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在七零养崽崽(20)(1 / 2)
乔染能同意和她做交易,给她一点粮食,谢大娘就很知足了,更别说这么多的好东西。
这一次,她还真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呢。
谢大爷看了乔染送过来的东西,也是连连感慨了一声,咱们确实碰到了好心人了......
有了这些粮食,这个冬天就好熬多了。
老头子,我去给你熬点粥,这肉晚上天黑了我再给你烧着吃。谢大娘冲谢大爷道。
之所以现在不吃肉,是怕被人发现了。
大白天的,有人路过的话,很容易闻到肉香味儿。
要是被人知道他们吃肉,那可就麻烦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谨慎点来的好。
能喝点粥,谢大爷就已经很满足了,于是应了一声,好,咱们晚上再吃肉。
乔染这边,离开了谢大娘这儿,就直接去了供销社。
她买了两罐麦乳精,送去给李大娘还有周教授。
另外给孩子们买了一斤鸡蛋糕回去,又添置点小物件。
采买好东西,骑着自行车回了生产队。
刚到生产队,就瞧见李爱凤正挑着大粪,臭烘烘的。
乔染嫌弃的绕开了一段距离。
真臭啊......
李爱凤瞧见骑自行车的乔染,气的咬了咬牙。
都是这个贱人,要不是乔染,她肯定不会挨处罚。
乔染对上李爱凤幽怨的目光,自然知道这女人心里在想什么,便说了句,李爱凤同志,你这么看着我做什么?看来你还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啊,要不我回头再和大队长说一说,让他再让你深刻认识一下自己的错误?
李爱凤一听,哪儿还敢瞪着乔染。
就是心里有气,那也只能憋着。
要是再被大队长责罚,她不得被折磨死。
光是挑大粪扫猪圈她就已经受不了了,再让她干点别的埋汰活儿,她不如死了算了。
看到李爱凤那憋屈的样子,乔染的心情倒是挺不错。
一蹬腿,骑着自行车走了,嘴里还吹着口哨,显得十分快活。
回家后,乔染将鸡蛋糕拿给几个孩子吃,顺便又拿了肉出来。
离上次吃肉也有几天的时间了,再不吃,孩子们估计得馋坏了。
弄回来的两斤五花肉,乔染寻思了一下,直接做红烧肉吃。
蔡金花看到乔染竟然又买了肉回来,忍不住问道,老三媳妇儿,你哪儿弄来的肉票,给我也弄一点,你小妹好长时间没吃肉了。
蔡金花手里倒是有钱,就是没有肉票。
肉都是限量供应的,没有肉票光有钱也是买不来肉吃的。
家里有一阵子没吃肉了,蔡金花心疼闺女,这才同乔染求点肉票来。
乔染冷笑道,娘,你当肉票那么好弄啊,我凭啥给你弄?
你是她嫂嫂,你小妹馋了啊,帮她弄张肉票又咋了?又不是要你的钱,出点力还不行?
卫国的那些战友应该有门路吧?能帮你,就不能帮帮他妹子?
娘,人家有门路也不能白帮你忙。
你想给小妹买肉吃也不是不行,这样,一斤肉你拿三块钱过来,我把肉匀一斤给你。
要是蔡金花乐意花钱买,乔染自然愿意卖。
毕竟她空间里肉多的很,现在能多挣点钱是一点,只要自己不吃亏就好。
蔡金花一听,立马破口骂咧起来,啥?三块钱一斤肉,你抢钱哩?
副食品店一斤肉才一块钱,你卖三块钱?你这臭婆娘,心都黑了,自家人的钱你都想挣......
娘,话不能这么说,你要是觉得贵了,不买就是,我也没逼着你买啊。要是你有票,能去花一块钱买,还来我跟前逼逼干嘛?
反正三块钱,爱买就买,不买拉倒。
蔡金花气的咬牙。
算了。
不买了。
三块钱一斤,她可舍不得。
虽然手里还攥着好几百块钱,可这些钱都得省着花。
以后闺女出嫁了,得多陪点嫁妆给她,这样才能让她嫁的有底气。
毕竟她还指望闺女嫁到城里去,逃离农村。城里条件好,要不多陪嫁点,人家铁定瞧不起她这个乡下姑娘。
把蔡金花气回了屋,乔染就去忙活午饭了。
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红烧了,非常的香,和着大米饭一起吃,味道更是特别的好。
等到了晚上,乔染摸黑去了吴大爷那儿一趟,又给他们补了一批粮食,物资。
接下来一段时间,农活儿彻底干完了,家家户户都在家猫冬了。
不知不觉,就到了分粮的时候。
如今江家几房人都单独分了出去,自然也能单独领粮食,不用和江家老两口凑在一起。
按照每个人挣的工分来算,做了多少工分,相应的就能分到多少粮食。
乔染和两个孩子做的工分不算少,挣的粮食虽然不多,但足够一家人吃的了。
每到年底分粮,就是生产队员们最期盼的时刻,因为都等着米粮下锅呢。
许多人家里粮食都快吃完了,要是再熬不到分粮,恐怕都得饿死了。
大队长召集队员们分粮,一时间,稻谷场上挤满了来分粮的人。
第49章 男主没死
家家户户,这估摸着是一年最高兴的时候。
如今江家分家了,几房人也都是各领各的粮食。
按照生产队往年的分法,每一个队员每年的口粮标准是三百六十斤粮食,按照这年代的说法,称作够不够,三百六。
当然,这三百六十斤的粮食是按皮粮来说的,也就是说的毛重量,带皮一起。与此同时,这些皮粮真正到手,还是达不到三百六十斤。
按照具体的分法,粗粮和细粮不一样,红薯是四斤顶一斤的细粮,马铃薯是六斤顶一斤的粮食。
另外,最后收成并非完全能做到颗粒归仓,这中间会有些损耗,例如豆子炸夹了会崩掉里面的豆粒,其中所损失的粮食得从农民的口粮中扣除。
这般一合算,一个队员每年大概扣十斤左右的口粮。
所以综合下来,每个队员一年实际分到手的粮食大概也就三百二十斤左右。
另外扣除糠麸的重量,实际到手的成品粮大概是二百五十斤。
这么些粮食,还得建立在拿满工分的情况之下。
要是工分不够,得相应的扣除粮食。
这么算下来,分的粮食就更少了。
这么点粮食,必须得省吃俭用。
要不然的话,一天一个人几两的粮食,肯定是不够吃的。
有的队员为了多兑换点粮食,就将细粮都换成粗粮。
这样一来,粮食会多一点。
虽说粗粮不如细粮好吃,可是能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大概了解七十年代的分粮情况,乔染心里默默的感慨着,还是二十一世纪好。
二十一世纪有袁隆平爷爷,研究了杂交水稻,提高了亩产量,老百姓才能人人吃饱饭。
个体人民能过上好日子,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关。
如今是七零年,再熬一熬,等过几年包产到户,改革开放了,老百姓的日子就会好过多了。
乔染和几个孩子拿的工分不少,不过她一个女人和孩子,拿不到满工分,她的粮食得打八折,孩子们打五折。
这样一来,分到手的粮食并不多。
粮食分的不多,乔染也不在意。
她空间里的粮食多的很,不愁没得吃。
排队分完了粮食,乔染一共得了三百斤的细粮,五百斤的粗粮。
像红薯之类的粗粮,一斤细粮可以换好几斤,所以才会显得多。
加起来一共八百斤的粮食,看着虽多,但要吃一年,实际消耗起来还是很快的。
分好粮食后,乔染用麻布袋装好。
↑返回顶部↑