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全文阅读-促盈门(104)(1 / 2)
他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既能试探Andrea,又能达成自己的意图。
苏南老宅沉淀两百多年岁月,延续至今,早已不复旧时宅邸的繁荣景象,仅不过年前年后几日,得以短暂喧嚣。
自清晨起,起鼓、迎祖,奉茗,依长幼次序进香,献花献果摆供
一整套祭祖流程下来,白墙青瓦的宅子里人烟兴旺,全无以往的孤寂冷清。
忙碌一上午,万事俱足,功德圆满。
合家聚在正厅,一起和乐融融用完顿饭,午后困乏,长者小辈们便各自散了。
徐苓君没去休息,老宅子里烧的是地暖,温度不好调控,不是热便是冷,晚上睡觉没办法,中午这一时半刻的,烧了还麻烦。
临近年关,顾庆民分不开身,顾母只带上亦徐回祖宅,母女俩住一间屋子,她从年少闺房里翻出四五口香樟木制成的大箱子,沉得很,装得满满当当,里面的衣服、首饰、小玩意,一一摆出来。
二三十年前的旧物,如今看来有些都不过时,顾亦徐在边上瞧着新鲜。
顾母在箱底找到本厚相册,有一丝意外,竟然忘了,这里还存着不少照片。
顾亦徐好奇,接了过来。
翻开,第一张是全家福。
她仔细看好一会儿,才勉强从一群乌泱泱的人影中,找到张略熟悉的面孔。
顾亦徐看着旧照上的母亲,竟比她还要小一些,大约十五六岁的样子,梳着两条油亮滑顺的辫子,歪着头冲镜头笑。
印象中,妈妈好像就一直长得现在的样子,利落干练,颇具威严,原来她也有小女孩的时候。
顾亦徐夸了句:妈妈以前好可爱。
顾母大抵也觉得有趣,忍俊不禁:那时候还小。
母亲一一指出里面的人,告诉顾亦徐是谁。
居中坐在最前的两位长辈,笑意和蔼,是徐苓君的祖父祖母,她在相片中的站位,最靠近老人,徐清凤、沈芳林等子女都排在后面,可见当时在家中地位受尽疼爱,也与二老祖孙情最亲厚。
小辈中照片上只有两个,表哥徐政安被舅母抱在怀里,吴英理更小,不足满岁,尚在襁褓之中,其余剩下的哥哥姐姐们都还没出生。
顾亦徐感慨:太姥爷和太姥姥以前肯定很疼妈妈。
顾母眉目温柔,注视着女儿。
他们倘若在世,也会很喜欢你这个重外孙女。
我知道。
顾亦徐抿唇笑,这就叫爱屋及乌。
你外婆年近四十难产生下我,所以格外偏爱,你的两个舅舅,都比我大很多,作为兄长一直照顾我。顾母说:我在徐家长大,养在祖父母身边,他们慈爱博学,传授我许多为人处世的学问,后来嫁给你爸爸,也没受过什么委屈。
平心而论,我前半生可以说是顺心如意,往后几十年,担忧不下的只有你。
你外婆只有我一个女儿,我也只生了你一个孩子。
亦徐,你对妈妈而言,是独一无二的。
顾亦徐心口一软,忍不住扑到顾母怀里小声撒娇,黏糊地叫妈妈。
徐苓君揽着她,叹道:一一,你要相信世上只有父母绝对、永远不会伤害你。
除非迫不得已,但那也是为你的未来着想。
这段时间亦徐的表现她看在眼里,担忧只增不减,女儿难受,做母亲的又怎么心安?
她不否认,提出两个月的期限,是在强人所难。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程奕能为亦徐做到这一点,她才能信任这个年轻人。
和程家相对,代价不会小。
她若将程奕纳入保护圈,徐家极有可能因此平白多出一个劲敌。
徐苓君得有一份强有力的证明,让她知道这么做是值得的。
顾亦徐微微怔住。
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说这种话?
这些道理她都懂得,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
亦徐看出母亲神情有一丝疲惫,主动靠过来,妈妈,我给你按摩吧。
揉了太阳穴没一会儿,徐苓君轻轻拍了拍,示意停止。
不用了,你出去和姐姐们玩吧。
早上在祠堂前,你和英理她们不是说好逛庙会?
