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场休息(1 / 1)

加入书签

('《世孙妃上戏》问世之际,我办了个猜书名的活动,扰乱人心的选项包括《世孙妃上学》、《世孙妃上船》和《世孙妃上阵》,其实一开始,我想写的是《世孙妃上学》。

毕竟提到陈永华,总不免说起建先师圣庙、设立国子监的事蹟。陈永华是国子监的学院今之校长,让nV儿扮男装上学有何不可,於是我构思了一个概念上接近韩剧《成均馆绯闻》、於台南孔庙明l堂上演的故事??然而,写了六万字以後,我终於诚实面对自己:这故事不对,尽管有完整的大纲,写起来就是很卡,好像少了点什麽。

因为写作不顺利,我转头写了《斑马鱼》二、三,还修改《这次我们,花开不散》,又一度想写个歌仔戏的故事,为此甚至还跑去上了几堂歌仔戏课。最终,歌仔戏没写成,学戏成果惨淡,四肢不协调的我,连云手都摆不好,一段「身骑白马」都无法以动作搭配声音演出。但短暂又惨烈的学戏经验,倒是让我想到——如果让世孙妃成为伶人,那会如何?我很喜欢以「声音」为元素创作相关作品有《只想悄悄对你说》、《穿乐吧!一九三四nV孩》和《遗失在记忆里的歌》,「上戏」的主题更接近我一直感兴趣的自我实现、为自己发声等等,除此之外,会笃定选择「上戏」的元素,还有一个原因。

东宁之变两年後,清国来台,郑克臧、陈氏、诸多东宁文官武将的儿nV??这些在东宁诞生成长的「东二代」,因为「东宁之变」而转变命运。清国消灭了东宁所有的典籍,他们的声音无法流传下来,历史上,他们通通成为彻底无声之人。於是,我想像出虚拟角sE,结合真实人物,揣摩他们的内心,g勒一个虚构的,从「东宁之恋」到「东宁之变」的故事。

只是,东宁王国时期,因为史料阙如,搭建故事舞台时更加不易,也因此,想像不得不先行於明确的史料和研究定论。我写作时难免心虚,但是,东宁有强国进b,有岛内不合,与此刻的台湾如同惊人的镜像,我认为台湾需要更多东宁的故事,不能等待历史资料全面集货完毕,才让创作扬帆启航。因此,请容我抛砖引玉——电子书相较纸本书,容易更新内容版本,我想,正是为了这样的时代而生吧!

中场休息的帷幕即将拉起,下集《世孙妃上戏下卷东宁之变》,苦甜中带着希望微光的故事即将上演,请务必收看!害怕坏结局的朋友请放心,在不改变历史结局的大前提下,我会保证这故事不会变成悲剧!

花聆

二〇二四年十一月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