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之主晴空之下-工业之主(32)(1 / 2)

加入书签

好像得了失心疯,天天带着仆佣在昌南的各个村镇上乱走,打听一个叫宇文宆的人。

昌南的确有不少姓宇文的人家,不过都是前朝西胡之乱留下的后裔。还有一部分是远海水手与本地人生下的混血子,说不清楚父族官府就统一给登记成了宇文氏。冉旸通过关系查看了昌南的丁簿,上面可没有叫宇文宆的人,所以他现在又转去了东窑。

说到这里,萧烈成嗤笑一声。

现在就连他阿爷都说他疯魔了,还请了大师进府驱邪,喷了他一头一脸的黑狗血。

但是没什么用,听说人又跑了。也不知道那个宇文宆到底有什么魅力,竟然能让冉旸那个心高气傲地念念不忘,也是个奇人了。

唔。

萧烈成说话的时候,冉昱就乖乖地听。他其实对四分十九□□群人没什么感觉,左右都是不想干的人,不值得他花费情绪。

冉旸是对他下过黑手,但也把真正的矩子令交到了他的手上。冉昱曾经想要把矩子令上交墨宗大学院,可是宁院长的儿子宁小统强烈反对。他说二百年前真正的矩子令已经消失,现在的这枚不过个赝品,原本就不该存在。

墨宗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现在的墨宗大学院,已经不需要矩子令再去承载什么,这也是宁先生本人的意愿。

好吧。

冉昱乖乖点头。

既然矩子令的主人这么说,那他当然要照办。

不过得益于冉旸的算计,让他阴错阳与另外的时空相连,并且因此受益,这还真是一段奇妙的因果。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冉昱便带着萧烈成去街上的食间吃饭。

自从青州兵器局建成以后,南苑门前的红柳土街很快就热闹了起来。

兵器局招考那日的盛况众人的都看在眼里,知道这是郡守坐镇开起的产业,里面主事的还是冉家的小少爷。冉家以前是东海第一豪富,现在虽然走了大半,但是家底还在,估计肯定差不了。

而青州兵器局也的确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打从一开张就生意不断,连带着里面坊工的腰板也是越挺越直,除了维持家中的生计以外,许多人手里也开始有了余钱。

有需求就市场,一开始只是周围的住户挑着扁担过来卖些零碎杂物,渐渐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摆摊卖小吃,有人推车贩运蔬果,还有更干脆的,把自家房子改成了店铺,专门做起了生意。

冉昱带着萧烈成进的,便是这街上一家不算起眼的店铺,木质的牌匾上潦草地写着几个大字,但却丝毫不影响店里的人气。现在正是午休饭点,许多坊工就坐在门口的条凳上,大口吃着美味的餐饭。

吴二婶子,来三个小炒,两荤一素。

冉昱朝店里喊了一声,然后就领着萧烈成在门口找了个拼桌坐下。

萧烈成觉得很新奇。他出身北郡军伍之家,虽然从小并没有被娇惯,可萧卓对他的仪态习惯要求的十分严格,像这样接地气的吃饭方式还是他第一次体验。

他见冉昱一脸习以为常,忍不住好奇道。

阿昱,你常来此处吃饭么?

嗯。

冉昱点了点头。

吴二婶的手艺非常不错,老师和我都很喜欢。三哥偶尔过来阳坡,也会来这里打打牙祭。

唔,崔令长也来这里?

萧烈成下意识地摸了摸鼻子。

他总觉得阿昱口中的三哥和大家认识的崔慎并不是同一个人,恐怕全雍西军校的生员都想象不到,他们的首席令长还有这么接地气的一面。

不过这一次青州之行,也让他对这位同父异母的兄长有了更多的认知。崔慎这个人,说一句面冷手狠都是在夸他,这是一个头脑极缜密极诡谲的存在,走一步算十步,旁人几乎不可能猜到他的想法。

不过看着全无破绽的一个人,其实软肋也很明显。崔慎对于冉家,尤其是冉昱非常在乎,他做的几个重要决定都与冉家和阿昱有关,这就让他的行动并非不可预测。

但如果可以的话,萧烈成还是不想与崔慎为敌。崔慎加入了东海卫,又出奇兵收复了黑熊礁和龟背屿,现在正是风光的时候,听说茂头卫所的陈平准备推他和杜成打擂台,接手海西三镇的兵权。

陈平是老将,在兵部也有自己的关系网,若真是给崔慎使力,宋国忠那个不成器的女婿未必比得过他。

是以他外祖章家开始有人嘀咕,怕他爹也在暗中推波助澜,想要把这个外面的儿子推上位。最近他舅舅写信给他,说已经托人去兵部走关系,看看能不能把陈平的奏本压下来。

舅舅还在信上说,外祖章家的兴旺全系在他一人身上。章家都是拥有旁支分家的大族,他这个章家外孙要是坐不稳萧氏继承人的位置,那章家就得分崩离析,跟东海的冉氏一个下场。

萧烈成被舅舅说得心烦意乱,刚好有这个青州兵器局的由头,他就跟父亲自告奋勇来了东海。

他不知道崔慎从军是不是想争萧家的位置,但他萧烈成身背两家盟约,退肯定是不能退的,到时候怕是也要出全力。

只是他不想让阿昱为难。

阿昱是他最好的朋友,是他可以完全交付信任的人。大雍军人不齐心协力共御外敌,反而因为利益内斗,阿昱肯定要伤心失望。

唉。

第54章 生机勃勃

萧烈成忽然的沉默,让冉昱觉得有些诧异。

但他也没有说什么,而是任由好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去打扰他。

萧烈成是被饭菜的香气惊醒的。他定了定神,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指着饭菜说道。

好香,阿昱可真会挑地方。

冉昱与荣有焉地点了点头。

二婶的菜是青州城里有名的好吃,要不是因为城里的店铺被海寇烧了,她也不会来阳坡。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

阿成,东海和北郡差不多,有外患的日子是不可能过安稳的。唯有我们自己硬起来,才能不被人欺侮,不然勤劳和富饶就是我们的原罪。

我小时候被几个分家的孩子欺负,都是三哥帮我打回来的。有一次我和三哥吵架了,互相不搭理了两天,那几个坏孩子就又来欺负我。三哥把他们教训了一顿。他们不明白,一家子的矛盾可以往后放,因为总有机会把话说开。你担心的未必是人家想要的,搞不好最后大家误会一场,这种内斗空耗完全不值得。

他一边说一边给自己夹菜,显然是有些饿了,吃得格外香甜。

但萧烈成却没有动筷子,他一直在琢磨冉昱说的这些话,似是有意却还像无意,似乎是在提点他什么。

良久,他才笑道。

崔令长倒是一心护着你。

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们这样。一起长大的亲兄弟能够反目成仇,更别说还有打小就分隔两地,跟陌生人也没什么差别了吧。

他以为冉昱会反驳,可对方却点了点头,意外地表示了赞同。

阿成你说的对。

冉昱又扒了一口饭,小声嘀咕道。

所以有血缘也不一定就会亲近,我和冉旸也有血缘,可我们大小就玩不到一起,这大概就是所说的气味不相投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