顾母起身,理了下外衣翻领,我去看看你外婆,她应该起床了。
迈进六抹菱花隔扇门,厅室内,女孩子们都在喝茶,下午相约一起观赏镇上的酬神胜会,如今时间还早,她们坐下来闲磕。
其中一个恬淡淑雅的女孩正讲着话,长相文静秀气,徐苓君一来,她们停下话头,起身和长辈招呼。
徐苓君看向那人,含笑问:好久回国一趟,昨晚休息好么?
沈玉颜颔首。
她歉声道:早上事多人忙,没来得及和您说上话。
身后顾亦徐一直冲她笑,沈玉颜眨了下眼睛回应。
今早祭祖,无论如何不能错过时间,沈玉颜于昨天傍晚赶到古镇,她代表沈家过来,徐苓君嘘寒问暖几句,问她父母、兄弟姊妹,还有外婆的近况,得知一切都好,内心宽慰,之后便走了。
下午,顾亦徐和姐姐们去到庙里。
沿街集市到处都有小贩叫卖,小巷熙攘,客流如云,密得落不下脚。
一年好不容易到头,在外地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古镇近些年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到处鱼龙混杂。
岸上拥堵,她们遂改坐乌篷小船,泛舟小江上,看到哪处新鲜有趣,便靠岸停留片刻。
一路走走停停,顾亦徐中途买了个捏瓷人,白身粉面,憨态可掬。
她们乘舟于溪中,经过一处临水而建的戏台,有人在台上唱戏。
顾亦徐听得一知半解,吴英理等人觉得耳熟,可一时之间想不起来是哪出戏文。
沈玉颜细细听后,最先道出,唱的是《破幽梦孤夜汉宫秋》。
说来也奇怪,她分明是生在国外的儿女,却是在场众人里最懂戏词的。
顾亦徐默念遍名字,汉宫秋。
这是和汉朝哪个典故有关?
沈玉颜回:昭君出塞。
西汉元帝时期,汉军数次征战匈奴,北戎在接连打压之下,内部割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不敌兄长北匈奴郅支单于,遂向汉朝称臣归附,自请为婿。
王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因才貌过人,被元帝赐婚和亲。
《汉宫秋》为元杂剧,自元代汉人改编后,和正史有一定出入。
在这出戏中,元帝与昭君两情相悦,小人毛延寿其中作祟,将昭君美人图献给呼韩邪单于,单于垂涎美色,以武力胁迫美人和亲,文武百官无一人可用,畏惧匈奴势强,皆劝帝王割爱,以美人换江山和平。
汉元帝无可奈何,只能在灞桥亲自送别昭君,回宫后神思凄哀,悲痛万分。
/返咸阳,过宫墙,绕回廊,近椒房,月昏黄/
遥隔江面,戏声传来时沾染水汽,柔更柔,悲更悲。
沈玉颜娓娓道来,亦徐好奇:那昭君知情么?
是否知情不重要。
/夜生凉,泣寒螀
绿纱窗,不思量/
帝王昏庸,臣子无能。
纵有美人,也不能保全。
只能眼睁睁看着昭君出塞,最后投河自尽。
汉室衰败没落,元帝软弱。
她轻摇头:除了和亲,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船停登岸,不远处便是座寺庙。
小时候,顾亦徐来过这里逛庙会,庙里的老师傅听见她们说话,知道是附近那所大宅子的孩子,今岁跟着长辈们回来贺冬的,说是故人相熟,送了她们一人一个古法手镯。
那时环口大小正好般配,后面长大了,顾亦徐带不进去,摘下来留着。
时隔多年,重游故地,师傅已经不在这了。
听庙里的和尚说,他老人家前几年便还俗去了。
酬神吉日,祭谢神灵。
庙里香客成市,酬谢最多的是财神,金银纸元宝扎成堆,烧给神仙,求得是个发财庇佑。若成真了,来年需得到庙里还愿。
拜神上香后,从寺庙大门出来,旁边一溜街市集,挨个边走边看过去,期间她们路过古玩当铺,老板就地摆摊,地面上铺一大块布,木箧压在布边,青铜器、鎏金古董、紫泥耳炉等等古玩摆在上面,任客人挑选。
顾亦徐目光被一物吸引住,适才停下,沈玉颜心细,问道:看中了哪个?
她相中的是一枚鱼纹和田墨翠,形状椭圆,纹理细致。
吴英理探身,凑上前瞧一眼。
这块裸玉色泽漆黑,长得规整,拿金或银打个底座,缀上小珠子,弄成长命锁的样式,应该挺好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