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之主晴空之下-工业之主(144)(1 / 2)

加入书签

小皇帝很喜欢乳粉,但母后一直在教导他不能表露自己的喜好。

他是大雍的主人,一旦他对什么青睐有加,那么朝中肯定会有人投他所好,到时候遭罪的还是百姓。

小皇帝想起时不时就会被母后提起的西殿坏皇帝,生生按捺住自己想要多要一罐乳粉的想法,只留下给冉师傅带来的伴手礼。

原来冉师傅早就在计划乳粉的事。

那如果真能造出可以制作乳粉的机器,如果乳粉大雍的百姓都能享用,那他这个小小的喜好是不是也不那么显眼了呢?

正想着,耳边忽然又响起冉师傅的声音。

既然陛下赐臣乳粉,那臣也有一物请陛下御览。

说着,冉昱走到实验间的一角,打开一个木质外壳的方形柜子,从里面取出一小盒圆竹筒。

龟背屿上的人对这竹筒都不陌生,最近岛上的驻军时不时也能收到此类馈赠,正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竹子冰棒。

前些天商社养的种牛产下了牛犊,我们也得了一些鲜奶。秦知的母亲是海西洲的庖厨,他会制作一种海西洲的冷点,今日正好给二位陛下尝尝。

说着,他便打开了一枚竹筒。

众人这才发现,原来这盒子竹筒与他们之前吃的细竹冰并不相同,选用的是另一种较粗的竹节。

解开捆扎竹筒的麻绳,一股香甜冰凉的味道便扑面而来,与细竹冰不同的是,这种香甜十分浓郁,几乎遮掩了竹子的清香,完全是属于牛乳的醇厚。

小皇帝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是了!西瓦窑港和舱峰牧场的牛羊都是青州商社采买回来,所以东海郡肯定也会留下牛羊种。

乳冰他倒是不陌生,北地和京城很早就有这样的小食,大多是采用冬天储存下来的冰块打碎,再浇上牛羊乳和果仁,在炎热的夏天吃起来格外凉爽。

可是东海天气炎热,就算是到了冬天水也不会结冰,所以更笨不可能储冰。

那这竹筒怎会带着凉气?

小皇帝的疑问都写在脸上,冉昱当然不敢隐瞒,马上给两位陛下揭晓了答案。

臣这电动冷库可以制冷,只要把食材提前混合,然后再放入冷库一整夜,这道冰点就算是做成了。

然后他又简单介绍了冰点的制作过程,一旁的陈颖达便配合大内总管对竹盒冰点进行查验。

小皇帝一直眼巴巴地看着,终于等到查验无误,他才略急切地接过了一个小竹盒,用小勺子小心地挖了一勺,放入口中。

入口是冰凉的触感,有些像是京城的乳冰,但却比乳冰更多了几分香甜和浓醇。

大概是因为加了鸡子的缘故,竹盒冰点的质地十分细腻,不像是乳冰那样有颗粒感,稍微用舌尖一碾压便会全数融化,化为香醇的牛乳。

这真是太好吃了!

小皇帝的眼睛亮亮的,一勺接着一勺挖着小竹盒,很快一盒冰点被他吃的干干净净。

他还想要再要,却被温太后制止了动作。

竹盒冰点虽然好吃,但冰点也是实打实的寒凉,小孩子吃多了胃肠会不舒服。

所以这电,既能制冰,又能放热,还能发光?

