬古笑的眼睛都快看不见了,连忙站起来拱手道:皇上说的对,淑妃娘娘堪为皇后啊,臣完全赞同皇上的决定。
又问向齐恒,齐恒,你认为呢?
齐恒思虑了一瞬,迈步向前,淑妃娘娘的品格,满朝的都看在眼里,皇上也认可淑妃娘娘为后,臣自然是赞同的。
明珠心思转了几转,皇上明摆着就是自己决定好了,而且淑妃家世上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名声也不错,中宫一直空悬也不可能。
唉,郭尔罗斯家真是生了一个好女儿啊。
除了索额图所有人都赞同了,说实在的皇上能在下圣旨之前提前通知一声,就只是通知而已,最好别真的以为能够干涉皇上的决定。
索额图走出乾清宫的时候,一甩袖子直接离去,跟费扬古连招呼都没打 。
当然费扬古也不介意,他高兴不得了好吗,谁在乎索额图的情绪啊。
明珠过来拱手笑着祝贺道:恭喜了,费大人的明珠得封后位,日后可就要多个一等公了。
这是说皇后的父亲都会封一个一等承恩公的爵位。
费扬古连忙托着明珠的手,满面笑容,同喜同喜,中宫得以归位,帝后圆满,也是咱们的大喜事啊。
齐恒没有父亲那么乐观,可以想见的是,索额图不会这么容易就接受的。
以及还有后宫的太皇太后呢,那位老太太的想法可就难说了。
康熙自然也想到了太皇太后的问题,晚上就去了慈宁宫用晚膳。
太皇太后面沉如水,可见早就从某些人那里得了消息,康熙心下晒笑,索额图的动作还挺快的。
这一顿晚膳用的沉闷极了,梁九功连自己的呼吸声都尽量放轻。
用过晚膳,奴才们送上茶水,太皇太后便吩咐所有人撤了出去只留皇帝和太皇太后两人叙话。
苏麻喇姑忍不住回头看看太皇太后,她的身影在灯火熹微出,模糊不清,像是黑暗中压抑着什么风暴。
当所有人撤了出去,屋子里寂静一片,康熙自然的品茶,摩擦着杯壁,手上的翡翠扳指在青瓷上晃来晃去,看的太皇太后十分心烦。
太皇太后幽幽出声,哀家老了,已经说不上话是吗?
康熙叹了一口气,当他以为自己全副武装来跟太皇太后对抗的时候,太皇太后又打起了感情牌,不得不承认非常有用。
康熙也不再故意做出姿态来刺激太皇太后,倾身过去,低声道:皇祖母,孙儿是真的想要立淑妃为后,您也清楚淑妃配的上皇后的位置不是吗?
太皇太后知道康熙下了决心,轻易阻止不了,准备从其他方面劝说。
随即便开口道:那太子呢,淑妃年纪还轻,以后有了嫡子,那岂不是太子的威胁,储君不稳而是打忌啊。
太子一岁就成了太子,凭借的不就是嫡子的身份吗,若是再来一个嫡子,他的地位就会受到冲击,因为他不再是唯一的嫡子了。
康熙准备立玉瑶为皇后,自然是早早就想好了太皇太后的问题,便立刻答道:皇祖母,那之前的孝昭呢,那时候也是有太子,但是依然立了孝昭为皇后,太子从来不是立后的阻碍。
太皇太后直视着康熙的双眼,眼神锐利的像是一把刀子,一字一句问道:因为你对孝昭没感情,可是淑妃呢,你能保证不会因为喜欢淑妃而喜欢她的儿子吗?
这才是太皇太后坐不住的原因,孝昭就算成了皇后,工作做的再好,在皇帝眼里也不是妻子,而是下属,孝昭的孩子不会成为保成的障碍。
保成毕竟是皇帝亲手带大的,感情自然比其他儿子多很多。
而淑妃的孩子则不一样,皇帝的淑妃的喜爱是溢于言表的,能为她破例做许多事,甚至是亲手处理对淑妃的挑衅,还有宫门落锁之后又去了长春宫,带着淑妃去梅园看梅花。
太皇太后在宫里这么多年,手底下的人不计其数,在宫里发生的事情,她什么不知道!
更何况皇帝根本没有隐瞒的意思。
康熙沉默了许久,思绪万千。
最终抬眼认真回道:就算淑妃不为后,她若有孩子,朕也必定珍之重之,若是能影响到太子的地位,那么无论淑妃是皇后还是最低的答应,只要她有儿子就必定会影响。
但是皇祖母,若太子能被一个小他许多的孩子影响地位,那他这太子还是不做也罢,让更有能力的人上就是了。
太皇太后心里一颤,瞳孔紧缩。
康熙接着说道:皇祖母您明白了吗,太子的位置稳不稳从来都跟其他人无关,是否有嫡子无关,甚至与他自己的本事也没有关系,唯一有关的就是朕,朕想让他坐的稳,他就稳如磐石,朕不想让他坐的稳,那怕朕没有其他儿子,他照样坐不稳。
普天之下的权力集合体就是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最开始的他是不知所措,因为年幼登基,他甚至连四书五经都没读完。
他做皇帝没人教他,全靠自己摸索,而摸索的结果就是他将权力看的太透彻。
太子的地位稳不稳难道不是只有他这个皇阿玛才能决定的吗?
索额图整天上蹿下跳,对太子的地位有什么作用吗,没有,因为他也需要靠在太子这杆旗下,才能做的更多。
太皇太后看着康熙,眼神复杂,她从来没有一刻这么清楚的意识到,皇帝长大了,而自己老了。
他跟先帝不一样,先帝也是年幼登基,摸索着做皇帝,可是仍然会被许多事情影响,会努力想要证明自己。
可康熙不一样,他已经不需要证明自己,鲜血和战争早就向天下证明了皇帝的存在。
太皇太后知道自己无法再有借口阻止了。
太皇太后的颓然也让康熙心里有些不忍,毕竟是从小照顾自己的祖母,看到她这副样子也是心下叹气。
便开口说道:朕之前答应过皇祖母会给表妹一个主位,这次就会兑现。
也就说他会给博尔济吉特庶妃一个嫔的位份。
太皇太后听了一瞬间打起了一些精神。
在皇帝走后,太皇太后将博尔济吉特庶妃要晋位的事情说给苏麻喇姑听。
苏麻叹了口气,看着太皇太后打起了精神,突然觉得有些泄气。
从科尔沁到盛京,再到京城,每一次她都陪在太皇太后身边,她是最了解太皇太后的人。
十几岁便离开了科尔沁,家乡的样子都记不清了,太皇太后惦记的究竟是科尔沁的什么呢。
她若是想念科尔沁,可却从来没回去看过,只要她想,就可以出巡蒙古的,科尔沁又不在漠北,离盛京并不远。
苏麻有时候都不明白,太皇太后想要的是什么,只要她什么都不做,皇帝就会很孝顺。
撤三藩时出现的裂痕,不会轻易修复,估计太皇太后也察觉出了,所以没有做出过火的反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