温太后走到冷库跟前,伸手掀开盖子,顿时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寒意。

真是神奇,似乎无所不能。

她的眼中满是赞叹。

是的,电能便像是煤炭和黑火油,能够有许多不同的使用方式。

但它有不完全等同于黑火油和煤炭,需要一些特殊的方法才能收集和运输,而且使用起来十分便利。

说着,他引领着两位圣人走到了不远处的涡流发电机厂。

冉昱实验间附近的发电机厂虽然主要为了提供实验使用,但电能实验本身的消耗远比普通用电高了许多,所以电厂造的颇具规模。

一进门依旧是雷公电母像,这是秦知等研究人员的强烈要求,冉昱再不情愿也不能违逆大家的意见。

温太后看着稀奇,明明是墨宗大学院一样的科研场所,竟然和普通民间百姓一样摆起了供桌,这和电厂里面的涡扇和线圈完全不搭。

冉昱也很尴尬。

他只得给两位圣人讲解了一下雷公电母庙的由来,秦知等人在一旁连声附和,说的言之凿凿,好像电母真的显灵了一般。

要不是知道他就是这涡流发电机的发明者,温太后简直要以为这就是个乡野神棍,装神弄鬼愚弄百姓。

可真要说起涡流发电机,这家伙就又换了一副嘴脸,竟然颇具几分大匠师的气质,说起发电原理也是头头是道,令人不得不信服。

小皇帝都听傻了。

他再一次确定用人是天底下最难的活计,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去观察和评断。

好在他已经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观察对象。那个叫李腾的小孩好像年后会到墨宗大学院就学,而母后会安排他到墨宗大学院体验一段生员的生活,到时候他可以去观察李腾。

一边想,小皇帝一边跟着冉师傅的脚步在发电厂参观。

冉师傅打开了投影机,演示了一段由虞震制作的短片。小皇帝看得津津有味,但也没有觉得十分惊奇。毕竟这种光和影组成的画面就和传统的皮影戏差不多,而且皮影戏还有人在一旁念白唱戏,投影机的短片就真是短片而已。

真正震撼人心的,是电报机的出场。

第242章

是的,在东海线这一座小岛上,其实已经悄无声息地诞生了一台无线电发报机。

当然也不是平白无故便造出来的,理论基础还是来自遥远的异时空,在上一次矩子令的通话中,巴小霸不但介绍了黑火油加工的要点,还提到了一部分电磁学的知识。

冉昱身为墨宗大学院的生员,对于创院的宁先生有着蜜汁信任,对异世界的某些重要理论也接受度良好。

而事实上,即使是在宁非所在的时空,在电磁波的存在被赫兹验证后,马可尼、波波夫和特斯拉都在短短几年内用简陋的工具分别造出了可实用的无线电系统,无线电的现实应用在技术上并不困难。

之前冉昱造不出来,是因为他的电学知识积存不够,对于电与磁的存在只有模糊的概念,而这一点秦知刚好可以弥补。

秦知造出了电容、电感、电阻,虽然做工十分粗糙,但却已经具备了基本元器件的雏形,可以尝试制作简单的电路了。

不过这话说起来简单,但真动手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

第一个困难就是通信距离。

冉昱最初的设计是利用高压火花放电时产生的电磁振荡来传递信号,有点是结构简单,有基本元件就可入手。但缺陷是需要较高的电压,而且它发射出的电磁波是全频率,有效功率很低,需要强大的发射功率才能弥补,这对于涡流发电机又是个考验。

好在这个当口,电灯球诞生了。

电灯球的技术涵盖了真空玻璃罩和竹炭丝,其中真空玻璃罩是制作电子管的必要条件。而另一条件钨丝,学渣宁小统把仅有的一点常识灌输给了冉小昱,耳提面命要他关注钨丝,没想到竟然在无线电派上了用场。

当然,龟背屿无线电机关也不是全然的模仿,在验证了无线电的接收和发报功能以后,冉昱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对原始设计重新做了调整。

秦知增加了电感电容对电磁波进行谐调,把宽频谱的无线电能集中到较窄的频段上,大大减少了干扰,增加了传输效率。

冉昱放弃了金属箔发射源,改用更为节能且有效率的线状天线,大大降低了安装的难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们大胆选择了短波信号。

这就属于冉小昱的外挂助力了。

关于电磁波,其实还是海西洲的一些科学家更早开始了研究。但由于蒸汽机的发展太过迅猛,稍有改良便能获得较大回馈,所以海西洲的科学家们更关注蒸汽动力的应用,电能并不是一个十分热门的领域,更被说电磁学了。

大家只模糊地觉得波长越长越容易衍射,传播距离也就越长。所以按照这个理论,为了取得更长的通信距离,冉昱他们应该选择大天线以增加波长。

一开始,秦知就是这样想的,他准备在龟背屿上建起一个巨大的天线塔,争取能够跨越海洋辐射周围岛屿,这样东海县上的几个离岛就可以实现同步通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